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闻的词语
- 1、朝日新闻:《朝日新闻》(英文:Asahi Shinbun/日文:あさひしんぶん)是日本三大综合性日文对开报纸之一。
- 2、新闻电头:怪异的、无根据的传闻。
- 3、愿闻显据,以核理实: 愿闻显据,以核理实,拼音yuàn wén xiǎn jù,yǐ hé lǐ shí,出自《辩戴法兴难新历》,愿意听到明显的证据,以核实事理与客观实际。
- 4、张闻天: (1900-197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又名洛甫,江苏南汇(今属上海市)人。1919年加入少年中国学会。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赴苏联,先后在中山大学和红色教授学院学习。历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民委员会主席。1934年参加长征。在遵义会议上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代替博古在党中央负总责。1935年到陕北后主持召开了瓦窑堡会议。后历任延安马列学院院长、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西北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常委兼组织部长。建国后,任驻苏联大使、外交部第一副部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59年在庐山会议和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上受到错误批判。“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予以平反昭雪。主要著作编为《张闻天选集》。
- 5、新闻事实: 新闻事实是一般事实中具有特殊素质的一种事实,即指那些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只有那些新近发生的,能够引起普遍兴趣的新鲜的事实,才能够成为新闻事实。
- 6、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1)就是指出自已观点和方法的人不应该承担什么责任,而听的人可以从中吸取有价值的东西.这样才能发挥出群众的智慧.2)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的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 7、如闻其声:象听到他的声音,象见到他本人一样。形容对人物的刻画和描写非常生动逼真。
- 8、尊闻行知: 重视所闻之言,力行所知之事。
- 9、听而无闻,视而无见:视:看。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听到了当作没听见。
- 10、奇闻共赏:新奇的文章共同欣赏。现常被用来表示为把荒谬、错误的文章发表出来供大家识别和批评。
- 11、世界闻名:事物具有广泛的知名度(闻名天下)。
- 12、喜见乐闻:闻:听。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
- 13、喜闻见乐: 使人目见耳闻感到震惊。 亦作:骇人闻见
- 14、远近闻名: 此人为国做出很大的贡献,所以~。 中文发音:远近闻名[yuǎn jìn wén míng]词语解释:无论是远处还是近处都听过这个名字,形容很有名。近义词:人人皆知、妇孺皆知、大名鼎鼎、家喻户晓、驰名中外、闻名遐迩、举世闻名、远近驰名。
- 15、过庭闻礼:义同“[[过庭]]”。
- 16、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是一个词语,指难以理解、不可思议的事。
- 17、奇闻志异: 记录和描写一些匪夷所思的传闻和故事。
- 18、目不忍见,耳不堪闻: 目不忍见,耳不堪闻,成语,指不忍心看,不忍心听,形容情景十分凄惨。
- 19、广闻博见: 表明一个人的知识丰富而渊博,知道,见过的多,知道的广。形容经验多。
- 20、博学广闻: 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 21、强闻博识: 形容知识丰富,全面。
- 22、齐说齐闻:佛学术语,与‘俱宣俱听’同义。出自《四明尊者教行录卷四再答泰禅师三问条》。
- 23、具言所闻: 陶渊明《桃花源记》,指回答所知道的、所听到的,形容这个人学识宽广。
- 24、听之不闻:出自《老子》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 用来形容人对事物的发展采取漠不关心的状态。
- 25、闻名天下: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
- 拼音wén
- 注音ㄨㄣˊ
- 笔划9
- 繁体聞
- 五笔UBD
- 五行水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耳,门声。本义:听到)(2) 同本义闻,知声也。——《说文》闻耳之聪也。——《墨子经上》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闻佳人兮召予。——屈原《九歌·湘夫人》夜闻汉军四面皆 楚歌。——《史记·项羽本纪》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后汉书·列女传》闻屏障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3) 又如:闻声不食(听到动物的叫声就不忍心吃它的肉);闻所不闻(听到从未听过的事情。也说“闻所未闻”);闻风响应(听到风声,便起而响应);闻雷失箸(比喻假借其他不相关的事来掩饰自己的实情);闻鸡起舞(祖逖与刘琨共被同寝,夜半闻荒鸡鸣,乃与琨起身舞剑。后世比喻有志之士及时奋起)(4) 听说;知道闻君行仁政。——《孟子·滕文公上》其闻道也。——唐· 韩愈《师说》闻道有先后。不可得闻。——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5) 又如:闻问(通音讯,获得音讯);闻道(闻知领会道理);闻说(听说);闻得(听说);闻知(听说;知道)(6) 接受 。如:闻教(受教;领教);闻命(接受命令或教导);闻令(接受教诲)(7) 传布,传扬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王维《老将行》(8) 又如:闻诵(传布与称道)(9) 报告上级。如:闻达(向皇帝报告);闻问(通消息)(10) 趁,乘 。如:闻早(趁早,赶早)(11) 闻名,出名名闻天下。——《史记·魏公子列传》闻于诸侯。——《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以义闻于东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12) 嗅;嗅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孔子家语·六本》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史记·滑稽列传》(13) 又如:自不可闻(14) 通“问”。询问;问候丧牛之凶,终莫之闻也。——《易·旅象》谓他人昆,亦莫我闻。——《诗·王风·葛藟》群公先正,则不我闻。——《诗·大雅·云汉》名词(1) 知识;见闻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庄子·秋水》博闻强志。——《史记·屈原贾生列传》(2) 又如:闻见(见闻)(3) 传闻,听到的事情;消息求闻之若此。——《吕氏春秋·慎行论》网罗天下放失旧闻。——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4) 又如:新闻;趣闻;要闻;旧闻;奇闻;见闻(5) 声望;威望令闻令望。——《诗·大雅·卷阿》前时之闻。——宋· 王安石《伤仲永》草野之无闻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6) 又如:闻达;闻誉之施(指身受美名);秽闻(丑恶的名声) [查看更多]
W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