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逋的词语
- 51、逋缓:拖欠;延缓。
- 52、逋抗:谓逃避或抗交租税。
- 53、逋诳:怠慢欺骗。
- 54、逋虏:逃寇,流寇。
- 55、逋谪:指流配谪放。
- 56、逋慢之罪:不遵守法令的罪过。
- 57、逋寇:逃寇,流寇。
- 58、逋逃之臣:逃亡的罪臣。
- 59、逋翁:避世之人,隐士。 特指宋人林逋。
- 60、逋券:债券。
- 61、逋囚:指逃犯。
- 62、逋薮:犹言逋逃薮。
- 63、逋叟:指逋仙。
- 64、逋米:拖欠未纳的赋米。
- 65、逋蛮:指逋慢不顺的蛮夷。
- 66、逋孽:指流窜的寇孽。
- 67、逋逆:指逃窜的叛乱者。
- 68、逋积:犹积欠。
- 69、逋累:指积欠的赋税、债务等。
- 70、逋残: 1.指逃散的残敌。 2.指逃散馀留的百姓。
- 71、逋荡: 1.离职游荡;散漫游荡。 2.流散。
- 72、逋城钱:指欠交的修城钱。
- 73、逋惰:亦作'逋堕'。拖延怠惰。
- 74、逋隐:指隐士。
- 75、逋迁:流亡迁徙。
- 拼音bū
- 注音ㄅㄨ
- 笔划10
- 繁体逋
- 五笔GEHP
- 五行水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辵(chuò),甫声。逋的原始意义是奴隶逃亡。本义:逃亡,逃跑)(2) 同本义逋,亡也。——《说文》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书·牧誓》于伐殷逋播臣。——《书·大诰》为天下逋逃主。——《书·武臣》六年其逋。——《左传·僖公十五年》狼失声而逋。——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3) 又如:逋臣(逃亡的大臣);逋逃薮(逃亡的罪犯或流亡者聚集的地方);逋客(逃亡的人;避世的人)(4) 拖欠,欠税逋租宿债勿复收。——沈约《宋书》(5) 又如:逋债(拖延付债);逋租(拖欠租税)(6) 懈怠;拖延久逋王命。——房玄龄《晋书·蔡谟传》(7) 又如:逋壅(拖延积压);逋慢(怠慢不敬;不遵法令)名词逃亡者可以怀远,可以柔逋。——《晋书》 [查看更多]
B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