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词的词语

  • 26、自动词:动词的一种。即不及物动词。
  • 27、可数名词: 指能以数目来计算,可以分成个体的人或东西;因此它有复数形式,当它的复数形式在句子中作主语时,句子的谓语也应用复数形式。
  • 28、实词发: 把箭射出去;发射;表现;显露;泄露;出发。
  • 29、修饰词: 形容词、副词。
  • 30、属性词: 形容词的附类,只表示人、事物的属性或特征,具有区别或分类的作用。属性词一般只能做定语,如“男学生、大型歌剧、野生动物、首要的任务”中的“男、大型、野生、首要”,少数还能够做状语,如“自动控制、定期检查”中的“自动、定期”。
  • 31、外动词:即外动字。
  • 32、外来词:即外来语。参见"外来语"。
  • 33、词根语: 没有专门表示语法意义的附加成分、缺少形态变化的语言。这种语言句子里词与词的语法关系依靠词序和虚词来表示。如汉语、缅甸语。也叫孤立语。
  • 34、文化词:蕴含社会文化意义的词语。
  • 35、片面之词:单方面的意见或说法。
  • 36、相关词: 相关词,包含近义词允许加为相关词条和存在并列概念的词条。
  • 37、词人墨客:墨客:文人。泛指风雅的文人。
  • 38、异形词: 书面语中音义相同、用法相同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如“座位”和“坐位”,“流言飞语”和“流言蜚语”。
  • 39、妙香词:一首古诗词
  • 40、中心词: "也称中心语或定位词。要理解这个概念,必须具备一定的现代汉语语法知识。中心语是偏正短语中被修饰语所修饰、限制的中心成分。在含有多层定语或多层状语的偏正短语中,每一层定语或状语所修饰的中心语成分都是中心语。注意这个概念“多层定语或多层状语”,也就是说,定语+名词(代词)状语+动词(形容词)这两种结构中的“+”后面的就是中心语。如“刚买的新书”中“新书”就是中心语,“彻底领悟”中的“领悟”就是中心语。较特殊的还有补语中心语如""粉刷装修得很好看""中的“粉刷”就是中心语。高考语文试题中主要涉及的是宾语的中心语。"。
  • 41、文明词: 1.时髦的词语。
  • 42、竹枝词: 同“竹枝 ”。 同“竹枝 ”。
  • 43、绝对词: 是指在语法中不容置否的词或句。
  • 44、正词法: 词的书写或拼写规则。
  • 45、直词: 1.亦作"直词"。 2.正直的言词。 3.据实陈述。
  • 46、一面虚词:单方面所说的假话。
  • 47、虚比浮词: 虚比浮词xū bǐ fú cí虚比:虚拟的比方。泛泛地讲空话。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六回:“虽看过,那不过是勉人自励,虚比浮词,那里都真有的?”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48、同意词: 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在某些语境下可互换,某些语境下不可互换;与同义词用法一致。
  • 49、异义词: 也不同,比如“报复”、”抱负“和“暴富”,“权利”和“权力”等等。
  • 50、提笔陈词:拿起笔来写不出新东西。
  • 拼音
  • 注音ㄘˊ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YNGK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2) 同本义词,意内而言外也。——《说文》词色甚强。——《世说新语·轻诋》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杜甫《石壕吏》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宗臣《报刘一丈书》(3) 又如:名词;动词;形容词;词色(声色);词锋(犀利的文笔,好像刀剑的锋芒);词不达意(4) 诗文中的词语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5) 又如:词科(文词科场;科举考场);词场(文坛、文苑、文辞荟萃的地方;文词科试的场所);词翰(词章);词章(文辞的通称。后用以专称诗赋文章而言)(6) 状纸;诉讼次日,一乘轿子抬到县门口,正值知县坐早堂,就喊了冤,知县叫补进词来。——《儒林外史》(7) 又如:词状(状词;诉状);词因(原因,情由。多指供词,讼状所陈述的内容);词讼(同辞讼。诉讼)(8)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 。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动词说,告诉其词于宾曰。——《礼记·曾子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