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记的词语

  • 126、记忆力: 记忆力jìyìlì (1) 能够记住事物形象或事情经过的能力 例 记忆力很强 英 memory;facaulty of memory
  • 127、黶记:黑痣。唐李隐 《潇湘录》:“其母言:‘我子背上有一黶记。’逡巡验得,实是亲子。”
  • 128、记敍:亦作“记叙”。 亦作“记序 ”。用文字叙述。《礼记·文王世子》“是故圣人之记事也” 唐孔颖达 疏:“记序前代之事也。” 宋郑刚中 《画记》:“为之记敍,时读之,如见画马。” 清珠泉居士 《续板桥杂记·缘起》:“至于闻见无多,记敍譾陋,续貂之病,閲者原之。” 夏丏尊叶圣陶 《文心》二十:“即使根据实事,也不像叙事文那样记叙了实事便完事,还得含有其他的东西在里头。”
  • 129、记敍文: 文体名。泛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
  • 130、十洲记序: 臣之所识,始愧不足以酬广访矣。
  • 131、记叙: 记叙jìxù (1) 记述 例 记叙文 英 narrate
  • 132、记叙文: 记叙文jìxùwén (1) 一般指记人、叙事、描写景物的文章或指这样的文体 英 narration;narrative
  • 133、记蝎:选自:《寓林折枝》 记蝎作者:管同。
  • 134、湘行散记:《湘行散记》是沈从文的散文集代表作之一,这个版本并不只湘行散记,一共有三部分:湘行书简、湘行散记、新湘行记。
  • 135、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杂剧剧本。元代王实甫作。故事出于唐代元稹《莺莺传》传奇,宋代赵令据以编为《商调蝶恋花》鼓子词,金代董解元编为《西厢记诸宫调》,王实甫在诸宫调基础上改创为杂剧。叙唐代书生张珙在蒲东普救寺与崔相国之女莺莺相遇,产生爱情,经侍女红娘从中帮助,终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而结合。剧本以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动见长。明清以来,戏曲、曲艺多有改编,以传奇《南西厢记》较著名。
  • 136、徐霞客游记:《徐霞客游记》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一部散文游记,明末徐弘祖经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
  • 137、依希犹记: 宋·苏轼《题灵峰寺壁》:“前世德云今我是,依希犹记妙高台。” 【名称】依希犹记【拼音】yī xī yóu jì【解释】依希:模糊,不清楚。模模糊糊还记得。【出处】宋·苏轼《题灵峰寺壁》:“前世德云今我是,依希犹记妙高台。”【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38、破瓮记:《破瓮记》的主人公亚当身上本质与现象、动机与效果的喜剧性矛盾的产生、暴露及解决进行了分析,认为上述矛盾是亚当这一人物显得如此可笑的根本原因,而作者在表现上述矛盾时所采用的使人物语言与人物外在身份不协调等喜剧手段,则进一步加强了这一人物引入发笑的喜剧效果。
  • 139、从未忘记: 你在他心里一直没有离开,他心里一直都有你,有关你的记忆从来没有忘记。
  • 140、忘记: 忘记wàngjì (1) 不记得过去的事;没有记住应该记住的 例 我忘记了他的名字 英 forget
  • 141、醉翁亭记:《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文章。
  • 142、淘金记:《淘金记》(The Gold Rush)是由查理·卓别林执导、编剧及主演的经典无声电影。
  • 143、登泰山记:《登泰山记》是清代姚鼐在乾隆年间创作的泰山题材著名散文。
  • 144、速记: 速记sùjì (1) 用省略的或缩减的形式代替文字 例 学习速记 英 stenography (2) 用速记文字书写或报道 例 速记人员 英 shorthand
  • 145、搜神后记:一称《续搜神记》、《搜神续记》。志怪小说集。旧题陶潜作。十卷。多记神仙佛法、精灵鬼怪故事。因书中有记陶潜死后事,故疑此书为伪托,或以为经后人增益。
  • 146、搜神记:《搜神记》是由吴锦源执导,陈紫函、陈键锋、谭耀文、刘力扬、周绍栋、张粟、周德华、陈美行、李娜、冯凇凇等主演的古装神话剧。
  • 147、入蜀记:《入蜀记》是南宋陆游入蜀途中的日记,共六卷,是中国第一部长篇游记。
  • 148、述异记:《述异记》由南朝祖冲之所著,主要记载了鬼异的事情。
  • 149、记名指示:记名指示即提单上收货人一栏内载明“由某人指示”或“指示”字样的提单。
  • 150、结绳记事:指远古时代人类,摆脱时空限制记录事实、进行传播的一种手段之一。
  • 拼音
  • 注音ㄐㄧ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YNN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言,己声。本义:记住)(2) 同本义记,疏也。——《说文》记,识也。——《广雅》记有成。——《礼记·内则》记间之学。——《礼记·学记》凡所经履,莫不暗记。——《后汉书·应奉传》常记溪亭日暮。——宋· 李清照《如梦令》吾记天圣中。——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望中犹记。——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 又如:记混了;记错了;切记;牢记;铭记;记不清;记省(回忆,记忆);记心(记在心上,常用于叮嘱);记念(挂心;惦念);记忆(记在心里)(4) 记载,记录记,书也。——《广雅》宫之奇果谏,记曰。——《公羊传·僖公二年》。注:“史记也。”受记考事。——《汉书·张敞传》属予作文以记之。——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记之而去。——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文天祥《 后序》览则省记。——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姚鼐记之。—— 清· 姚鼐《登泰山记》(5) 又如:摘记(摘要记录);笔记(用笔记录);手记(亲手记录);记言(记录言论)名词(1) 记载事物的书册或文章 。如:记书(传记及诸家之书);游记;日记;杂记;摘记(2) 按时间顺序记述历史史实或事件 。如:大事记;史记;记传(历史传记);记牒(史册;文字记录);记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史策的府署)(3) 标志,记号仓廒内自有官司封记。——《水浒传》(4) 又如:标记;以红色为记;记色(凭据;证据)(5) 胎记生那儿时,脊背下有一搭红记。——《警世通言》(6) 又如:他身上有块记(7) 古时的一种公文 。如:奏记;残记。又指记述或解释典章制度的文字。如:十三经中的《周礼·考工记》和《礼记》(8) 印章正其名,请铸铜记给之。——《宋史·职官志》(9) 又如:戳记;图记;钤记;记室(官名。掌管章表书记文檄)(10) 记叙文,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 。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量词张开手掌迅速厉害地一击,掴 。如:一记耳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