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郑的词语

  • 1、郑牛触墙成八字:古谚语。形容郑玄学识渊博,家畜亦受其影响。
  • 2、郑樵: 词语解释⒈  南宋史学家。字渔仲,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人。一生勤于著述,撰有纪传体通史《通志》,提出“会通”的思想,主张修通史,反对割断史事联系写断代史,重视对历代典章制度的研究。
  • 3、郑玄: 词语解释⒈  东汉经学家。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属山东)人。曾入太学受业,后从马融学古文经。游学归里,聚徒讲学,弟子多达数百千人。桓帝时因党锢事被禁,潜心著述,遍注群经,自成一家,为汉代经学之集大成者,号称“郑学”。
  • 4、雅郑: 雅郑yǎzhèng (1) 正声和淫雅之声。雅,雅乐,宫廷音乐;郑,郑声,郑地音乐(儒家认为“淫雅之音”) 英 ceremonnial classic music and local music
  • 5、程郑:为春秋晋大夫,荀氏别族。
  • 6、卓郑:卓氏与程郑的并称。卓氏祖先赵国人,秦破赵时被迁到蜀,居于临邛(今四川邛崃),冶铁致富,有家僮千人。程郑本战国时关东人,其祖先于秦始皇时被迁至蜀郡临邛,亦冶铸致富。
  • 7、疋郑: 雅乐和郑声。借指文章的雅俗、优劣。
  • 8、毛郑: 1.汉代《诗经》学者大﹑小毛公及郑玄的并称。
  • 9、马郑:东汉马融与郑玄的并称。两人皆为经学大师。
  • 10、流郑: 古代郑地流行的民间俗乐。
  • 11、繁郑:犹繁重。
  • 12、二郑: 指唐·郑从谠与郑畋。
  • 13、郑旗:1964年2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
  • 14、郑卫之曲: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因儒家认为其音淫靡,不同于雅乐,故斥之为淫声。
  • 15、郑卫桑间:春秋·战国时郑·卫两国的民间音乐。因不同于雅乐,曾被儒家斥为“乱世之音”。泛指淫靡的音乐。指靡丽的文风。
  • 16、郑声乱雅:原指春秋战国时郑国的音乐。因与孔子等提倡的雅乐不同,故受儒家排斥。此后,凡与雅乐相背的音乐,甚至一般的民间音乐,均为崇'雅'黜'俗'者斥为'郑声'。中医病名。症状为语言重复,声音低弱,若断若续。
  • 17、郑成功:郑成功(1624.08.28-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 18、郑正秋:郑正秋(1889年1月25日—1935年7月16日),原名郑芳泽,号伯常,别署药风,广东潮阳(现汕头市潮南区成田镇上盐汀村)人。
  • 19、郑州市:河南省省会。在省境中部偏北,京广、陇海两铁路交会于此。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28年设市,后废。1948年复设。人口192万(1995年)。为中国新兴工业城市,全国重要的棉纺织工业中心之一。特产黄河鲤鱼。市北黄河沿岸建有游览区。古迹有商代古城遗址和二里岗遗址。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在此发起。市中心有“二七”广场和“二七”纪念塔。高等学校有郑州大学等。
  • 20、郑君里: (1911-1969)电影演员、导演。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毕业于南国艺术学院戏剧科。1932年从影。抗战时期任上海救亡演剧三队队长。1946年后任昆仑影业公司编导委员会委员。建国后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影协理事。主演影片有《大路》、《新女性》等。导演影片有《一江春水向东流》(与蔡楚生合作)、《乌鸦与麻雀》、《林则徐》、《聂耳》等。
  • 21、郑事道: 莆田人、宋元祐六年进士。
  • 22、郑重语: 对听话人表示尊敬之意的语言表达方式。
  • 23、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即明代所谓"西洋" ),故名。
  • 24、郑氏虫:指文辞训诂之学。因东汉郑玄广注典籍﹑质于辞训,故称。虫,表示小技,含有轻视之意。
  • 25、郑老:指东汉郑玄。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属山东省)人。隐居不仕。聚徒讲学,潜心著述,注释群经,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
  • 拼音zhèng
  • 注音ㄓㄥ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UDBH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邑,奠声。从邑,与地名、邦域有关。本义:周代诸侯国名,姬姓)(2) 同本义郑,京兆县, 周厉王子 友所封。从邑,奠声。 宗周之灭, 郑徙 缯洧之上,今 新郑是也。——《说文》至于南郑。——《穆天子传》。此旧郑也。郑穆公使视客馆。——《左传·僖公三十三年》(3) 周西都畿内地。周宣王封季弟友(桓公)于此。在今陕西华县境。其后犬戎杀周幽王,桓公死之,其子武公与晋文侯定平王于东都,武公迁居东都畿内,都新郑,即春秋之郑国。战国时为韩所灭。又如:郑声(郑国音乐);郑风(《诗》十五国风之一);郑国渠(古代关中平原的人工灌溉渠)(4) 原指春秋战国时郑国的民间音乐,后与所谓雅乐对举,指与雅乐相背的“淫邪之音”改华服以就紫,变雅音而入郑。——《惟皇诫德赋》(5) 又如:郑音(本指春秋时郑国的音乐,后多指俗乐)(6) 姓形容词(1) 郑重;慎重郑,重也。——《广雅》非皇天所以郑重降符命之意。——《汉书·王莽传》(2) 又如:郑重其事(对某件事持慎重、认真、严肃的态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