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里的词语

  • 176、适百里者宿舂粮:说明人“有所待”而举的事例。
  • 177、索马里:索马里联邦共和国(英语:The Federal Republic of Somalia),简称索马里,位于非洲大陆最东部的索马里半岛,拥有非洲大陆最长的海岸线,总面积637660平方公里。
  • 178、索马里人: 词语解释⒈  索马里的主体民族。另有少数分布在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吉布提等国。约684万人(1985年)。讲索马里语。多信伊斯兰教,但仍保持传统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主要从事畜牧业、游牧业和农业,部分从事渔业。
  • 179、素里:平常里巷。
  • 180、私下里: 私下里sī xià lǐ (1) 不经有关部门而自己进行的 例 私下里了结 例 私下里交易 英 privately (2) 背地里 例 私下里议论 例 夫妻私下里商议 英 in secret
  • 181、四门斗里:一种拳术架势。
  • 182、四下里:四处;到处。
  • 183、送君千里终须别:尽管伴送千里也终有分别之时。
  • 184、送君千里,终有一别: 词语解释送君千里,终有一别[ sòng jūn qiān lǐ,zhōng yǒu yī bié ]⒈  见“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引证解释⒈  见“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 185、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词语解释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sòng jūn qiān lǐ,zhōng xū yī bié ]⒈  劝慰对方不必远送之辞。引证解释⒈  劝慰对方不必远送之辞。引《水浒传》第二三回:“武松 挽住 宋江 説道:‘尊兄不必远送。常言道: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明 《杀狗记·见狗惊心》:“兄弟,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请回了罢。”川剧《柳荫记》第四场:“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呀!”亦作“送君千里,终有一别”、“送君千里终须别”。 元 无名氏 《马陵道》楔子:“哥哥,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哥哥你回去!”《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送君千里终须别……咱们就在这神圣面前一别。”《荡寇志》第七七回:“送君千里终须别,前途路远,请贤侄就此止步罢。”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第四场:“常言道:送君千里终须别,请 梁兄 就此留步转回程。”国语辞典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sòng jūn qiān lǐ zhōng xū yī bié ]⒈  (谚语)​送客虽远,终究要分离,意谓不必远送。引《水浒传·第九〇回》:「燕青道:『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不必远劳,后图再会。』」
  • 186、日行千里: 一天跑千里路。形容速度极快。
  • 187、人公里: 人公里réngōnglǐ (1) 运输部门计算客运工作量的专用词,将一位旅客运送一公里称一人公里 英 man-kilometer
  • 188、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 词语解释⒈  毛泽东1963年5月在修改《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时增写的一段话。编入《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进一步阐明了《实践论》的基本观点。提出“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指出一个正确的认识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覆才能完成。强调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 189、青云万里:比喻前程远大。
  • 190、墙里开花墙外香: 墙里开花墙外香qiánglǐ kāihuā qiángwài xiāng (1) 比喻自己人做出了成绩,内部还不知道,外面的人倒先知道了。也比喻成绩不受本部门重视,却为其他部门赏识 英 one’s accomplishments are easily known outside his own unit
  • 191、千里客: 远方的客人。
  • 192、千里酒: 酒名。
  • 193、千里意: 犹千里情。
