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逋的词语
- 76、逋罪:不遵守法令的罪过。
- 77、逋滞: 1.积压不流通。 2.指拖欠的赋税。
- 78、逋诛:逃避诛罚。
- 79、逋税:欠交的租税。
- 80、逋违: 1.谓不守法令。 2.拖欠不交。
- 81、逋丑:逃寇。
- 82、逋臣:逃亡之臣。
- 83、逋粮:拖欠租税。
- 84、逋留:稽留,逗留。
- 85、逋流:逃亡,流亡。
- 86、逋贷: 1.借贷官物,逃匿不还。 2.指借贷官物拖欠不还。
- 87、逋民:逃亡在外的人;拖欠租税的百姓。
- 88、逋债: 1.亦作"逋责"。 2.犹欠债。
- 89、逋缗:拖欠的税钱。
- 90、逋怠:犹逋慢。
- 91、逋发:乱发。
- 92、逋欠: 逋欠būqiàn (1) 拖欠;拖延 例 日渐逋欠钱粮 英 be in arrears with (2) 拖欠的债务 英 debt
- 93、逋逸: 1.逃亡;逃遁。 2.指逃遁者。 3.怠惰安逸。
- 94、逋客:(书)(名)①逃亡的人。②避世隐居的人。
- 95、逋事:积压的公事。
- 96、逋租:犹欠租。
- 97、逋逃之薮:逋逃:逃亡者;薮:人或物集中的地方。一般指某处成为逃亡者的藏身之所。
- 98、逋仙:宋林逋隐于西湖孤山,不娶,种梅养鹤以自娱,人谓之"梅妻鹤子",后世常以"逋仙"称誉之。
- 99、逋课: 1.欠交的赋税。 2.指拖欠赋税。
- 100、逋峭: ◎逋峭būqiào [be graceful (in manner,style of writing)]
- 拼音bū
- 注音ㄅㄨ
- 笔划10
- 繁体逋
- 五笔GEHP
- 五行水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辵(chuò),甫声。逋的原始意义是奴隶逃亡。本义:逃亡,逃跑)(2) 同本义逋,亡也。——《说文》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书·牧誓》于伐殷逋播臣。——《书·大诰》为天下逋逃主。——《书·武臣》六年其逋。——《左传·僖公十五年》狼失声而逋。——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3) 又如:逋臣(逃亡的大臣);逋逃薮(逃亡的罪犯或流亡者聚集的地方);逋客(逃亡的人;避世的人)(4) 拖欠,欠税逋租宿债勿复收。——沈约《宋书》(5) 又如:逋债(拖延付债);逋租(拖欠租税)(6) 懈怠;拖延久逋王命。——房玄龄《晋书·蔡谟传》(7) 又如:逋壅(拖延积压);逋慢(怠慢不敬;不遵法令)名词逃亡者可以怀远,可以柔逋。——《晋书》 [查看更多]
B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