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铜的词语
- 201、铜升:古代量器。铜制的升。
- 202、铜商:富商。西汉邓通受宠于汉文帝﹐得赐蜀郡严道铜山﹐可自行铸钱﹐成为西汉大富商。见《汉书.佞幸传.邓通》。
- 203、势刀铜铩:暂无释义
- 204、铜嗓子:嗓音浑厚洪亮的喉咙。
- 205、铜阙:比喻呈青铜色的双峰。
- 206、青铜: 青铜qīngtóng (1) 铜和锡以及有时有少量其他元素(如锌和磷)的合金,青灰色或灰黄色,比黄铜硬而强度大,用来制造多种工业零部件 英 bronze
- 207、铁琴铜剑楼:铁琴铜剑楼是清代四大私家藏书楼之一,位于常熟市区以东古里镇。
- 208、秦铜: 1.秦镜的代称。
- 209、铜壁铁墙:比喻团结一致。
- 210、铜墙:神话中所谓铜制的墙。 泛指牢不可破的墙类阻碍物。
- 211、铜签: 古代报时示警时用的铜制更筹。 指戈矛之类。
- 212、泣铜驼: 典源《晋书·索靖传》:“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1释义铜驼指用铜铸制的骆驼,古代常被置于皇宫门外。形容国土沦陷后残破的景象。
- 213、铜铺:亦作“铜舖”。铜质铺首
- 214、牝铜:古代炼铜,以水灌铜,其凹陷者为牝铜。参见'牡铜'。
- 215、铜片:1、铜镜。2、铜元。 3、金属铜制成的重金属片状物体。
- 216、铜盆铁帚:犹言钉对钉﹑铁对铁。比喻两强相辅﹐正好相配。
- 217、佩铜:佩带铜质官印。唐制诸司皆用铜印,故以"佩铜"借指官员。
- 218、铜泡:古代常见的一种装饰物,一般用在衣服、马具或箱子上。
- 219、铜牌:通常是奖励给某项竞赛(例如奥运会等体育比赛)第三名(季军)优胜者的奖牌。竞赛的二(亚军)、一(冠军)名优胜者一般是分别获得银牌和金牌。这种做法据说是由一位犹太人的国王首创的。
- 220、铁板铜琶:形容豪迈激越的文章风格。
- 221、铁绰铜琶: 1.同"铁板铜琶"。
- 222、铜琶铁板:铜琶、铁板:两种伴奏乐器。形容乐曲或文词豪放激昂。
- 223、铜牙弩:用铜制机栝发箭的弓。
- 224、铜辇: 1.太子所乘之车。 2.借指太子。
- 225、铜猊:铜制的狻猊形的香炉。
- 拼音tóng
- 注音ㄊㄨㄥˊ
- 笔划11
- 繁体銅
- 五笔QMGK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金,同声。本义:金属名,古称赤金)(2) 同本义铜,赤金也。——《说文》章山之铜,所谓丹阳铜也。今世有白铜,盖点化为之,非其本质。——《汉书·货殖列传》以精铜铸成。——《后汉书·张衡传》首衔同凡。(3) 以一价和二价为主的金属元素,有延性和展性,是热和电最佳导体之一,是唯一的能大量天然产出的金属,也存在于各种矿石(例如黄铜矿、辉铜矿、斑铜矿、赤铜矿和孔雀石)中,能以金属状态及黄铜、青铜和其他合金的形态用于工业、工程技术和工艺上。如:铜山(出产铜矿的山);铜花(铜屑);铜金(赤铜);铜粉(铜屑。铜和其他金属熔融在一起所做出来的黄金色粉状合金,可当作颜料);铜陵(产铜的山);铜落(铜屑。可入药);铜腥(铜的腥臭味)(4) 铜制的 。如:铜丸(铜铸的小球);铜牙(弩上钩弦的钩叫牙,以铜制者称铜牙);铜瓦(铜制的瓦);铜史(漏刻铜壶上的铜人像);铜印(铜铸的印章。也称“铜章”);铜兵(铜制的兵器);铜狄(铜铸的人。即“铜人”。或称“金人”);铜洗(铜制的盥洗用具);铜柱(铜制的柱子);铜荷(铜制的烛台。形似荷叶);铜猊(铜制的狮形香炉);铜浑(铜制的浑天仪。又叫“铜仪”);铜鼻(古代官印上铜制的鼻状纽孔)(5) 铜铸的货币。也用以泛指金钱(6) 铜制乐器太子生而泣,太师吹铜,曰:“声中某律”。——汉· 贾谊《胎教》(7) 铜印不由其德,五两之纶,半通之铜,亦泰矣。——《法言》(8) 铜镜对客心如怯,窥铜只自怜。——明· 袁宏道《病起偶题》形容词(1) 喻坚固的 。如:铜郭(形容城郭的坚固,如同铜铸一般);铜堞(像铜铁般坚固的城堞。堞是城上的女墙);铜楼(华美坚固的楼房);铜山铁壁(比喻风节的坚毅刚正);铜头铁额(比喻人非常勇猛强悍)(2) 喻坚强,强大有力的 。如:铜豌豆(喻有经验的老狎妓者) [查看更多]
T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