包含议的词语

  • 301、谥议: 1.亦作"谥议"。 2.古代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等死后﹐下礼官评议其生平事迹﹐依据谥法拟定谥号﹐奏请钦定﹐谓之"谥议"。汉崔骃有《章帝谥议》。
  • 302、申议:申明情由加以议处。
  • 303、议审:审议。
  • 304、审议: 审议shěnyì (1) 审查评议 例 提交人大会审议 英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 305、绍兴和议:南宋与金的和约。 年,宋军在顺昌、郾城大败金军,但宋高宗和秦桧决意屈辱求和。次年,与金订立和议:宋向金称臣,每年贡纳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宋、金间东以淮河,西以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 为界。宋、金南北分立局面从此确立。
  • 306、商议: 商议shāngyì (1) 为了对取得一致意见而进行讨论 例 商议举行一次聚会的计划 英 discuss (2)建议 英 propose
  • 307、姗议:诽议。
  • 308、讪议:诋毁﹑非议。
  • 309、羣议:众人的议论。《后汉书·马援传》:“帝大喜,引入,具以羣议质之。” 唐刘禹锡 《唐故韦公集纪》:“羣议鬨然,俟公一言而定。” 宋李纲 《靖康传信录》卷上:“上为羣议所惑,默然无所主。”
  • 310、群议:众人的议论。
  • 311、权议: 谓知权变,善谋划。
  • 312、议娶:商议迎娶之事。
  • 313、议诎:谓理屈词穷。诎﹐通"屈"。
  • 314、议请:指有特殊身份者犯罪时﹐可原其罪情奏请予以减罪。
  • 315、议勤:古刑法八议之一。对勤于国事者进行特别审议以减免刑罚。
  • 316、窃语私议:私:私下。背地里小声议论。
  • 317、窃议:私下议论;私自评论。
  • 318、窃窃私议: 窃窃私议qièqiè-sīyì (1) 偷偷地在背后议论 例 一干人正在那里窃窃私议。——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英 whisper
  • 319、切议: 恳切的议论。
  • 320、佥议:众人的意见。多用于群臣百官。 共同商议。
  • 321、企业异议:对推销员代表的企业不满,不信任的异议。
  • 322、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会议清算了大革命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选出了由瞿秋白主持中央领导工作的临时中央政治局。这次会议对于挽救大革命失败所造成的危局,实现党的战略转变起了重要作用。
  • 323、濮议:宋仁宗无嗣,死后以濮安懿王允让之子赵曙继位,是为宋英宗。即位次年(治平二年),诏议崇奉生父濮王典礼。侍御史吕诲﹑范纯仁﹑吕大防及司马光等力主称仁宗为皇考,濮王为皇伯,而中书韩琦﹑欧阳修等则主张称濮王为皇考。英宗因立濮王园陵,贬吕诲﹑吕大防﹑范纯仁三人出外。旧史称之为"濮议"。后亦借指朝中的争议。
  • 324、评议: 评议píngyì (1) 评论是非 英 appraise sth.through discussion (2) 商量;商议 例 与他评议 英 discuss;consult
  • 325、谈判议题:谈判中的重大问题
  • 拼音
  • 注音ㄧ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YYQY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言,义声。本义:商议,讨论)(2) 同本义议,语也。——《说文》议,谋也。——《广雅》。按,谓论事之宜。唯酒食是议。——《诗·小雅·斯干》法而不议。——《荀子·王制》赵王悉召群臣议。——《史记》(3) 又如:议计(商议合计);议妥(商量妥当);议婚(商谈联姻之事)(4) 评议是非议论证据古今。——韩愈《柳子厚墓志铭》(5) 又如:议勋(评议功勋);议语(谈论)(6) 选择乃议侑于宾。——《仪礼·有司彻》。注:“犹择也。”(7) 又如:议才(选拔人才)(8) 议处;议罪因为诬上,卒从吏议。——司马迁《报任安书》(9) 又如:议状(论罪定刑的文书);议处(清制对有过失的官吏,交吏部拟定处罚办法);议惩(评议罪刑给予惩处);议刑(议罪以定刑)(10) 议论,特指议论政事故圣人议多少论厚薄为之政。——《韩非子·五蠹》大功言而不议。——《礼记·闲传》(11) 通“仪”(yí)。忖度议之而后动。——《易·系辞上》昔先王议事以制。——《国语·郑语》。王引之云:“议,读为仪。”博学不可使议世。——《墨子·非儒》。王念孙云:“仪,议古字通。”名词(1) 意见、看法、判断或评价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资治通鉴》(2) 又如:议计(意见和计策);议论风生(比喻能言善道,语辞生动有味)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