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那的词语

  • 1、匆匆那年电影版:《匆匆那年》是2014年初拍摄的一部电影,根据九夜茴同名小说改编。由张一白执导,彭于晏、倪妮、郑恺、魏晨、张子萱、陈赫等领衔主演的爱情电影。
  • 2、説时迟,那时快: 小说中的常用套语。意谓事情发生的速度不是记叙速度所能跟得上的。《水浒传》第二三回:“説时迟,那时快,武松 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红楼梦》第十五回:“説时迟,那时快,猛然间一个人从身后冒冒失失的按住,也不出声,二人唬得魂飞魄散。”茅盾《喜剧》一:“说时迟,那时快,瘦男子一边拉长着那个‘来’字调,一边刚要向后转走,却不料青年 华 已经抓住了他的胳膊。”
  • 3、这山望着那山高: 这山望着那山高zhè shān wàngzhe nà shān gāo (1) 比喻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或环境不满意,总觉得别的工作或别的环境好 英 never happy where one is
  • 4、这山望着那山高: 这山望着那山高zhè shān wàngzhe nà shān gāo (1) 比喻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或环境不满意,总觉得别的工作或别的环境好 英 never happy where one is
  • 5、耆那教: 词语解释⒈  印度传统宗教之一。“耆那”是创教者筏驮摩那的称号,意为“胜利者”或“完成修行的人”。公元前6世纪与佛教同时兴起,自称是最古老的宗教。主要经典为《十二支》。否定婆罗门教的吠陀天启说及其权威,主张五戒:不杀生、不妄语、不偷盗、不淫、无所得,实行苦行主义。主要派别有白衣派和空衣派(天衣派)。教徒有出家和在家之分。19世纪以来流传到亚、非、欧等国家。
  • 6、萨那: 词语解释⒈  也门首都。人口97万(1995年)。海拔2400米。建于公元4世纪,曾是历代王朝首都。老城有古堡和大清真寺。政府机关多设于新城。北郊有石头宫,为旅游胜地。有纺织、化工等现代工厂和宝石加工等手工业。
  • 7、说时迟,那时快: 说时迟,那时快shuō shí chí,nà shí kuài (1) 旧小说用语,指讲说时笔墨唇舌占用时间,而所说的动作却是很快的 例 说时迟,那时快,一棍劈将下来 英 abrupthy
  • 8、地拉那: 词语解释⒈  阿尔巴尼亚首都和最大城市。人口40万(1994年)。有纺织、机械、木材加工等工业。铁路通外港都拉斯。国际航空港。市中心有斯坎德培广场和古老的清真寺。
  • 9、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词语解释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巴塞羅那博覽會德國館)[ bā sāi luó nà bó lǎn huì dé guó guǎn ]⒈  1929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中的德国馆。建于1929年。占地1250平方米。由一个主厅、两间附属用房、两片水池和几道围墙组成。主厅平面呈矩形,厅内设有玻璃和大理石隔断,纵横交错,隔而不断,有的并延伸出去成为围墙,形成既分隔又联系、半封闭半开敞的空间,使室内各部分之间、室内外之间的空间相互贯穿。建筑形体简单,不加装饰,利用钢、玻璃和大理石的本色和质感,显示着简洁高雅的气氛。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 10、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词语解释⒈  东南欧国家。在巴尔干半岛上。有小段海岸临亚得里亚海。面积5.11万平方千米。人口436.45万(1991年)。首都萨拉热窝。地形多山。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采矿业和农业较重要。
  • 11、恩那:东北话,表示同意 当应的意思。
  • 12、三那:中华民族传说中的古代帝王
  • 13、耆那:印度传统宗教之一。“耆那”是创教者筏驮摩那的称号,意为“胜利者”或“完成修行的人”。公元前6世纪与佛教同时兴起,自称是最古老的宗教。主要经典为《十二支》。否定婆罗门教的吠陀天启说及其权威,主张五戒:不杀生、不妄语、不偷盗、不淫、无所得,实行苦行主义。主要派别有白衣派和空衣派(天衣派)。教徒有出家和在家之分。19世纪以来流传到亚、非、欧等国家。
  • 14、印度支那:《印度支那》是由雷吉斯·瓦格涅执导,凯瑟琳·德纳芙、文森特·佩雷斯、范林丹主演的剧情片,于1992年4月15日在法国上映。
  • 15、巴塞罗那:1929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中的德国馆。建于1929年。占地1250平方米。由一个主厅、两间附属用房、两片水池和几道围墙组成。主厅平面呈矩形,厅内设有玻璃和大理石隔断,纵横交错,隔而不断,有的并延伸出去成为围墙,形成既分隔又联系、半封闭半开敞的空间,使室内各部分之间、室内外之间的空间相互贯穿。建筑形体简单,不加装饰,利用钢、玻璃和大理石的本色和质感,显示着简洁高雅的气氛。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 16、瓦尔那: 古代印度的一种等级制度,瓦尔那有“颜色”和“品质”的意思。
  • 17、咖提那: 巴利语kañhina的音译,原意为坚固的、坚硬的。即为了加强五种功德而作坚固的意思。
  • 18、移那: 1.调换。
  • 19、无可那: 亦作“无可奈”。
  • 20、无那: 1.无奈,无可奈何。 2.犹无限;非常。
  • 21、退那:退却,向后移动。那,通"挪"。
  • 22、能那:犹言怎么样。
  • 23、谷那:复姓。唐有谷那律。见《旧唐书.儒学传上》本传。
  • 24、枸那:夹竹桃。
  • 25、纥那:踏曲的和声。
  • 拼音nà,nèi,nā
  • 注音ㄋㄚˋ,ㄋㄚˇ,ㄋㄟˋ,ㄋㄚ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VFBH

基本释义

nà名词(1) 姓(2) 另见nà;nǎnǎ代词(1) (形声。小篆字形,从邑,冄(rǎn)声。邑与地名或行政区域有关。后省作“那”。①本义:国名。《说文》:“西夷国。”本读nuó。②指示代词。特指某个人、某个时间、某个地方或某个事物。不一定是远指之词,如“那件事你我心里都清楚。”)(2) 指示代词(3) 指代较远的人或事物。如:那厮(那个家伙,表示鄙视的意思);山坡上有一个穿红衣服的姑娘,那就是他的未婚妻(4) 指代较远的时间、处所那时使吾。——清· 林觉民《与妻书》(5) 又如:那昝(那咱。那时);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见过她;那厢(那边);那头儿(极点;尽头);那哈儿(那儿,那里)(6) 指较远的人或事物。如:这时那两个同学都不在屋里,她独自在窗前站着(7) 指较远的时间、处所。如:那和天交界的地方,有一点红红的摇动的灯光…(8) 指前文提到的或根据上下文或根据当时的情况显然所指的某个人或物 。如:把那只猫赶出去(9) 表示突出强调某人、事物或语意 。如:我决不会投那家伙票的(10) 表示赞同之点 。如:那就是你的光荣连词(1) 表示顺着上文或上句话的语意,申说应有的结果 。如:那我就不再等了(2) 另见nā;nè;nèi;nuónā暂无详细释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