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词的词语

  • 151、桡词: 见“桡辞 ”。
  • 152、责词:责备之词。
  • 153、孙词: 1.谦逊的话。孙,通"逊"。
  • 154、经官动词: 1.谓涉讼。
  • 155、提词: 提词tící (1) 戏剧演出时给台上的演员提示台词 英 prompt
  • 156、属词:谓连缀字句为文章。指写作。
  • 157、属词比事:亦作'属辞比事'。
  • 158、嫚词: 1.亦作"嫚词"。 2.轻侮的言辞。
  • 159、强词: 强硬有力的话。 见“强辞 ”。
  • 160、迫切陈词:迫切:十分急切。
  • 161、藉词:托词;借口。
  • 162、繁言蔓词:繁多而头绪纷杂的言词。
  • 163、蔓词: 冗长繁琐的言辞:不为蔓词。
  • 164、谩词:犹谩辞。
  • 165、解说词: 解说词jiě shuō cí 1.  伴随影片或其他表演的口头描述或连串解说。 英 commentary; 2.  为某事件的说明词。
  • 166、语助词: 语助词yǔzhùcí (1) 语言中表示语气的助词,位于句中停顿之处或句尾 英 an auxiliary word that indicates mood
  • 167、助记词: 暂无解释。
  • 168、助词: 助词zhùcí (1) 独立性差、无实义的一种特殊的虚词。汉语中有结构助词、时态助词和语气助词 英 auxiliary word
  • 169、助动词:动词的一类,表示可能﹑应该﹑必须﹑愿望等意思。如能﹑会﹑可以﹑可能﹑该﹑应该﹑得﹑必须﹑要﹑肯﹑敢﹑愿意。通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边。
  • 170、内动词:即内动字。
  • 171、邪词: 1.亦作"邪词"。 2.不合正道的言论。
  • 172、万口一词:犹言异口同声。形容所有的人都是一个说法。
  • 173、偏正词组:是由修饰语和中心语组成,结构成分之间有修饰与被修饰关系的词组。
  • 174、词组: 词组cízǔ (1) 指两个以上词的语法和语义的组合;亦指速记中短词组的符号或字母的常规组合形式 英 phrase
  • 175、赘词: 赘词zhuìcí (1) 赘言 英 unnecessary talk
  • 拼音
  • 注音ㄘˊ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YNGK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2) 同本义词,意内而言外也。——《说文》词色甚强。——《世说新语·轻诋》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杜甫《石壕吏》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宗臣《报刘一丈书》(3) 又如:名词;动词;形容词;词色(声色);词锋(犀利的文笔,好像刀剑的锋芒);词不达意(4) 诗文中的词语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5) 又如:词科(文词科场;科举考场);词场(文坛、文苑、文辞荟萃的地方;文词科试的场所);词翰(词章);词章(文辞的通称。后用以专称诗赋文章而言)(6) 状纸;诉讼次日,一乘轿子抬到县门口,正值知县坐早堂,就喊了冤,知县叫补进词来。——《儒林外史》(7) 又如:词状(状词;诉状);词因(原因,情由。多指供词,讼状所陈述的内容);词讼(同辞讼。诉讼)(8)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 。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动词说,告诉其词于宾曰。——《礼记·曾子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