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鉴的词语
- 51、训鉴: 1.训典龟鉴。
- 52、玄鉴: 参见:玄鉴 ,玄鉴
- 53、轩鉴:即轩辕镜。
- 54、雄鉴: 1.谓杰出的鉴察力。
- 55、歆鉴:鉴察。多用于鬼神。
- 56、写鉴:照镜。
- 57、瓮鉴: 糖霜(冰糖)的品级名。
- 58、伟鉴:远大的见识。
- 59、往鉴: 1.亦作"往鉴"。 2.往事可资鉴戒者。
- 60、图鉴: 图鉴tújiàn (1) 以图画为主而用文字解说的著作(多用做书名) 例 《哺乳动物图鉴》 英 illustrated(pictorial)handbook
- 61、透光鉴:一种能透过光线的古铜镜。宋沈括《梦溪笔谈.器用》有科学的记载。当镜面受日光或灯的聚光照射时,镜背的铭文或纹饰便可投映在白壁上。上海博物馆藏有西汉时代的这种古镜。我国现已掌握透光鉴的铸造技术。
- 62、通鉴:共通的鉴定。
- 63、台鉴: 台鉴táijiàn (1) 敬辞,用于请对方阅览 英 a form used after the name in the salutation of a business letter
- 64、宋文鉴: 原名《皇朝文鉴》。总集名。南宋吕祖谦编。一百五十卷。分六十一类,选录北宋时期诗、赋、文二千五百余首(篇),收录作家二百余人。所选诗文,有不少为人传诵之作;所载奏议,保存了当时政治斗争的一些材料。流传颇广。
- 65、水鉴: 参见:水鉴 ,水鉴
- 66、世鉴: 1.世人的鉴戒。 2.犹世镜。
- 67、史鉴:泛称史籍。《史记》与《资治通鉴》为我国史书代表著作,故用二者为我国史籍的代称。
- 68、识鉴: 1.亦作"识鉴"。 2.见地和鉴别人材能力。
- 69、圣鉴: 指帝王或临朝太后的鉴察
- 70、省鉴: 1.审察。
- 71、审鉴: 1.审察借鉴。 2.仔细鉴别。
- 72、神鉴: 1.亦作"神鉴"。 2.英明的鉴察力。
- 73、深鉴: 1.高明的识见。 2.细加体察。
- 74、申鉴:引为借鉴。
- 75、赏鉴: 赏鉴shǎngjiàn (1) 欣赏;欣赏鉴别(多指艺术品) 例 赏鉴名家书画 英 appriciate;honour one by reading or critical approval
- 拼音jiàn
- 注音ㄐㄧㄢˋ
- 笔划13
- 繁体鑒
- 五笔JTYQ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金,监声。本义: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2) 同本义鑑,大盆也,一曰鑑诸,可以取明水于月。——《说文》。徐灏曰:“鑑,古祇作堅,从皿以盛水也。其后范铜为之,而用以照形者,亦谓之鑑,声转为镜。”鑑谓之镜。——《广雅》借明于鑑以炤之。——《淮南子·主术》我心匪鑒。——《诗·邶风·柏舟》卫灵公有妻三人,同鑑而浴。——《庄子》春始治鑑。——《周礼》(3) 又如:鉴诸(古代承露取水的器具);鉴燧(方诸和阳燧)(4) 中国古代用青铜制成的镜子 。如:龟鉴;鉴台(镜台);鉴明(镜面明净);鉴洼(凹面镜);鉴团(凸面镜);鉴台(镜台,梳妆台)(5) 借鉴,可以作为警戒或引为教训的事槛外诸鉴。——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6) 又如:引以为鉴;前车之覆,后车之鉴;鉴戒(以过去的经验为教训)(7) 编年史的一种名称 。如:《资治通鉴》;《了凡纲鉴》;鉴书(历史;史书);通鉴;年鉴;图鉴动词(1) 明察,审查谿极则不鑒。——《吕氏春秋·适音》不能鉴听。——唐· 李朝威《柳毅传》(2) 又如:鉴彻(明察);鉴达人(鉴事人。明察事理的人);鉴貌辨色(察颜观色;看脸色行事);鉴事(明察事理)(3) 照看 。如:鉴人(照人);水清可鉴;鉴微(照见细微的东西)(4) 旧时书信套语,表示请对方看信 。如:某先生台鉴;惠鉴;钧鉴(5) 借鉴,鉴戒哀之而不鉴之。——唐· 杜牧《阿房宫赋》 [查看更多]
J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