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议的词语
- 426、直言谠议:正直的言论。
- 427、谠议: 谠议dǎngyì (1) 正直的议论 英 unbiased comment
- 428、党议:聚众议论。 朋党之间的争论﹑非议。
- 429、瞽言萏议:盲人和草野平民的言论。常用作自谦之辞。
- 430、代议制:由选举产生的代议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间接民主的形式。现代国家普遍实行代议制。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机关是议会,主要行使立法职能,其权力受到行政机关的制约。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新型的代议制,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是真正代表民意的代议机关。
- 431、代议机关: 见“代议制”。
- 432、答司马谏议书:《答司马谏议书》节选自北宋文学家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篇中对司马光加给作者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怨谤”五个罪名逐一作了反驳,并批评士大夫阶层的因循守旧,表明坚持变法的决心。言辞犀利,针锋相对,是古代的驳论名篇之一。
- 433、磋议:商谈;协议。
- 434、崔琰清议:朝廷官员商议军政大事的地方。
- 435、从长商议:犹言从长计议。
- 436、从长计议: 从长计议cóngcháng-jìyì (1) 暂缓决断,再作商酌;把时间放长些,多加考虑和商量 英 give the matter further thought and discuss it later
- 437、疵议: 1.非议;指责。
- 438、赐谥议: 一篇赠友的古文。
- 439、创议: 创议chuàng yì 1. 首次提议。 例 创议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的原则。 英 propose; 2. 倡导建议。 例 创议开展学习月。
- 440、洛川会议: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了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反对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指明了争取抗战胜利的具体道路。会议针对党内已经发生和可能发生的投降主义倾向,强调指出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会议确定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为了团结各阶层一致抗日,会议确定在农村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战时期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
- 441、处议: 1.决策﹐决断。
- 442、瞽言蒭议:瞽言:不达事理的议论;蒭议:草野之人的议论。水平不够,见解不深的言论。常用作自谦之辞。
- 443、瞽言刍议: 不识忌讳,谨陈愚管,瞽言刍议,伏待斧钺。《南齐书·刘善明传》 瞽言刍议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盲人和草野平民的言论。
- 444、刍荛之议:刍荛:割草打柴的人。认为自己的意见很浅陋的谦虚说法。
- 445、刍议: 刍议chúyì (1) 谦词,指自己的不成熟的言谈议论,亦指浅陋的议论 例 皇图不隔于刍议。——王勃《上绛州上官司马书》 英 my meager opinion
- 446、筹议: 筹议chóuyì (1) 筹划计议;筹商 例 筹议对策 英 consult
- 447、闳言崇议: 1.博大高远的议论。
- 448、崇论谹议:亦作'崇论宏议'。亦作'崇论谹议'。亦作'崇论吰议'。原谓高论博议,后指高明宏大的议论。
- 449、崇论宏议: 1.见"崇论闳议"。
- 450、崇论吰议:亦作'崇论宏议'。亦作'崇论谹议'。亦作'崇论吰议'。原谓高论博议,后指高明宏大的议论。
- 拼音yì
- 注音ㄧˋ
- 笔划5
- 繁体議
- 五笔YYQY
- 五行木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言,义声。本义:商议,讨论)(2) 同本义议,语也。——《说文》议,谋也。——《广雅》。按,谓论事之宜。唯酒食是议。——《诗·小雅·斯干》法而不议。——《荀子·王制》赵王悉召群臣议。——《史记》(3) 又如:议计(商议合计);议妥(商量妥当);议婚(商谈联姻之事)(4) 评议是非议论证据古今。——韩愈《柳子厚墓志铭》(5) 又如:议勋(评议功勋);议语(谈论)(6) 选择乃议侑于宾。——《仪礼·有司彻》。注:“犹择也。”(7) 又如:议才(选拔人才)(8) 议处;议罪因为诬上,卒从吏议。——司马迁《报任安书》(9) 又如:议状(论罪定刑的文书);议处(清制对有过失的官吏,交吏部拟定处罚办法);议惩(评议罪刑给予惩处);议刑(议罪以定刑)(10) 议论,特指议论政事故圣人议多少论厚薄为之政。——《韩非子·五蠹》大功言而不议。——《礼记·闲传》(11) 通“仪”(yí)。忖度议之而后动。——《易·系辞上》昔先王议事以制。——《国语·郑语》。王引之云:“议,读为仪。”博学不可使议世。——《墨子·非儒》。王念孙云:“仪,议古字通。”名词(1) 意见、看法、判断或评价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资治通鉴》(2) 又如:议计(意见和计策);议论风生(比喻能言善道,语辞生动有味) [查看更多]
Y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