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试的词语
- 276、关试: 1.唐宋时吏部对进士的考试。合格者方能为官。
- 277、试贡:科举时期州县选送贡士进京参加会试。
- 278、贡试:选拔贡士的考试。
- 279、试年庚:古时岁终之夜赌博。
- 280、阁试:明代翰林院对庶吉士的考试。
- 281、改试:指改变选拔官吏的考核办法。
- 282、试验概率:概率依其计算方法不同,可分为古典概率、试验概率和主观概率[1]。
- 283、赴试: 1.犹赶考,前往应试。
- 284、覆试:有的考试分二场﹐第一场叫做初试﹐第二场叫做覆试。
- 285、府试:科举时代府一级考试。
- 286、附试:谓在非本籍参加考试。
- 287、及锋一试:《史记.高祖本纪》:'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企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谓乘军中士气旺盛之时用之。后以'及锋而试'比喻趁人有为之时加以任用。 喻乘可行之机而行事。
- 288、小试锋芒:稍显一下本事。
- 289、粪便隐血试验: 临床常用的化验方法之一。用化学试验来检测粪便中微量的、肉眼看不到的血液。正常结果为阴性。阳性者可见于胃肠道出血等。试验前几天如进食过含叶绿素食物、动物血以及含铁药物等,亦可出现假阳性。
- 290、及锋而试:及:乘,趁着。锋:锋利。试:试用。趁锋利的时候用它。原指乘士气高涨的时候使用军队。后比喻乘有利的时机行动。
- 291、试额:考试取士的名额。
- 292、试牍: 1.谓从事文牍工作。 2.犹试卷。
- 293、斗试: 1.亦作"斗试"。 2.竞赛;比试。
- 294、逗试:撩拨。
- 295、武殿试: 科举时代,皇帝对武科会试录取的武举,在殿廷亲自进行的考试。
- 296、殿试: 殿试diànshì (1) 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皇帝亲临主持 英 final imperial examination
- 297、点试: 1.考核;试验。 2.燃点试验。
- 298、典试:主持考试之事。
- 299、屡试不第:屡:多次。第:科第,即科举考中者的名次、等第。接连多次参加考试都没被录取。
- 300、试灯:旧俗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晩上张灯﹐以祈丰稔﹐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
- 拼音shì
- 注音ㄕˋ
- 笔划8
- 繁体試
- 五笔YAAG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言,式声。本义:用;任用)(2) 同本义试,用也。——《说文》明试以功。——《虞书》今予将试以汝迁。——《书·盘庚》师干之试。——《诗·小雅·采芑》兵革不试。——《礼记·乐记》吾不试。——《论语》私人之子,百僚是试。——《诗·小雅·大东》兵革不试,五刑不用。——《礼记·乐记》(3) 又如:试兵(用兵)(4) 尝试试,尝也。——《广雅》不可试也。——《易·无妄》臣请试之。——《战国策·秦策》我虽不敏,请尝试之。——《孟子·梁惠王上》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宋· 苏轼《浣溪沙》(5) 又如:试啼(试着啼哭);试药郎中(方言。庸医诊病时以病试药);试试缩缩(即畏畏缩缩,不敢大胆前进);试水(尝试品尝茶水)(6) 初次使用思试之斗以觇之。——《聊斋志异·促织》(7) 又如:试酌(初饮)(8) 试验试用于今日,先帝称之曰能。——诸葛亮《出师表》又试之鸡,果如成言。——《聊斋志异·促织》(9) 又如:试守(试任某一官职);试儿(旧时试测小儿性情和志趣的习俗。也称“抓周”、“试周”);试晬(周岁测试小孩);试艺(试验才艺);试年庚(古时风俗在除夕夜聚博,以胜负来作为来年运气的征兆)(10) 考查;考试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清· 周容《芋老人传》及试吏呼名至史公, 公瞿然注视。—— 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11) 又如:试验(考查;验证);试判(考试);试官(主持考试的官)(12) 试探;刺探白发不相负,青阳始试旬。——清· 王夫之《元日折梅次定山韵》(13) 又如:试风头(剌探情况);试旬(探求;探寻)(14) 通“弑”。旧称臣杀君、子杀父母等行为受命之臣,专征云试。——《汉书》副词相当于“姑且”王试出兵以观之。——《史记·周本纪》 [查看更多]
S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