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词的词语
- 676、词色:言语和神态。
- 677、词目:词林名目﹐指诰策﹑书翰之事。 词语条目﹐即辞典中每一个注释的对象。
- 678、词训:承继祖先教训。词﹐通"嗣"。
- 679、词文:唐代说唱艺术的一种。敦煌文献中存有《大汉三年季布骂阵词文》一卷。全篇唱词以平声押韵﹐一韵到底﹐均为七字句﹐没有散文说白。参阅吴世昌《敦煌卷考释》﹑冯沅君《补校》。
- 680、词心: 1.有真情实感的词。 2.指词的真情实感。
- 681、词吐:言词谈吐。
- 682、词严义密:措词严谨﹐道理周密。
- 683、词体:文词的体式。
- 684、词言:文辞。
- 685、词律: 1.文词的格律。 2.词的格律。清万树有《词律》二十卷。
- 686、词黄:用黄色纸书写的诏书。
- 687、词话: 词话cíhuà (1) 英 notes and comments on ci poetry;novel with parts in verse common in the Ming Dynasty (2) 评论词的内容、形式或记载词的作者事迹的书 (3) 散文里间杂韵文的说唱文艺形式,是章回小说的前身,起于宋元,流行到明代。明代也把夹有词曲的章回小说叫做词话
- 688、词华典赡:文词华丽﹐用典周备。
- 689、词官:指文学侍从之臣。
- 690、词赋科:科举名目之一。主要考试词赋。
- 691、词峰: 文词的峰峦。喻文词造诣高。
- 692、词调: 词调cídiào (1) 词的格式 英 tonal patterns and rhyme schemes of ci poetry
- 693、词宗:词章为众所宗仰的人﹔词坛泰斗。 犹词旨。 指诗词的流派﹑品格。
- 694、词韵:指谈吐。 词致气韵。 填词所押的韵或填词所依据的韵书。
- 695、词苑丛谈:词话。清代徐fe撰。十二卷。分体制、音韵等七门,辑录词人的事迹及有关掌故,材料较为丰富。书中的某些缺点,后在冯金伯的《词苑萃编》中有所补正。
- 696、词眼:指全词中最精彩和关键性的字。
- 697、词庭: 1.文翰荟萃之处。 2.指翰林院。
- 698、词仙:称誉擅长填词的人。
- 699、词清讼简:词讼清简。谓狱讼稀少﹐政事清闲。
- 700、词谱: 指每一词牌的格式,亦指集合词调各种体式,经过分类编排,给填词者作依据的书。内容主要介绍填词的各种规则,如字句定额、声韵安排、词调来源等。现传最早的词谱为明·张?《诗余图谱》。较完备的有清·万树的《词律》和清·王奕清等合编的《钦定词谱》。
- 拼音cí
- 注音ㄘˊ
- 笔划7
- 繁体詞
- 五笔YNGK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2) 同本义词,意内而言外也。——《说文》词色甚强。——《世说新语·轻诋》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杜甫《石壕吏》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宗臣《报刘一丈书》(3) 又如:名词;动词;形容词;词色(声色);词锋(犀利的文笔,好像刀剑的锋芒);词不达意(4) 诗文中的词语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5) 又如:词科(文词科场;科举考场);词场(文坛、文苑、文辞荟萃的地方;文词科试的场所);词翰(词章);词章(文辞的通称。后用以专称诗赋文章而言)(6) 状纸;诉讼次日,一乘轿子抬到县门口,正值知县坐早堂,就喊了冤,知县叫补进词来。——《儒林外史》(7) 又如:词状(状词;诉状);词因(原因,情由。多指供词,讼状所陈述的内容);词讼(同辞讼。诉讼)(8)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 。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动词说,告诉其词于宾曰。——《礼记·曾子问》 [查看更多]
C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