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诉的词语

  • 101、诉讼代理人:诉讼代理人指的是在代理的权限内,代理被代理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
  • 102、诉讼参与人:诉讼参与人指在诉讼过程中, 除了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以外所有依法参与诉讼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 103、民事诉讼法:规定民事诉讼程序的法律。中国于1991年制订民事诉讼法,内容包括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管辖,审判组织,回避,诉讼参加人,证据,期间、送达,调解,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强制措施,诉讼费用,审判程序,执行程序,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等。
  • 104、刑事诉讼法:规定刑事诉讼程序的法律。
  • 105、诉讼法: ◎诉讼法sùsòngfǎ
  • 106、讼诉: 1.亦作"讼訴"。 2.诉讼。
  • 107、私诉: 私诉sīsù (1) 自诉 英 private prosecution
  • 108、诉述: 诉述sùshù (1) 诉说;陈述 例 他向警察诉述了被偷经过 英 tell
  • 109、申诉无门:去留两难。
  • 110、申诉: 申诉shēn sù 1.  对所受处分不服时,向处理机关或上级机关提出自己的意见。 例 向上级提出申诉。 英 appeal; complain; 2.  对法院的判决或裁定不服时,依法提出重新处理的要求。 例 不服判决,提出申诉。
  • 111、伸诉:亦作'伸愬'。 向上级官员说明情由,请求裁处。 说明苦衷或委屈。
  • 112、不诉离殇:不提起逝去的那段感情所造成的伤害。
  • 113、诉讼融资: 诉讼融资先是在英美国家兴起,顾名思义就是把律师参与的诉讼业务和金融经济家们的融资业务结合在了一起。
  • 114、确认之诉: 是指原告请求人民法院确认自己与被告之间存在或不存在某种法律关系存在或不存在的请求。确认之诉就是要求确认权利关系或法律关系之诉,承认这种请求的判决被称为确认判决。
  • 115、诉讼阻却: 和裁判。
  • 116、诉权:起诉和诉愿的权利。广义指公民向国家机关请求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之权﹐包括民事的﹑刑事的诉权﹐也包括行政诉讼和诉愿的诉权。狭义指民事诉讼上的诉权。
  • 117、诉屈:申诉冤屈。
  • 118、琼瑶起诉于正:4月15日,琼瑶微博致信广电总局,控诉于正新作《宫锁连城》抄袭《梅花烙》,随后于正回复称是“巧合和误伤”。5月27日,琼瑶正式向北京法院递交起诉书,索赔2000万。
  • 119、请诉: 1.请求和申诉。
  • 120、倾诉: 倾诉qīngsù (1) 把心里话全说出来 例 倾诉衷情 英 pour;unload
  • 121、如诉如泣:像在诉说,又好像在哭泣。
  • 122、如泣如诉: 如泣如诉rúqì-rúsù (1) 形容声音十分悲切凄婉 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宋·苏轼《前赤壁赋》 英 in a plaintive voice
  • 123、泣诉: 泣诉qìsù (1) 哭着控诉 英 accuse while weeping (2) 哭着诉说悲伤之事 英 tell one’s sorrows in tears
  • 124、剖诉: 犹言倾诉。
  • 125、披诉:陈诉。
  • 拼音
  • 注音ㄙㄨ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YRYY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本义:告状;控告)(2) 同本义诉,告也。——《说文》负孝公之周愬天子。——《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必东愬于齐。——《战国策·齐策》即连楮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3) 又如:起诉;上诉;公诉;诉呈(诉状);诉权(起诉和诉原的权利);诉辩(申诉并辩白);诉牒(诉状);诉告(上诉;告状)(4) 告诉,说给人听正遇延平二人,诉说前事。——《三国演义》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吾与并肩携长,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林觉民《与妻书》(5) 又如:诉怨(对人诉说怨愤之情);诉长道短(原原本本地向人诉说);诉事(陈诉事情);诉屈(申诉冤屈);诉言(诉说)(6) 求,求助 。如:诉诸武力(7) 有事实根据地说人坏话。通“愬取货于宣伯而诉公于 晋侯。——《左传·成公十六年》公伯寮愬 子路于 季孙——《论语·宪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