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钧的词语

  • 26、万钧:形容力量极大:雷霆万钧。
  • 27、冥钧:犹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 28、六钧:谓张满弓用力六钧﹐后因以指强弓。
  • 29、雷霆万钧: 雷霆万钧léitíng-wànjūn (1)汉·贾山《至言》:“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比喻无可抗拒的强大威力 英 as powerful as a thunderbolt
  • 30、和钧:谓使计量标准准确划一。
  • 31、高元钧:(1916-1993) 山东快书演员。原名金山,河南宁陵人。十一岁开始说唱“武老二”。1936年起对武老二进行改革,形成节奏明快、口风甜脆、幽默风趣的艺术风格,也称“高派”。后将武老二改名为“山东快书”。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任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代表作有《武松传》、《一车高粱米》等。作品编为《高元钧山东快书选》等,论著有《山东快书漫谈》等。
  • 32、发引千钧:一根头发系着千钧重的东西。比喻极危急。
  • 33、大钧:指天或自然。 古乐中的大调。 三国魏有《武始》﹑《咸熙》﹑《章斌》三舞﹐总名为《大钧之乐》。
  • 34、权钧力齐:弄齐。
  • 35、万钧之力:形容非常大的力量。万钧:形容分量重或力量大。钧,古代重量单位之一,三十斤为一钧。
  • 36、广乐钧天:指天上的音乐,仙乐。后形容优美雄壮的乐曲。
  • 37、宋钧花釉: 仿钧釉的一种。
  • 38、千钧锚: 千钧qianjunmao中国古代船锚千钧形容大锚很重南京博物院、泉州海外交通史陈列馆、厦门大学历史文物陈列馆等均珍藏有类似的大铁锚。
  • 39、千钧悬于一发: 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 40、束矢钧金:铜三十斤﹐箭一束。古代狱讼双方致官之物。金者取其坚﹐矢者取其直。及断﹐胜者官司还其金﹑矢﹑败者则没入。
  • 41、千钧重负: 千钧重负qiānjūn-zhòngfù (1) 形容责任艰巨重大 英 an exceptionally heavy load or responsibility
  • 42、千钧一发: 千钧一发qiānjūn-yīfà (1) 千钧之物吊在一根发丝上。比喻极其危急 例 假手鞑靼,连岁屏除,岌岌之势千钧一发矣。——宋·程珌《丙子轮对剳子》 英 imminent peril
  • 43、沈钧儒:字秉甫,号衡山,第一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中国民主同盟中央主席。
  • 44、钧絃:犹重用。
  • 45、钧意:阁下的意思。
  • 46、钧天之乐: 《异闻录·韦安道》:“行百许步,复有大殿,上陈广筵重乐,罗列樽俎,九奏万舞,若钧天之乐。” 清·李渔《闲情偶寄·科诨第五》:“虽有钧天之乐,霓裳羽衣之舞,皆付之不见不闻。” 【词目】钧天之乐【读音】jūn tiān zhī yuè【释义】钧天:古代神话传说指天的中央。指天上的音乐,仙乐。后形容优美雄壮的乐曲。【出处】《异闻录·韦安道》:“行百许步,复有大殿,上陈广筵重乐,罗列樽俎,九奏万舞,若钧天之乐。”【示例】清·李渔《闲情偶寄·科诨第五》:“虽有钧天之乐,霓裳羽衣之舞,皆付之不见不闻。”
  • 47、钧牌:对长官令牌的敬称。
  • 48、钧校:考核校正。
  • 49、钧窑:古代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古代属钧州﹐故名。
  • 50、钧解:谓胜负不分﹐打成平局。
  • 拼音jūn
  • 注音ㄐㄩㄣ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QQUG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金,匀声。本义: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2) 同本义钧,三十斤也。——《说文》入钧金。——《周礼·大司寇》钧衡石。——《礼记·月令》颜高之弓六钧。——《左传·定公八年》吾力足以举百钧。——《孟子·梁惠王上》(3) 又如:钧衡(钧和衡都是量物的工具,因借为评量人才之意);千钧一发;雷霆万钧;钧石(钧和石。四钧为石);钧金(三十斤铜);钧分(一钧半,合四十五斤)(4) 制陶器所用的转轮独化于陶钧之上。——《史记·邹阳传》。索隐:“范也。”陶家名模下圆转者为钧。——《汉书》注大钧播物。——《汉书·贾谊传》钧旋毂转。——《淮南子·原道》(5) 又如:钧甄(钧和甄。都是制陶用的转轮)(6) 调节乐音的标准 。如:钧容直(钧容班。宋代宫廷仪仗 中的乐队);钧天广乐(钧天。神话传说中指天上的音乐)(7) 喻国政 。如:钧枢(执掌国政的人)(8) 乐调 。如:钧球(乐调和谐的玉磬)形容词(1) 你的,你们的,或与你、你们有关的 ——旧时的敬词,对尊长或上级用。如:钧座(书函公文中对行政尊长的敬称。也称“钧席”);钧眷(尊称别人的眷属);钧旨(尊称上司的命令);钧鉴(敬称。明察;详察)(2) 通“均”。相同;相等;均衡;均匀其罪惟钧。——《书·吕刑》敦弓既坚,四鍭既钧。——《诗·大雅·行苇》钧是人也。——《孟子·告子上》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庄子·齐物论》善均从众。——《左传·成公六年》钧则曰左右均。——《礼记·投壶》注:“等也。”夫名异则实殊,质同则称钧。——《论衡·实知》(3) 又如:钧平(均等,相等);钧等(均等);钧德(功德相同);钧谐(均衡和谐)(4) 纯一 。如:钧驷(毛色纯一的驷马)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