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问的词语

  • 276、问牛:《汉书.丙吉传》载:丙吉为相,见人逐牛,牛喘吐舌。吉问牛行几里。或谓牛喘为细事。吉曰:"方春少阳用事,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三公典调和阴阳,职当忧,是以问之。"后以"问牛"为称颂官员关怀民间疾苦的典故。
  • 277、问遗: 1.指贿赂。 2.慰劳馈赠。
  • 278、问询: 问询wènxún (1) 关切地探问 例 很多同学前来问询高考成绩 英 ask about
  • 279、问长问短: 问长问短wèncháng-wènduǎn (1) 仔细地从各方面探问 例 待考的人都围上他,问长问短 英 take the trouble to make detailed inquiries
  • 280、问道:1.请教道理、道术。2.问路。 3.问,询问。道,语助词。
  • 281、问舍求田:置屋买田。多形容只求个人小利,没有远大志向。语本《三国志.魏志.陈登传》:'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
  • 282、问难: 问难wènnàn (1) 反复辩难 例 质疑问难 英 query and argue again and again;test with difficult questions
  • 283、问世: 问世wènshì (1) 指新作品出版跟人们见面 英 be published (2) 指新产品跟人们见面 英 come out
  • 284、问讯: 问讯wènxùn (1) 询问或打听 例 幸可广问讯。——《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例 咸来问讯。——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例 问讯处 英 inquire (2) 问候 例 彼此见礼问讯 英 greet (3) 僧尼跟人应酬时合十招呼。也叫“打问讯” 英 put the palms together (a Buddhist greeting)
  • 285、问牛知马:也作问羊知马,先打听牛的价钱,即可以推知马的价钱。比喻从旁推敲以得知事实真相。
  • 286、问慰: 1.犹慰问。
  • 287、慰问信:打听信息。过问。
  • 288、慰问品: 用来安慰帮助灾民的物品和用品
  • 289、慰问: 慰问wèiwèn (1) 安慰问候 例 慰问电 例 慰问灾民 英 extend one's regards to
  • 290、枉问:敬辞。犹言承蒙问候。
  • 291、三推六问:谓反复审讯。
  • 292、推问: 推问tuīwèn (1) 推究审问 英 interrogate (2) 追问,讯问 例 是否投机,也不必推问 英 examine and inquire
  • 293、慰问团: 慰问的团体
  • 294、问涂: 1.亦作"问涂"。 2.询问路径;探索门径。
  • 295、问途: 1.亦作"问涂"。 2.询问路径;探索门径。
  • 296、问徒:判处徒刑。
  • 297、投石问路:原指夜间潜入某处时,先扔一块石头,以试探情况。比喻在行动以前,先试探以摸清情况。
  • 298、问听:犹传闻。
  • 299、庭问:指天子上朝询问国事。庭,通"廷"。
  • 300、问慰帖:唐贞观时,购求前代墨迹很严,除了吊丧问疾书迹,其他都收入内府。这类未入内府的书简流传民间﹐俗称"问慰帖"。
  • 拼音wèn
  • 注音ㄨㄣˋ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UKD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口,门声。本义:问,询问)(2) 同本义问,讯也。——《说文》皇帝请问下民。——《书·吕刑》时聘曰问。——《周礼·大宗伯》小聘曰问。——《仪礼·聘礼》问人于他邦。——《论语》善问者如攻坚木。——《礼记·学记》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乐府诗集·木兰诗》问其故。——《列子·汤问》跪问其故。——《后汉书·列女传》景公问政 孔子。——《史记·孔子世家》豹往到 邺,会 长老,问之民所疾苦。——《史记·滑稽列传》既克,公问其故。——《左传·庄公十年》笑问客从何处来。——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康肃问曰。—— 宋· 欧阳修《归田录》公问不至。——《左传·庄公八年》(3) 又如:到食堂问一下开饭的时间;问途(打听路径);问信(打听消息);问官答花(答非所问);不耻下问;查问;发问;讯问;追问;自问;不懂就问;问字(称从人受学或请教为问字);问岁(询问年岁的丰歉);问禁(初入他国,问其政教上的禁令);问遂(问路。遂,水中可涉的径路);问对(问,发问);问知(向有学问的人请教);问俗(查访风俗);问卦(以卜得的卦象来探求吉凶);问经(学习或请教有关经书的问题);问龟(占卜);问课(请教课业)(4) 访问问士以璧。——《荀子·大略》。注:“谓访其国事。”天王使南季来聘。——《春秋·隐公九年》。《谷梁传》解释说:“聘,问也。”(5) 责问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传·僖公四年》(6) 又如:质问;诘问(7) 问候;慰问伯牛有病, 子问之。——《论语·雍也》齐王使使者问 赵威后。——《战国策·齐策》周游城中,家家致问。——《三国志·吕蒙传》(8) 又如:问牛(形容官吏关怀民间疾苦);问疾(探视病情);问慰(慰问);问省(问侯尊长的起居);问宁(问安);问劳(问候慰劳)(9) 过问不问之秋。——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今不问农蚕,而但以饱暖相矜耀。——清· 章学诚《文史通义》(10) 审案,审讯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资治通鉴》(11) 又如:审问;拷问;问头(对罪犯的起诉文书);问拟(审问罪犯);问结(审问结案);问断(经过审问判了罪)(12) 引申为“判决” 。如:问绞(判绞刑);问发(判发配)(13) 追究引问委曲。——《资治通鉴·唐纪》按问其家。——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是不必问。——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不问罪之有无。——清· 方苞《狱中杂记》(14) 又如:问革(问罪罢官);问遣(问罪发配)(15) 寻访后遂无问津者。——晋· 陶潜《桃花源诗并记》(16) 通“闻”。告诉或以问孟尝君。——《战国策》(17) 管;有责任(可能被要求作回答) 。如:出了事唯你是问;不管不问;过问(18) 聘问;旧时订婚,男方向女方下聘礼。源于古“纳采”、“问名”的礼节 。如:问亲(求亲);问聘(行聘;订亲);问肯(求亲)名词(1) 周代诸侯国间的一种相互访问的礼节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也,殷相聘也,世相朝也。——《周礼》(2) 指书信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晋书·陆机传》(3) 又如:久无家问(4) 权威性的命令,常由上级向下级发布公问不至。——《左传》(5) 通“闻”。声誉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诗·大雅·緜》遂得光誉令问于天下。——《墨子·非命下》因失吾问。——《庄子·庚桑楚》问丧于夫子乎?——《礼记·檀弓上》淑问扬乎疆外。——《汉书·匡衡传》。颜师古云:问,名也。介词表示方向、对象,相当于“向” 。如:问你买酒 [查看更多]

W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