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铜的词语
- 326、铜兽符:即铜虎符。唐人避唐高祖之祖李虎讳﹐改"虎"为"兽"。
- 327、铜符: 1.见"铜虎符"。 2.见"铜鱼符"。 3.铜制的封门板。 4.道士所用的符契之类的法物。
- 328、铜兵符:即铜虎符。
- 329、铜鱼符: 1.铜制的鱼形符信。古代官员用以证明身份和征调兵将的凭证。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废除﹐但后世仍以"铜鱼符"﹑"铜符"作为郡县长官或官职的代称。
- 330、铜虎符:汉代发兵所用的铜制虎形兵符。后亦借指官印。
- 331、铜符吏:指郡县长官或相应的官职。
- 332、分铜:砝码。
- 333、废铜烂铁: 废铜烂铁fèitóng-làntiě (1) 一堆破烂金属 例 这些汽车变成了一堆废铜烂铁 英 scrap
- 334、笵铜:以模子浇铸铜。
- 335、范铜:铸铜。
- 336、罚铜:纳铜赎罪。
- 337、铜头铁额:形容异常勇猛强悍﹐刀枪不入。
- 338、铜轭:古代车上的铜部件
- 339、铜铎:摇奏体鸣乐器。
- 340、铜乐队:称吹奏乐队或军乐队。一种以铜管乐器(小号、圆号、长号、低音号等)为主,辅以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进行演奏的乐队。亦省称“[[铜乐队]]”。徐迟《精神分析》:“一副铜乐队排着,像一首新月派的四行诗。”
- 341、铜管乐队: 称吹奏乐队或军乐队。一种以铜管乐器(小号、圆号、长号、低音号等)为主,辅以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进行演奏的乐队。亦省称“铜乐队 ”。徐迟《精神分析》:“一副铜乐队排着,像一首新月派的四行诗。”
- 342、铜豌豆:比喻老门槛﹑风月中人。是宋元时勾栏中对于老狎客的切口。
- 343、铜枓:亦作'铜枓'。铜制的方形有柄的器具﹐用以盛酒食。 铜制的量器。 指作为厌胜之器的威斗。形容富足而牢固。
- 344、铜兜:军人用来保护头部的铜质头盔。
- 345、铜迭:铜制的碟子。为餐具之一种。
- 346、铜叠:铜制的碟子。为餐具之一种。
- 347、铜吊:铜制的水壶。
- 348、铜靛:即铜蓝。参见"铜蓝"。
- 349、点铜壶:用上等白铜搀和做成的锡壶。
- 350、铜鞮:1.春秋 晋 邑名。 2.春秋 晋 离宫名。3.指 襄阳。 4.曲名。
- 拼音tóng
- 注音ㄊㄨㄥˊ
- 笔划11
- 繁体銅
- 五笔QMGK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金,同声。本义:金属名,古称赤金)(2) 同本义铜,赤金也。——《说文》章山之铜,所谓丹阳铜也。今世有白铜,盖点化为之,非其本质。——《汉书·货殖列传》以精铜铸成。——《后汉书·张衡传》首衔同凡。(3) 以一价和二价为主的金属元素,有延性和展性,是热和电最佳导体之一,是唯一的能大量天然产出的金属,也存在于各种矿石(例如黄铜矿、辉铜矿、斑铜矿、赤铜矿和孔雀石)中,能以金属状态及黄铜、青铜和其他合金的形态用于工业、工程技术和工艺上。如:铜山(出产铜矿的山);铜花(铜屑);铜金(赤铜);铜粉(铜屑。铜和其他金属熔融在一起所做出来的黄金色粉状合金,可当作颜料);铜陵(产铜的山);铜落(铜屑。可入药);铜腥(铜的腥臭味)(4) 铜制的 。如:铜丸(铜铸的小球);铜牙(弩上钩弦的钩叫牙,以铜制者称铜牙);铜瓦(铜制的瓦);铜史(漏刻铜壶上的铜人像);铜印(铜铸的印章。也称“铜章”);铜兵(铜制的兵器);铜狄(铜铸的人。即“铜人”。或称“金人”);铜洗(铜制的盥洗用具);铜柱(铜制的柱子);铜荷(铜制的烛台。形似荷叶);铜猊(铜制的狮形香炉);铜浑(铜制的浑天仪。又叫“铜仪”);铜鼻(古代官印上铜制的鼻状纽孔)(5) 铜铸的货币。也用以泛指金钱(6) 铜制乐器太子生而泣,太师吹铜,曰:“声中某律”。——汉· 贾谊《胎教》(7) 铜印不由其德,五两之纶,半通之铜,亦泰矣。——《法言》(8) 铜镜对客心如怯,窥铜只自怜。——明· 袁宏道《病起偶题》形容词(1) 喻坚固的 。如:铜郭(形容城郭的坚固,如同铜铸一般);铜堞(像铜铁般坚固的城堞。堞是城上的女墙);铜楼(华美坚固的楼房);铜山铁壁(比喻风节的坚毅刚正);铜头铁额(比喻人非常勇猛强悍)(2) 喻坚强,强大有力的 。如:铜豌豆(喻有经验的老狎妓者) [查看更多]
T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