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醉的词语
- 76、醉客:喝醉酒的人。指好饮酒的人。 木莲的谑称。
- 77、醉迷:因酒醉而迷糊不清。
- 78、醉红: 1.酒醉后颜面泛红色。 2.指红花。
- 79、醉倒马杓:形容喝醉了酒,糊糊涂涂的样子。
- 80、醉尉:《史记.李将军列传》:"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后常用"醉尉"作势利小人的代名词。
- 81、醉腾腾: 1.亦作"醉瞢腾"。亦作"醉腾腾"。 2.形容人喝醉了酒的样子。
- 82、醉趣:酒醉后的乐趣。
- 83、醉公子: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唐词多缘题而赋,《醉公子》即咏公子醉。四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凡四换韵,故又名《四换头》。另一体一百零六字,创自宋人。
- 84、醉鱼: 1.一种捕鱼方法,使鱼中毒假死而后复活。 2.用酒浸渍制作的鱼。
- 85、醉眼: 醉眼zuìyǎn (1) 古∶醉酒后迷糊的眼睛 英 eyes showing the effects of drink
- 86、醉会: 1.诗酒欢畅的聚会。
- 87、醉马草: 1.草名。
- 88、醉乡: 醉乡zuìxiāng (1) 饮酒沉醉之后,似乎进入了另一番乡境,飘飘然别有滋味 英 the dazed state in which a drinker finds himself;drunkenness;state of ecstasy
- 89、醉容: 1.醉颜。
- 90、醉石: 1.庐山名胜名。相传为晋诗人陶渊明醉后常卧的一块大石。 2.唐李德裕的醒酒石。李德裕喝醉了酒,便蹲踞于上,故称。
- 91、醉太师:曲牌名。为南曲南吕宫过曲,取《醉太平》﹑《太师引》两曲词句创制而成。全曲十二句,五十七字,十韵。
- 92、醉太白:菊花的一种。
- 93、醉素:指唐书法家怀素。以其好饮酒,故称。
- 94、醉如泥: 1.烂醉貌。 2.酒杯名。
- 95、醉梦迷:词牌名。即《采桑子》。宋贺铸词有"一枕浓香醉梦迷"句,故名。
- 96、醉倒山公: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山季伦为荆州,时出酣畅,人为之歌曰:'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日莫倒载归,茗艼无所知。''后以'醉倒山公'形容酒醉。
- 97、醉豪: 1.称颂酒量很大的人。
- 98、醉中天:曲牌名。见明朱权《太和正音谱.乐府》。
- 99、醉高歌:曲牌名。调见《太平乐府》。参阅明朱权《太和正音谱.乐府》。
- 100、醉乡春: 1.词牌名。调见宋秦观《淮海词》。因词中有"春色又添多少"及"醉乡广大人间小"句,故名。又名《添春色》。参阅《词谱》七。 2.曲牌名。
- 拼音zuì
- 注音ㄗㄨㄟˋ
- 笔划15
- 繁体醉
- 五笔SGYF
- 五行木
基本释义
动词(1) (会意。从酉(yǒu),从卒。“酉”表示酒,“卒”表示终结。酒喝到不能再喝的时候,就醉了。本义:醉酒)(2) 同本义(饮酒过量,神志不清)醉,酒卒也。各卒其度量,不至于乱也。一曰酒溃也。——《说文》。既醉而出,并受其福。——《诗·小雅·宾之初筵》对饮酒醉。——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醉里吴音相媚好。——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沉醉不知归路。——宋· 李清照《如梦令》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苍颜白发,頺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醇醲。——明· 刘基《卖柑者言》酉,为酒所酣曰醉。——《洪武正韵》(3) 又如:醉是醒时言(醉后说的常是真心话);醉饱(酒足饭饱);醉沈(指酒后所作的书画);醉魔咕咚(醉呼呼);醉兴勃勃(醉后神情亢奋);醉呼卢(醉呼呼睡大觉);醉沉沉(沉醉的样子)(4) 用酒浸制的瓮中取醉蟹,最忌用灯。——《闲情偶寄》(5) 又如:醉蟹(酒渍的螃蟹);醉虾(6) 昏愦,糊涂 。如:醉梦(指人糊里糊涂如醉如梦);醉命(胡乱下的命令);醉痴(精神恍惚不安)(7) 沉酣入迷;爱好目断南浦云,心醉东郊柳。——《送赵六贞固》(8) 又如:醉乡砚田(沉缅于美酒与文墨之间);醉飞吟盏(在喝酒的同时作诗);醉侯(称喜欢喝酒而又有酒量的人);醉翁(喜好喝酒的老人) [查看更多]
Z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