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译的词语

  • 101、今译: 今译jīnyì (1) 古代典籍、文献的现代语译文 例 古籍今译 英 modern translation
  • 102、译界:翻译界。
  • 103、译形借声:汉字演变过程中的现象。谓改易字形﹐同声假借。
  • 104、译介:翻译介绍,与翻译相似,但更具有主观色彩。。
  • 105、译匠:翻译者。
  • 106、译籍:经翻译的典籍。
  • 107、辑译:辑集翻译。
  • 108、译换:一种语言的语词用另一种语言的语词去替换。
  • 109、四译馆:清代所设掌管接待四方邻国贡使和翻译边疆民族及邻国语言文字的机构。
  • 110、贡译:贡品和使者。
  • 111、译稿: 译稿yìgǎo (1) 将某种语言写成的稿子译成另外一种语言的稿子 英 manuscript with another language translation
  • 112、敷译: 传译,翻译。
  • 113、译费:支付给译者的钱。
  • 114、机器翻译:机器翻译,又称为自动翻译,是利用计算机将一种自然语言(源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自然语言(目标语言)的过程。
  • 115、同声翻译:会场或剧场中用来进行翻译的电声系统。译员们将演讲词或台词同步译成不同语种,通过电声系统传送。席位上听众可自由选择语种进行收听。
  • 116、翻译四例: 一翻字不翻音翻字不翻音者。
  • 117、翻译师: 翻译师是翻译行业内从业人员水平等级的称谓,大致分为三个等级:翻译员、翻译师、高级翻译师。
  • 118、翻译官:把某种语言文字用另外一种语言文字表达的官员。
  • 119、翻译: 翻译fānyì (1) 从事翻译的人 例 在外交部当翻译 英 interpreter
  • 120、梵译:梵文佛经的翻译。
  • 121、飜译:1.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2.做翻译工作的人。
  • 122、译鞮:翻译。
  • 123、象寄译鞮:后称翻译为'象寄译鞮'。
  • 124、鞮译: 1."狄鞮"和"译",原为古代把西方﹑北方地区少数民族语言译成汉语的译官.后亦指歌词已译成汉语的少数民族的乐曲。 2.引申指少数民族的语言或外国的语言。 3.借指少数民族。 4.泛指边远地区。
  • 125、鞮译象寄:《礼记.王制》:'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后因以'鞮译象寄'借指四方少数民族。
  • 拼音
  • 注音ㄧ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YCFH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言,睪(yì)声。本义:翻译,把一种语言文字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文字)(2) 同本义译,传译四夷之言者。——《说文》译,传也。——《方言十三》北方曰译。——《礼记·王制》重舌之人九译。——张衡《东京赋》译者称西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译欧西人之言。——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3) 又如:汉语被译成日语;译品(翻译的作品);译义(意译);译写(翻译写作);译经(翻译经典)(4) 解释;阐述夫圣人为天口,贤者为圣译。——《潜夫论》(5) 通“择”。选择周道衰微,失爵亡邦,后嗣乖散,各相土译居。——《隶释·汉孟郁修尧庙碑》(6) 又如:译居(择居)名词(1) 翻译人员于是乃召越译,乃 楚说之。—— 刘向《说苑》(2) 又如:译费(支付给翻译人员的钱);译界(翻译界);译员(翻译工作者)(3) 异域沧波伏忠信,译语辨讴谣。——唐· 顾况《送从兄使新罗》(4) 又如:译语(异域的语言)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