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钓的词语

  • 26、琴钓:指驺忌鼓琴﹑吕尚垂钓事。泛指贤士隐居。
  • 27、栖钓:隐居垂钓。
  • 28、默钓:独自无言垂钓。
  • 29、陵阳钓: 1.相传陵阳子明于涎溪钓得白龙﹐放之﹐后白龙来迎子明去﹐止陵阳山上百馀年﹐成仙而去。见《艺文类聚》卷九六引汉刘向《列仙传》。后常以"陵阳钓"为垂钓之典。
  • 30、归钓: 回去钓鱼。谓归隐。
  • 31、鼓钓:鼓枻垂钓。谓划船钓鱼。
  • 32、罛钓:指渔具。
  • 33、耕钓:相传商伊尹未仕时耕于莘野﹐周吕尚未仕时钓于渭水﹐后常以"耕钓"喻隐居不仕。
  • 34、负钓: 1.以垂钓自恃。指栖隐。典出《庄子.秋水》:"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 35、饵钓:指钓鱼。
  • 36、乘钓:犹垂钓。
  • 37、沈钓: 犹垂钓。
  • 38、饵名钓禄:骗取名誉和俸禄。《红楼梦.第七三回》:「更有时文八股一道,因平素深恶此道,原非圣贤之制撰,焉能阐发圣贤之微奥,不过作后人饵名钓禄之阶。」
  • 39、子陵钓滩:意思是归隐山林,过隐逸生活。
  • 40、金钩钓鱼:传说太公钓于渭滨,钓竿直钩不设饵。歇后用法,愿者上钩,指事出于自愿。《武王伐纣平话》记太公钓鱼,有“负命者上钓来”之语。
  • 41、千钓重负: 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三十斤。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 42、欺世钓誉:欺:欺骗;世:世人;誉:名声。欺骗世人,窃取名誉
  • 43、姜太公钓鱼:  传说太公钓于渭滨,钓竿直钩不设饵。歇后用法,愿者上钩,指事出于自愿。《武王伐纣平话》记太公钓鱼,有“负命者上钓来”之语。
  • 44、白虾钓金龙: 比喻用比较便宜的东西引出或者带来高利润的东西。
  • 45、筑岩钓渭:指贤士隐居待时。
  • 46、直钓缺丁:把钓钩拉直,把铁钉弄弯。形容力气大。
  • 47、鬻声钓世:犹言沽名钓誉。
  • 48、渔钓徒:指隐士。
  • 49、烟波钓徒: 唐·张志和去官后,居江湖间,每垂钓,不设饵,自娱而已,自称“烟波钓徒”。见《新唐书•隐逸传•张志和》。后借指隐居江湖者。
  • 50、下钓子:喻设计谋。
  • 拼音diào
  • 注音ㄉㄧㄠ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QQYY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金,勺声。本义:以钩饵取鱼)(2) 同本义钓,钩鱼也。——《说文》以钓于淇。——《诗·卫风·竹竿》子钓而不纲。——《论语》闲来垂钓碧溪上。——唐· 李白《行路难》孤舟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 柳宗元《江雪》(3) 又如:钓蛤蟆(4) 引申为诱取而晋献以璧马钓之。——《淮南子·主术》。注:“取也。”以三公为布被,诚饰诈欲以钓名。——《汉书·公孙宏传》隐匿谋诈,所以钓战也。——《银雀山汉墓竹简》(5) 又如:钓名(作伪以求取名誉);钓奇(以奇货谋取大利);钓誉(求取名声。钓名沽誉的省称)名词钓钩 。如:起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