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诉的词语

  • 126、缅诉:备述。
  • 127、免诉: 不予起诉指经过公诉机关的审查,发现案件事实不清或者证据不足,如匆忙的起诉可能面临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判决危险,或者对于案件显著轻微可以不予处罚的案件,经过审核做出不予起诉的决定。
  • 128、论诉: 1.论辩申诉。
  • 129、诉列:诉说﹐控诉。
  • 130、哭诉: 哭诉kūsù (1) 哭着诉说或控诉 英 complain tearfully;accuse in tears
  • 131、诉控:(动)向有关部门或公众陈述自己受害的经过,请求对加害者给以法律或舆论制裁:这个发言有力地~了罪恶的旧社会。
  • 132、控诉: 控诉kòngsù (1) 申诉;陈述 例 空教我有情难控诉 英 appeal;state (2) 向有关机关或公众陈述受害经过、受害事实 例 控诉四人帮 英 accuse;condemn
  • 133、客诉:代人妄兴诉讼,谓之'客诉'。
  • 134、抗诉: 抗诉kàngsù (1) 检察院对法院的判决或裁定提出重新审理的诉讼要求;对法庭提出抗议;反对某个诉讼 英 lodge protests;(of prosecution) appeal for retrial;counterappeal
  • 135、诉竞:诉说争执。
  • 136、讦诉: 1.检举控告。
  • 137、醮诉:祭告。
  • 138、笺诉: 1.求告之文;诉状。
  • 139、上诉不加刑:上诉不加刑是对被告人提出上诉的刑事案件,上诉审法院不得加重被告人刑罚的诉讼原则,旨在解除被告人的顾虑,保障其依法行使上诉权,以利于案件的正确处理。
  • 140、诉讼参加人:诉讼参加人,是指当事人以及与当事人诉讼地位相同或相类似的人。
  • 141、诉毁:谓诉告诋毁他人。
  • 142、互诉衷肠:互相倾诉自己内心的想法,不加保留,是彼此更加了解。
  • 143、号诉: 1.亦作"号訴"。 2.哭诉。
  • 144、共同诉讼:当事人一方有两人以上,或者当事人双方均有两人以上的诉讼。或在诉讼提起时发生,或在诉讼过程中形成。共同诉讼中的原告人或被告人称为共同诉讼人。每一个共同诉讼人都是独立的诉讼主体,其诉讼行为对别的共同诉讼人不起约束作用,但是可能对别的共同诉讼人发生影响。
  • 145、公诉人:代表国家向法院提起公诉的人。
  • 146、诉告:告诉﹐向人诉说(苦难﹑冤枉等)。
  • 147、告诉:[ gào sù ] :(动)向人说出或表明:请你~他,明天开会。 [ gào su ] :对某人说,使人知道。
  • 148、赴诉: 1.奔走求告;上诉。
  • 149、肤受之诉:指谗言。肤受﹐谓浮泛不实﹐或谓利害切身。
  • 150、肤诉: 利害切身。
  • 拼音
  • 注音ㄙㄨ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YRYY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本义:告状;控告)(2) 同本义诉,告也。——《说文》负孝公之周愬天子。——《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必东愬于齐。——《战国策·齐策》即连楮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3) 又如:起诉;上诉;公诉;诉呈(诉状);诉权(起诉和诉原的权利);诉辩(申诉并辩白);诉牒(诉状);诉告(上诉;告状)(4) 告诉,说给人听正遇延平二人,诉说前事。——《三国演义》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吾与并肩携长,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林觉民《与妻书》(5) 又如:诉怨(对人诉说怨愤之情);诉长道短(原原本本地向人诉说);诉事(陈诉事情);诉屈(申诉冤屈);诉言(诉说)(6) 求,求助 。如:诉诸武力(7) 有事实根据地说人坏话。通“愬取货于宣伯而诉公于 晋侯。——《左传·成公十六年》公伯寮愬 子路于 季孙——《论语·宪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