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镜的词语

  • 326、镜湖:古代长江以南的大型农田水利工程之一。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北麓。东汉永和五年(公元140年)在会稽太守马臻主持下修建。以水平如镜﹐故名。
  • 327、湖州镜:南宋时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制造的铜镜。镜背铸有"湖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湖州薛晋侯造"等铭记。一般为葵花形,少数为圆形和方形。当时远销各地。后在广东省﹑四川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地都有发现,朝鲜﹑日本也有流传。
  • 328、护镜: 护镜hù jìng (1) 铠甲上保护胸部的圆形金属片 英 (of armor)round-shaped breast protector
  • 329、护心镜: 护心镜hùxīnjìng (1) 铠甲上保护胸部的圆形金属片 英 (of armor)round-shaped breast protector
  • 330、喉镜: 喉镜hóujìng (1) 一种用于检查喉部病变的装置或器械 英 laryngoscope
  • 331、衡镜:衡器和镜子。衡可以称轻重,镜可以照美丑。比喻辨别是非善恶的标准。
  • 332、眼镜盒: 装眼镜的盒子。
  • 333、镜涵:像镜子一样映照万物。
  • 334、汉镜:汉代的铜镜。汉镜有圆形﹑方形。纽多作半球形。正面磨光,背面铸有几何形图案或神人禽兽等。东汉中期,出现浮雕的画像,造形精美。
  • 335、哈哈镜: 哈哈镜hāhājìng (1) 能使物像产生变形奇异效果或幻像的各种光学装置中的任何一种 英 distorting mirror
  • 336、规镜:规劝鉴戒。
  • 337、规矩镜:古代铜镜。镜纽较大,多作半球形,纽座外有方栏,实为古代六博局纹,今正。铜镜总体外形为圆形。始见于西汉。武帝﹑王莽时期最为流行。
  • 338、棺中悬镜: 1.古代礼俗。古人于大殓时用镜悬棺前照尸,取光明破黑暗之义。
  • 339、镜里观花:比喻能看到而得不到。
  • 340、借镜观形:借:凭借。比喻参考和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
  • 341、挂镜线:钉在室内四周墙壁上部的水平木条,用来悬挂镜框、画幅等。也叫画镜线。
  • 342、八卦镜: 画有八卦图形的镜子,挂在门楣上可以避邪。
  • 343、孤鸾照镜:后以'孤鸾照镜'比喻无偶或失偶者对命运的伤悼。
  • 344、古镜:古时制作的铜镜。
  • 345、古镜记: 传奇小说。唐代王度作。叙述作者从汾阴侯生处得一宝镜。持镜周游各地,除灭狐妖蛇精,又为民消灾除疫。后其弟fde5(绩)亦持此镜出游,亦无不逢凶化吉。后镜匣中发出悲鸣,古镜亡去。文中透露出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对现实的感喟。行文有藻彩又不失之繁缛。
  • 346、镜阁:指女子住室。
  • 347、明镜膏: 一种中药方剂,主治眼目昏花,胬肉,云翳,肿痛。
  • 348、镜袱:遮盖镜子的软帘。
  • 349、抚镜: 1.谓试镜﹑举镜(照影)。
  • 350、人镜芙蓉: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中》:“相国李公·固言,元和六年,下第游蜀,遇一老姥,言:‘郎君明年芙蓉镜下及第,后二纪拜相’……明年,果然状头及第,诗赋题有‘人镜芙蓉’之目。”后因以“人镜芙蓉”为预兆科举得中的典故。
  • 拼音jìng
  • 注音ㄐㄧㄥˋ
  • 笔划16
  • 繁体
  • 五笔QUJQ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金,竟声。本义:照形取影的器具)(2) 同本义 古镜以铜或铁铸,也有用玉的,盘状,正面磨光发亮,背面有纹饰镜,鉴也。——《玉篇》镜,景也。——《说文》明镜者可以察形也。——《大戴礼记·保傅》以镜考己行。——《汉书·谷永传》窥镜而自视。——《战国策·齐策》对镜帖花黄。——《乐府诗集·木兰诗》不知明镜里。——唐· 李白《秋浦歌》如镜之新开。——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3) 又如:镜袱(盖住镜面的布帛帘子);镜心(镜子的中心);镜月(镜中之花,水中之月);镜花(镜中的花影)(4) 其他光学用器具(如器械) 。如:显微镜;分光镜;聚光镜;望远镜;放大境;透镜;物镜;凸透镜;三棱镜(5) 眼镜 。如:目镜;风镜;花镜;茶镜;墨镜;太阳镜形容词明净 。如:镜天(澄澈的天空);镜目(明亮敏锐的影光)动词(1) 照镜于水,见面之容。——《墨子》不自镜见。——《汉书·杜邺传》(2) 明察 。如:镜见(明察事理的见解);镜机(洞烛机微)(3) 借鉴 。如:镜考(借鉴前事以考校本身的所作所为);镜戒(借鉴他事作为警惕。也作“镜诫”)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