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诸的词语
- 26、扁诸: 1.剑名。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阖闾冢……铜椁三重,坟池六尺,玉凫之流,扁诸之剑三千。"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吴师皆文犀长盾,扁诸之剑,方阵而行。"《东周列国志》第七四回:"阖闾以'鱼肠'为不祥之物,函封不用,筑冶城于牛首山,铸剑数千,号曰'扁诸'。"一说"扁诸"当作"偏诸",谓剑饰,非剑名。见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纟部》"绦"﹑朱起凤《辞通.六鱼》"偏诸"条。
- 27、贲诸:古代勇士孟贲和专诸的并称。
- 28、时处诸缘:随时随处。
- 29、见诸报端:极其显而易见,视为重点。
- 30、居诸不息:时光流逝。
- 31、公诸于众:公诸于世 gōngzhūyúshì 向社会上公开,使人们知道必须把这件事公诸于世也说“公诸于众”。
- 32、放诸四夷:放:放逐;四夷:古代对华夏族以外民族的蔑称。指放逐到四方边远地区
- 33、形诸词色: 在言语神情上都表现出来。
- 34、有量诸相: 佛教术语,凡实体为绝待,故为无彼此之限量者,然有为之事相,则必不得无彼此之限量,此谓之有量诸相。即世间一切之事物,尽有限量,故是一事相,而非实体,体者,一味平等无限绝待也。
- 35、百家诸子:百家: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流派;诸子:指孔子、老子、庄子、荀子等。后来对先秦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
- 36、中妇诸子:古代掌教宫女之官。
- 37、一切诸佛: 佛教对三世十方诸佛的总称。
- 38、形诸笔墨:形:描写;诸:“之于”的合音。用笔墨把它写出来。
- 39、无诸台:古台名。在今福州市内于山上。汉闽越王无诸尝于重九日登此台行宴。
- 40、望诸君: 1.战国时乐毅的封号。
- 41、诸神:众神灵。
- 42、诸国:早在夏代,今山东省诸城市境内就建立了氏族方国,初为姒姓国,到春秋时改为彭姓统治,成为诸国。
- 43、诸元:为命中目标,射击时须装定于武器上的各种数据。
- 44、诸事圆满:指各种事都完善了。
- 45、诸事不顺:事情同自己没有关系。
- 46、诸多不便:比喻各走各的路,彼此不妨碍。
- 47、诸法实相:指各种现象的真实面目。
- 48、诸多不顺:指很多事都不顺利。
- 49、诸善奉行: 《大般涅盘经》:“诸恶莫作,诸善奉行。”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八:“劝君诸善奉行,但是诸恶莫作。” 诸善奉行,读音为zhū shàn fèng xíng,汉语词语,释义为佛教语,劝人多行善事。
- 50、诸法空相: 空相:众生听佛说空,又执著于空,佛又说空也不可得,因而说非空非有,是空是有中道实相之法。众生听佛如是说之后,又执著非空非有、是空是有中道实相之法,佛又慈悲众生说中道亦不可得。如是不断破除众生对一切诸法的执著,令大地一切众生,得证无上究竟菩提,是名毕竟空。
- 拼音zhū
- 注音ㄓㄨ
- 笔划10
- 繁体諸
- 五笔YFTJ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言,者声。本义:辩,问辩) 同本义诸,辩也。——《说文》。按,者亦意辩词也。诸诸便便,辩也。——《尔雅》穷研细诸问,岂得信虚辞!——《敦煌变文集·燕子赋》(2) 又如:诸问(问辩)形容词(1) 众;各诸郡县苦秦吏。——《史记·陈涉世家》西和诸戎。——《三国志·诸葛亮传》诸道桥梁。——《资治通鉴·唐纪》(2) 又诸将皆失色。诸越则桃李冬实。(诸越,即“百越”,指两广地区。)——宋· 沈括《梦溪笔谈》诸峰之顶,亦低于山顶之地面。——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仆必能从诸君子之后。(诸君子,指谭嗣同等)——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率诸少年。——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3) 又如:诸余(诸般;种种);编辑部诸先生;诸恶(各种恶行);诸种(各种;各个种族);诸众(众多);诸相(佛教指一切事物外观的形态)代词(1) 代人,代事,代物,相当于“之”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与诸乎?——《左传·僖公十三年》诸人不知,瞒不得你。——《西厢记》(2) 又如:诸处(别处);诸人(别人);诸方(别的地方)(3) 作定语,相当于“其”无效齐庆封弑其君而弱其孤,以盟诸大夫!——《史记·楚世家》助词表示语气,相当于“啊”日居月诸,照临下土。——《诗·邶风·日月》名词(1) 干果桃诸,藏桃也。诸,储也。藏以为储,待给冬月用之也。——《释名》(2) 古地名 。春秋时鲁邑,在今山东省诸城县西南城诸及 防。——《春秋》(3) 姓。如:诸葛(复姓)(1) “之于”的合音君子求诸己。——《论语·卫灵公》投诸渤海之尾。——《列子·汤问》穆公访诸 蹇叔。——《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谋诸漆工,作断纹焉。(诸:之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2) 又谋诸篆工。(3) 又匣而埋诸土。(4) 又献诸朝。献诸抚军。——《聊斋志异·促织》归而形诸梦。——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5) “之乎”的合音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王尝语 庄子以好乐,有诸?——《孟子·梁惠王上》子闻诸?——《左传》介词相当于“于”宋人资章甫适诸 越。——《庄子·逍遥游》 [查看更多]
Z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