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郎的词语
- 51、棹郎:亦作'棹郎'。 船夫。 后因以'棹郎'指邓通。并借喻佞幸小人。
- 52、虎贲中郎: 官名,比六百石。虎贲中郎将下属官员。虎士为士兵。
- 53、郎雀:“我创作的不是少儿读物,我描绘的是自己冷眼旁观、若有所思的社会文化,如果在哪里有自己的看法,就在哪里停下来,幽它一默;阅读作品时,能让你会心一笑的地方,正是我的批判。
- 54、拚命三郎:比喻非常卖命,不顾一切往前冲的人。
- 55、员郎:员外郎的省称。
- 56、员外郎:官名。员外,本指正员以外的郎官。晋武帝始设员外散骑常侍,员外散骑侍郎,简称员外郎。隋开皇时,尚书省二十四司各设员外郎一人,为各司的次官。唐以后,直至明清,各部都有员外郎,位在郎中之次。
- 57、应召女郎: 是指透过联络方式进行性交易的性工作者(跟流莺不一样)。
- 58、著作郎:官名。三国魏明帝始置,属中书省,掌编纂国史。其属有著作佐郎 后代或称佐著作郎 ﹑校书郎﹑正字等。晋元康中改属秘书省,称为大著作。唐代主管著作局,亦属秘书省。宋元因之,惟宋别有国史院,故著作郎仅参与汇编'日历'每日时事 等。明代废。亦省称'著作'。
- 59、卜郎:蒙古语,指蒙古男子的发辫。
- 60、神狗乾郎:十分疯狂的人。
- 61、走方郎中:串村走巷行医的江湖医生。
- 62、紫微郎: 1.亦作"紫薇郎"。 2.唐代中书舍人的别称。
- 63、资郎:出钱捐官之人。
- 64、赀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谓因家富资财而被朝廷任为郎官。后即称出钱捐官的人为"赀郎"。赀,通"资"。
- 65、缁郎:僧人。
- 66、撞郎: 《后汉书•钟离意传》:“﹝明帝﹞尝以事怒郎药崧,以杖撞之……崧曰:‘天子穆穆,诸侯煌煌,未闻人君自起撞郎。’帝赦之。”后以“撞郎”为直臣的典故。
- 67、撞命郎: 西夏军队中以勇敢善战的汉人组成的前锋敢死队。
- 68、祝郎:男巫。
- 69、诸郎: 1.指郎官。 2.年轻子弟。
- 70、周郎: 指三国·吴将周瑜。因其年少,故称。
- 71、周郎顾:语出《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謡曰:'曲有误,周郎顾。''后用为精于音乐者善辨音律的典故。
- 72、周郎顾曲: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 73、忠武郎: 忠武郎:拼音 (zhōng wǔ láng) ,北宋末年官职。为武散官加封的无实权官位,亦可为战死将领追封此官位。
- 74、支郎: 称汉末、三国时僧人支谦。 指晋代高僧支遁。 泛称僧人。
- 75、赵大郎: 1.指宋太祖赵匡胤。 2.泛指宋代赵家君王。
L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