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録的词语
- 126、王録事:指南朝宋王弘。弘曾拜刺史,录尚书事,故称。陶潜解印去县,赋《归去来》。刺史王弘甚敬仰之,亲自造访。潜称疾不见。弘候知潜当往庐山,乃遣其故人庞通之等携酒,先于半道邀之。潜既遇酒,便引酌野亭,欣然忘进。弘乃出与相见,遂欢宴终日。事见《晋书·隐逸传·陶潜》。后以"王録事"指礼贤下士者。
- 127、誊録院:宋始置﹐明清沿之。科举考试时负责誊录士子试卷的机构。
- 128、誊録所: 1.誊录院下属的具体办事机构。由誊录生用朱笔誊录试卷﹐以誊本送交考官评阅。
- 129、誊録书手:科举考试考卷的誊录人员。
- 130、誊録官:誊录院负责誊录考生试卷事务的官员﹐在进士举人和五种贡生中选派﹐由皇帝任命。
- 131、誊録生:誊录所属下的誊录人员。清制﹐在会试下第的举人及顺天乡试正榜外选录能书者充任。
- 132、舍短録长: 1.见"舍短取长"。
- 133、僧録司:执掌寺院僧尼事务的官署。 唐开成 中始设于京邑。《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当日就差押番去 临安府 僧録司,讨一道度牒,将乙侍者剃度为僧。”《明史·职官志三》:“十五年始置僧録司、道録司……设官不给俸,隶礼部。”《清会典·礼部十一·祠祭清吏司》“凡僧官道官皆註於籍”原注:“京师僧官曰僧録同,正印一人,副印一人。”参阅 宋高承 《事物纪原·道释科教·僧录》。
- 134、弃瑕録用:谓不计较缺点﹑过失而录用人才。
- 135、目録学:整理研究各种图书,概括它的内容和学术源流,确定类别,编制目录的学问。我国传统目录学始于汉刘向﹑刘歆所撰的《别录》﹑《七略》,后来作者代不乏人。
- 136、道録司:旧时负责道教事务的官署。
- 137、録奏: 1.记录并上奏。
- 138、録民: 1.传说中的一种异人。
- 139、録略: 1.汉刘向录奏和刘歆《七略》的并称。
- 140、録本: 1.抄本﹔抄录的副本。
- 141、録像机: 录像机lùxiàngjī (1) 供记录电视图像及伴音,能存储电视节目视频信号,并且过后可把它们重新送到电视发射机或直接送到电视机中的磁带记录器。分磁性录像机、电视屏幕录像机和电子束录像机等类型 英 video recorder
- 142、録音: 录音lùyīn (1) 用仪器录制音响;录成的音响 例 录音设备 例 这部片子录音已经模糊 英 be recorded on tape;sound recording
- 143、録橐: 1.谓抄家﹐清点登记财产。
- 144、録像: 录像lùxiàng (1) 用光学、电磁等方法把图像记录下来,也指记录下来的图像 例 录像设备 英 videotape;videorecord;be recorded on film
- 145、録相: 1.见"録像"。
- 146、録白: 1.宋时枢密院承旨起草的文件。
- 147、録公: 1.录尚书事的敬称。 2.宋代南方称押司录事。
- 148、録子: 1.即札子。
- 149、録用: 录用lùyòng (1) 录取任用 例 择优录用 例 弃暇录用。——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英 employ;take sb.on the staff
- 150、録科: 1.清代科举考试制度﹐凡科考一二等﹐及三等小省前五名﹑大省前十名准送乡试外﹐其馀因故未考者﹐及在籍之监生﹑荫生﹑官生﹑贡生名不列于学宫。不经科考者﹐均由学政考试﹐名为"録科"。经录科录取者即可参加乡试。
L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