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鉴的词语

  • 176、鉴诸: 1.即方诸。古代在月下承露取水的器具。
  • 177、鉴人:亦作'鉴人'。照人。 知人﹐察人。
  • 178、鉴定人: 指对工程建设、新工艺、新产品等具有鉴定资格的专门人员。 法律名词。指能够运用科学技术和专门知识查明刑事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并作出鉴定结论的人员。有专职的,如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法医等;也有指派、聘请的,如医生、教授、科学家等。
  • 179、鉴断: 1.亦作"鉴断"。 2.明察决断。
  • 180、鉴曲: 1.亦作"鉴曲"。 2.指鉴湖。在浙江绍兴。语本《新唐书.隐逸传.贺知章》﹕"又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有诏赐镜湖剡川一曲。"
  • 181、鉴寐: 1.亦作"鉴寐"。 2.假寐﹐不脱衣冠而睡。鉴﹐通"监"。
  • 182、鉴识:亦作'鉴识'。审察辨识的能力。多指识别人才。
  • 183、鉴照: 1.亦作"鉴照"。 2.鉴识照察。
  • 184、鉴允: 1.亦作"鉴允"。 2.敬词。表示请求对方明察并准许。
  • 185、鉴原: 鉴原jiànyuán (1) 体察实情而原谅 例 礼仪不周,务乞怨预以鉴原 英 pardon
  • 186、鉴鸾: 1.犹镜鸾。
  • 187、鉴局: 1.亦作"鉴局"。 2.指人的见识和胸襟器量。
  • 188、鉴核: 1.亦作"鉴核"。 2.审察并核定。
  • 189、鉴许: 1.亦作"鉴许"。 2.鉴察并认可。
  • 190、鉴衷: 1.亦作"鉴衷"。 2.明察心意。
  • 191、鉴明: 1.亦作"鉴明"。 2.镜面明净。 3.审察明白。
  • 192、鉴团:指凸面镜。
  • 193、鉴止: 1.亦作"鉴止"。 2.照察。止﹐语气助词。
  • 194、鉴诫:亦作'鉴诫'。见'鉴戒'。
  • 195、鉴澄: 1.亦作"鉴澄"。 2.语本《淮南子.说山训》﹕"人莫鉴于沫雨﹐而鉴于澄水者﹐以其休止不荡也。"后用"鉴澄"表示明察﹐辨识。
  • 196、鉴道:明察道理。
  • 197、鉴知: 1.亦作"鉴知"。 2.明察知悉。
  • 198、鉴洼: 1.凹面镜。
  • 199、鉴评: 1.亦作"鉴评"。 2.鉴察评定。
  • 200、鉴昭:亦作'鉴昭'。 犹明察。
  • 拼音jiàn
  • 注音ㄐㄧㄢˋ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JTYQ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金,监声。本义: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2) 同本义鑑,大盆也,一曰鑑诸,可以取明水于月。——《说文》。徐灏曰:“鑑,古祇作堅,从皿以盛水也。其后范铜为之,而用以照形者,亦谓之鑑,声转为镜。”鑑谓之镜。——《广雅》借明于鑑以炤之。——《淮南子·主术》我心匪鑒。——《诗·邶风·柏舟》卫灵公有妻三人,同鑑而浴。——《庄子》春始治鑑。——《周礼》(3) 又如:鉴诸(古代承露取水的器具);鉴燧(方诸和阳燧)(4) 中国古代用青铜制成的镜子 。如:龟鉴;鉴台(镜台);鉴明(镜面明净);鉴洼(凹面镜);鉴团(凸面镜);鉴台(镜台,梳妆台)(5) 借鉴,可以作为警戒或引为教训的事槛外诸鉴。——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6) 又如:引以为鉴;前车之覆,后车之鉴;鉴戒(以过去的经验为教训)(7) 编年史的一种名称 。如:《资治通鉴》;《了凡纲鉴》;鉴书(历史;史书);通鉴;年鉴;图鉴动词(1) 明察,审查谿极则不鑒。——《吕氏春秋·适音》不能鉴听。——唐· 李朝威《柳毅传》(2) 又如:鉴彻(明察);鉴达人(鉴事人。明察事理的人);鉴貌辨色(察颜观色;看脸色行事);鉴事(明察事理)(3) 照看 。如:鉴人(照人);水清可鉴;鉴微(照见细微的东西)(4) 旧时书信套语,表示请对方看信 。如:某先生台鉴;惠鉴;钧鉴(5) 借鉴,鉴戒哀之而不鉴之。——唐· 杜牧《阿房宫赋》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