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逋的词语

  • 26、洗雪逋负:洗雪:队掉;逋负:旧欠,引伸为旧恨。报仇雪恨,以偿夙愿。
  • 27、逋讁:指流配谪放。
  • 28、逋慝:怠惰邪恶。
  • 29、逋人:逃亡在外的人。
  • 30、逋钱:欠款。
  • 31、逋堕:亦作'逋堕'。拖延怠惰。
  • 32、逋弛:懈怠松弛,不尽责。拖欠。
  • 33、逋户:欠交赋税的人家。
  • 34、逋刻:旧指交易中的拖欠刻剥现象。
  • 35、逋租国:古代我国西南部的一个小国名。
  • 36、逋走:逃走,逃亡。
  • 37、逋禄:欠发的俸禄。
  • 38、逋秽:贬称流寇。
  • 39、逋耗:逃亡﹑减少。
  • 40、逋窜:狼狈逃窜貌。
  • 41、逋叛:叛逃。亦指叛逃之人。
  • 42、逋亩:谓荒废耕种。
  • 43、逋壅:拖延积压。
  • 44、逋责: 1.亦作"逋责"。 2.犹欠债。
  • 45、逋怨:积怨,宿怨。
  • 46、逋余:拖欠未清。
  • 47、逋悬: 1.拖欠。 2.指所欠租税。
  • 48、逋亡: 逋亡būwáng (1)逃亡 英 run away
  • 49、逋布:指欠交的租钱。布,古代指钱币。
  • 50、逋遁:逃亡。
  • 拼音
  • 注音ㄅㄨ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GEHP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辵(chuò),甫声。逋的原始意义是奴隶逃亡。本义:逃亡,逃跑)(2) 同本义逋,亡也。——《说文》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书·牧誓》于伐殷逋播臣。——《书·大诰》为天下逋逃主。——《书·武臣》六年其逋。——《左传·僖公十五年》狼失声而逋。——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3) 又如:逋臣(逃亡的大臣);逋逃薮(逃亡的罪犯或流亡者聚集的地方);逋客(逃亡的人;避世的人)(4) 拖欠,欠税逋租宿债勿复收。——沈约《宋书》(5) 又如:逋债(拖延付债);逋租(拖欠租税)(6) 懈怠;拖延久逋王命。——房玄龄《晋书·蔡谟传》(7) 又如:逋壅(拖延积压);逋慢(怠慢不敬;不遵法令)名词逃亡者可以怀远,可以柔逋。——《晋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