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邦的词语
- 201、邦闾: 1.郡邑乡里。
- 202、邦牧: 1.州长,刺史。
- 203、邦事: 1.国家动用人工兴办的事。亦泛指国事。
- 204、邦略:犹国界。
- 205、邦道: 1.治国之道。
- 206、邦选: 1.国家的杰出人才。
- 207、邦人: 1.国人;百姓。 2.诸侯。 3.乡里之人;同乡。
- 208、邦基:国家的基础。
- 209、邦成:管理百姓﹑处理案件的成法。
- 210、邦家:国家。
- 211、邦政: 1.国家军政;执掌国家军政。
- 212、邦祯:国家的祥瑞。
- 213、邦桢:国家的支柱。
- 214、邦宪: 1.《诗.小雅.六月》:"文武吉甫,万邦为宪。"毛传:"宪,法也。"后因以"邦宪"指国家大法。 2.借指执法官,如御史大夫,刑部尚书﹑侍郎等。
- 215、邦图: 1.邦邑图经。
- 216、邦士:国士,国中才能出众的人。
- 217、邦君: 1.古代指诸侯国君主。 2.指刺史等地方官。
- 218、邦本:国家的根本。《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传:"言人君当固民以安国。"孔颖达疏:"民惟邦国之本,本固则邦宁。"后因以"邦本"指人民。
- 219、邦伯:州牧。古代用以称一方诸侯之长。《书.召诰》:'命庶殷侯甸男邦伯。'孔传:'邦伯,方伯,即州牧也。'后因称刺史﹑知州等一州的长官。
- 220、邦畿:古代指天子所在的京城及周围属其管辖的地域:邦畿千里。后泛指国境疆域。
- 221、邦国:国家。
- 222、邦域: 1.疆土;国境;区域。
- 223、邦交: 邦交bāngjiāo (1) 古代诸侯国之间的交往,泛指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关系 英 diplomatic relations;intercourse between nations
- 224、邦桀: 1.亦作"邦杰"。 2.《诗.卫风.伯兮》:"伯兮朅兮,邦之桀兮。"郑玄笺:"桀,英桀,言贤也。"孔颖达疏:"杰者,俊秀之名人。"后因以"邦杰"指国中俊秀杰出的人才。
- 225、邦栋: 1.国家的栋梁。
- 拼音bāng
- 注音ㄅㄤ
- 笔划6
- 繁体邦
- 五笔DTBH
- 五行水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邑,丰声。古文从之、从田,会意。与封字从之、从土同意。本义:古代诸侯的封国、国家)(2) 同本义邦,国也。——《说文》。段注:“邦之言封也。古邦封通用。书序云:‘邦康叔,邦诸侯。’论语云:‘在邦域之中’。皆封字也。”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周礼·天官·大宰》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天官·大宰》。注:“大曰邦,小曰国,邦之所居亦曰国。”按,散文邦国亦通。利用为依迁邦。——《易·益》协和万邦。——《书·尧典》以畜万邦。——《诗·小雅·节南山》后非众罔与守邦。——《国语·周语》(3) 汉避高祖讳,多以国易之且在邦域之中矣。——《论语·季氏》而谋动干戈于邦内。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书·五子之歌》及公子返晋邦、瘵兵伐 郑,大破之。——《韩非子·喻老》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论语·学而》(4) 又如:邦畿(古代指直属于天子的地方);邦家(诸侯的封国和大夫之家);邦国(诸侯的封国。大的叫邦,小的叫国,后泛指国家)(5) 泛指国家姬汉旧邦,无取杂种。——南朝齐· 丘迟《与陈伯之书》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治)于家邦。——《孟子·梁惠王上》唯求则非邦也与?——《论语·先进》(6) 又如:邻邦;盟邦;邦典(国家的法令制度)(7) 疆界,边界 。如:邦墓(周代邦域中人民聚族而葬的墓地)(8) 国都,大城镇逼迫迁旧邦,拥王以自疆。——《悲愤诗》(9) 泛指地方负海之邦,交趾之土,谓之南裔。——《博物志》(10) 姓动词封,分封设五等,邦群后。——柳宗元《封建论》 [查看更多]
B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