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讳的词语
- 1、范讳: 词语解释⒈ 旧时指不避尊亲或上级的名讳。⒉ 说出忌讳的事或会引起不愉快的字眼儿:这个地方,早晨起来谁要是说‘蛇’、‘虎’、‘鬼’什么的,就被认为是范讳,不吉利。
- 2、自认不讳:说话爽直,毫无忌讳。
- 3、正谏不讳:说话爽直,毫无忌讳。
- 4、为尊者讳: 古代避讳的一种,是指古人在取名或者说话时,避开能代表尊者的字或号。
- 5、直言勿讳: 见“直言无讳 ”。
- 6、直言无讳: 直率地说话,无所隐讳。
- 7、直认不讳:直截了当承认,毫不回避隐瞒。
- 8、直言不讳: 直言不讳zhíyán-bùhuì (1) 无保留地、坦率地谈出事实、意见或感情 例 一位坦率评论家的直言不讳的评论 英 frank
- 9、正讳: 指人的正名。
- 10、正言不讳:讳:忌讳。指用正直的话不加掩饰地说出自己的观点。
- 11、月讳: 1.指月内应禁忌的事情。
- 12、御讳: 皇帝的名字。
- 13、有讳:死的婉词。
- 14、尤讳:犹大讳。指帝王等死亡。
- 15、隐讳: 隐讳yǐnhuì (1) 因有难言之隐或忌讳而隐瞒不说 例 军师不敢隐讳,对帝缓说。——《三国志平话》 英 cover up;avoid mentioning
- 16、抑讳:隐瞒。
- 17、以言为讳:谓人们把说话当作忌讳。形容统治阶级对言论箝制之严。
- 18、掩讳: 掩饰讳言。
- 19、凶讳:讣告,死讯。
- 20、小讳: 幼时小名,多指帝王言。
- 21、无讳: 1.没有顾忌;没有隐讳。 2.不讳。指灭亡。
- 22、无所忌讳: 无所忌讳wúsuǒjìhuì (1) 毫无顾忌、隐讳 英 has nothing to fear
- 23、问讳:古礼,初至人家,先问以祖先名讳,以免触犯。
- 24、填讳: 旧时子孙为祖先撰写行状碑志等文字。请人代写祖先名号,称填讳。
- 25、题讳:旧时子孙为祖先撰写行状碑志等文字,请人代写文中出现的祖先名讳,谓之"题讳"。
- 拼音huì
- 注音ㄏㄨㄟˋ
- 笔划6
- 繁体諱
- 五笔YFNH
- 五行水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言,韦声。本义:避忌。有顾忌而躲开某些事或不说某些话)(2) 同本义讳,誋也。——《说文》讳,避也。——《广雅·释诂三》卒哭乃讳。——《礼记·曲礼》舍故而讳新。——《礼记·檀弓》昭王之忌讳。——《周礼·小史》讳名不讳姓。——《孟子·尽心下》《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公羊传·闵公元年》(3) 又如:直言不讳;讳名(对尊长避免说写其名,表示尊敬的心意);讳恶(先王的名讳与国家的凶恶);讳亡(忌言亡国)(4) 隐;隐蔽恐犯忌而干讳。——《楚辞·谬谏》。注:“所隐为讳。”(5) 又如:讳疾(隐瞒缺失);讳匿(隐匿;藏匿);讳过(隐瞒过错或失误);讳恶不悛(隐恶不改悔)(6) 畏,怕击断无讳。——《史记·范蔡传》不讳强大。——《战国策·秦策》。注:“犹辟也。”(7) 死的婉辞 。如:讳所(死难之地);讳日(死亡之日);讳问(死讯)名词(1) 忌讳的事情有公讳。——《礼记·玉藻》入门而问讳。——《礼记·曲礼上》(2) 又如:犯讳(3) 旧时指死去的帝王或尊长的名字汉讳 武帝名“ 彻”为通。—— 韩愈《讳辩》子厚讳 宗元。——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查看更多]
H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