  • 194、千里投名,万里投主: 词语解释千里投名,万里投主[ qiān lǐ tóu míng,wàn lǐ tóu zhǔ ]⒈  客套语。谓不辞路远,慕名前来投靠。引证解释⒈  客套语。谓不辞路远,慕名前来投靠。,凭托 柴大官人 面皮,径投大寨入伙。’”引《水浒传》第十一回:“林冲 道:‘三位头领容復:小人“千里投名,万里投主”
  • 195、千里神交: 相隔千里,精神契合。谓友情深厚。
  • 196、千里情: 指怀念远方之情。
  • 197、千里目: 谓远望之目。
  • 198、千里餽粮,士有饥色: 词语解释⒈  指远粮不解近饥。
  • 199、千里馈粮,士有饥色: 词语解释千里馈粮,士有饥色[ qiān lǐ kuì liáng,shì yǒu jī sè ]⒈  谓远粮不解近饥。引证解释⒈  谓远粮不解近饥。引《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千里餽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郑观应 《盛世危言·垦荒》:“千里餽粮,士有饥色,虽有精兵名将,又岂能不饮不食。”国语辞典千里馈粮,士有饥色[ qiān lǐ kuì liáng shì yǒu jī sè ]⒈  (谚语)​比喻远处的粮食无法解除近饥。引《三国志·卷一三·魏书·王朗传》:「『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此谓平涂之行军者也。」
  • 200、千里急: 药草名。亦称“千里及 ”、“千里光 ”。
  • 拼音
  • 注音ㄌㄧˇ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JFD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会意。从衣,里声。本义:衣服的里层)(2) 同本义裏,衣内也。——《说文》。衣外曰表。襦在裏也。——《谷梁传·宣公九年》注不罹于裏。——《诗·小雅·小弁》绿衣黄里。——《诗·邶风·绿衣》(3) 又如:里衣(内衣,汗衫。指贴身的衣报);里外发烧(指里外都是毛皮缝制的衣服)(4) 内,中。与外相反裏急暴痛。——《素问·至真要大论》肉里之脉。——《素问·刺腰痛篇》约定今夜放火,里应外合。——《三国演义》(5) 又如:里向(靠里边的;里面);里势(里面);里勾外连(内外勾结);里头大叔(里头,指宫内。指慈禧最宠信的大太监李连英);里牵绵(指饮酒下肚时,好像腹内忽有厚绵暖着一样)(6) 时候妾身年少里,父母俱倾弃。——宋·佚名《张协状元》(7) 附在“这”、“那”、“哪”等字后边表示地点;位置;处所我这里凭阑望,母亲那里倚门悲。——郑德辉《玉粲登楼》(8) 又如:这里,那里;哪里;省里;县里名词(1) (会意。从土,从田。从“田”,含有区分界域的意思。本义:里弄;街巷)(2) 同本义里,居也。——《说文》里,邑也。——《尔雅》。李注:“居之邑也。”里尻也。——《广雅》在野曰庐,在邑曰里。——《汉书·食货志》于蹶之里。——《诗·大雅·韩奕》赋里以人。——《国语·晋语》。注:“廛也。”以里听者,禄之以里。——《吕氏春秋·怀宠》。注:“闾也。”河洛为王之里。——左思《蜀都赋》。注:“居也。”匪仁里其焉宅兮。——张衡《思玄赋》。注:“里宅皆居也。”将仲子兮,无逾我里。——《诗·郑风·将仲子》既行,及里门,门扃未发。——沈既济《任氏传》(3) 又如:里门(乡里的门。古代聚族列里以居,里有里门);里闬(即里门,乡里);里闾(里门,乡里)(4) 古代一种居民组织,先秦以二十五家为里八家为邻,三邻为朋,三朋为里。——《尚书大传》古者七十二家为里。——《论语·譔考文》一里八十户。——《公羊传·宣公十五年》百家为里。——《管子·度地》广三百步、长三百步为一里。——《韩诗外传》择其贤民,使为里君。——《管子·小匡》(5) 又如:里长(主管一里的人。古时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里尹(里长,里中的长官。即里正);里正图董(乡长、里长一类的人物);里吏(即里尹、里正、里胥)(6) 乡里;家乡;故乡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史记·滑稽列传》黯耻为令,病归田里。——《史记·汲郑列传》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陶潜《归园田居》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江淹《别赋》(7) 又如:里籍(籍贯);里豪(乡里中豪强的人);里妪(乡村妇女);里门(故里;故乡)(8) 量词。长度单位于三十里。——《诗·小雅·六月》(9) 又如:华里(市里的旧称);里数;里程;里堠(记里程的土堆)(10) 通“理”。地理通于沟渠,修堤防,树五谷,通于地里者也。——《说苑·臣术》动词(1) 居住在壄曰庐,在邑曰里。——《汉书·食货志上》悠悠我里。——《诗·小雅·十月之交》军社之所里。——《周礼·夏官·量人》里仁而美。——《论语·里仁》(2) 又如:里布(古代的土地税。里,居也;布,钱也);里舍(私人住宅;同乡里人);里仁(居住在仁者所居之里;与仁人为邻)(3) 谓计算路程 。如:里程碑(设于路边计算里数的标志)(4) 通“理”。治理乃里西土之数。——《穆天子传》形容词通“悝”。忧伤悠悠我里,亦孔之痗。——《诗·小雅·十月之交》语尾助词词同“哩”梅香,你看奶奶做什么里?奶奶看经哩。—— 元· 关汉卿《金线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