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诉的词语
- 1、诉讼客体: 词语解释⒈ 诉讼活动所要解决的问题。在刑事诉讼中,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犯罪,犯何种罪,是否需要处刑以及如何处刑。在民事诉讼中,即诉讼标的,指原告请求法院通过审判加以保护的法律关系或权益。在行政诉讼中,指原告请求法院通过审判保护行政法规所确认的合法权益。
- 2、起诉: 词语解释起诉[ qǐ sù ]⒈ 提起诉讼;尤指指控某种罪行或犯法行为,或向法庭控告要求以适当的法律形式惩罚罪行或犯法行为。例对他们的欺骗行为起诉。英sue; prosecute;引证解释⒈ 向官厅提出诉讼。引蔡东藩 《清史通俗演义》第四九回:“八排瑶 向有 黄瓜寨,被奸民衙役劫夺,因到官厅起诉。”⒉ 专指向法院提出诉讼。 叶圣陶 《倪焕之》十二:“那地皮原来是 蒋老虎 蒋大爷 的。引蒋大爷 马上要进城去起诉了。”国语辞典起诉[ qǐ sù ]⒈ 法律上指向法院提出诉讼。可分为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三种。近告状 反免诉
- 3、追诉: 追诉zhuīsù (1) 为及时对罪犯追究刑事责任,在法定期限内依法对其提起公诉 英 power to prosecute
- 4、非诉:非诉的概念来源于美国的ADR机制。
- 5、应诉:“起诉”的对称。是指被告因原告的起诉而参加诉讼的行为或活动。
- 6、立案追诉:追诉 zhuīsù 为及时对罪犯追究刑事责任,在法定期限内依法对其提起公诉。
- 7、有罪不诉:检察院起诉,是指提起公诉
- 8、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在审查起诉后做出不将案件移送人民法院审判而终止诉讼的决定。
- 9、如怨如诉: 形容声音十分悲切凄婉。
- 10、双重可诉: 双重可诉原则,即发生在法院地国外的侵权行为。
- 11、投诉: 投诉tóusù (1) 投状诉告 例 投诉信件增多 英 write to state or request
- 12、形成之诉: 原告请求法院运用判决变动已成立或既存的民事关系(或民事权利)或者特定的法律事实之诉。
- 13、自诉: 自诉zìsù (1) 自己诉说 英 tell oneself;recount oneself (2) 自己提起诉讼 例 原告自诉 英 sue in person (3) 被害人自己的起诉(区别于“公诉”) 英 private prosecution
- 14、谘诉: 1.咨询诉说。
- 15、主诉: 主诉zhǔsù (1) 医学上指病人对自我感觉最痛苦的病情的简要叙述 英 chief complaint (2) 主要的诉讼 英 action in chief;main suit;principal action
- 16、诤诉:诉讼。诤﹐通"争"。
- 17、争诉:犹争讼。
- 18、谮诉:说别人的坏话,诬陷,中伤:谮言。
- 19、越诉:越级上诉。
- 20、原诉: 原诉yuánsù (1) 原告在被被告反诉时,他的本来诉讼称为原诉 英 accuser
- 21、冤诉:因冤屈而上告。
- 22、狱诉: 犹告状。
- 23、依诉:依靠诉说。
- 24、喧诉:谓混杂﹑纷繁的叙说或诉说。
- 25、衔诉: 1.犹衔冤,含冤。 2.指诉冤。
- 拼音sù
- 注音ㄙㄨˋ
- 笔划7
- 繁体訴
- 五笔YRYY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本义:告状;控告)(2) 同本义诉,告也。——《说文》负孝公之周愬天子。——《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必东愬于齐。——《战国策·齐策》即连楮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3) 又如:起诉;上诉;公诉;诉呈(诉状);诉权(起诉和诉原的权利);诉辩(申诉并辩白);诉牒(诉状);诉告(上诉;告状)(4) 告诉,说给人听正遇延平二人,诉说前事。——《三国演义》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吾与并肩携长,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林觉民《与妻书》(5) 又如:诉怨(对人诉说怨愤之情);诉长道短(原原本本地向人诉说);诉事(陈诉事情);诉屈(申诉冤屈);诉言(诉说)(6) 求,求助 。如:诉诸武力(7) 有事实根据地说人坏话。通“愬取货于宣伯而诉公于 晋侯。——《左传·成公十六年》公伯寮愬 子路于 季孙——《论语·宪问》 [查看更多]
S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