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读的词语
- 151、可读性: 可读性kědúxìng (1) 指书报杂志或文章内容吸引人的程度;读物所具有的阅读和欣赏的价值 例 此书的另一个特点是:生动有趣,可读性强 英 readability
- 152、课读: 1.谓进行教学活动﹐传授知识。 2.谓接受教育﹐学习知识。
- 153、参考读物: 参考读物cānkǎo dúwù (1) 必读书目以外的用以补充必读读物或便于弄明某一问题的辅助性书籍 英 collateral reading
- 154、不堪卒读:不堪卒读,汉语成语,意思是形容文章写得凄惨悲苦,令人心酸,不忍读完;也指文章粗劣,使人不肯读下去。出自《梅兰佳话》。
- 155、开读:谓宣读帝王的诏旨。
- 156、唐骏读博:知名人士或公众人物为某种目的驱动而作假或默认作假。
- 157、读书君子:旧时称有志操有学问的人。
- 158、郡斋读书志:书目名。南宋晁公武撰。共收书一千四百余部,每一书目之后有解题。是中国现存最古的一部私人藏书目录。传世有“袁州本”和“衢州本”两种版本,均刊印于年,但内容互有不同。清末王先谦合校袁、衢两本为一本。
- 159、读卷:阅卷。古代殿试进士﹐由皇帝钦点大臣为读卷官阅卷。
- 160、读书破万卷:破:突破;引申为尽;通;卷:书籍的册数或篇章。刻苦而认真地学习;翻破了万卷书。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 161、读万卷书: 如同行万里路一样。形容多读书,则见多识广。
- 162、读鞫:宣读判决书。
- 163、剧读:疾读,流畅地朗读。
- 164、精读: 精读jīngdú (1) 仔细地阅读 英 read carefully and thoroughly (2) 需仔细阅读的材料 英 intensive reading
- 165、借读生: 指通常由于户口,成绩不够等原因导致学籍(或户籍)与所在学校(或所在地)不一致的学生。
- 166、借读: 借读jièdú (1) 通常由于户口等原因不能作为正式接受的学生在学校同其他正式接受的学生一起上学 英 study at a school on a temporary basis
- 167、教读: 教书。 指教师。
- 168、讲读:讲习诵读。
- 169、读书得间:读书能心领神会。出自《官场现形记》。
- 170、寄小读者:散文集。冰心作。
- 171、读记:阅读书籍。
- 172、悔读南华:慨叹学识渊博而不为人所容的典故。
- 173、读画:赏玩画意。
- 174、骑牛读汉书: 《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的缑山,往从之。以蒲韀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后以"骑牛读汉书"形容刻苦攻读。
- 175、观读:阅读。
- 拼音dú,dòu
- 注音ㄉㄨˊ,ㄉㄡˋ
- 笔划10
- 繁体讀
- 五笔YFND
- 五行火
基本释义
dú名词(1) 语句中的停顿。古代诵读文章,分句和读,极短的停顿叫读,稍长的停顿叫句,今以逗号标志。也作“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唐· 韩愈《师说》援引他经,失其句读,以无为有,其可闵笑也,不可胜记也。——晋· 何休《春秋公羊注疏序》(2) 另见dúdòu动词(1) (形声。从言,卖声。本义:读书)(2) 籀书,抽释理解书的意义读,诵书也。——《说文》主人习其读而问其传。——《公羊传·定公元年》读其书。——《孟子》相随观读,讽述以谈。——《论衡·谈天》(3) 又如:读法(诵读法令);读祝(祭祀时宣读祈祷文);读鞫(审判时,宣读起诉理由)(4) 阅读好读书,不求甚解。——晋· 陶潜《五柳先生传》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楚人贫居,读《淮南方》。—— 邯郸淳《笑林》(5) 又如:读报;默读(不出声地读书);朗读;读律(学习法律);读画(用心鉴赏绘画的意境,风格);读过(读毕);读杂志;审读(审查阅读)(6) 说读,说也。——《广雅·释诂二》号而读之也。——《庄子·则阳》(7) 上学 。如:读大学;走读;半工半读名词(1) 文体名。属于题跋一类。用以记心得于书后,以备遗忘题读始于唐,跋书起于 宋。—— 徐师曾《文体明辨》(2) 姓(3) 另见dòu [查看更多]
D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