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陵的词语

  • 1、张道陵:张道陵(34—156),字辅汉,原名张陵,东汉丰县(今江苏徐州丰县)人。
  • 2、汤陵:也就很明白了。唐《括地志》也提到:“洛州偃师县东六里有汤冢,近桐宫,盖此是也。”北宋 《太平寰宇记》则说:“偃师县汤陵坑在县东北山上八里。
  • 3、关羽陵: 中国现有三处关羽陵墓。
  • 4、大陵星官: “陵墓”。
  • 5、竹陵春: 1.酒名。
  • 6、五陵儿: 1.犹言五陵年少。
  • 7、五陵气: 见“五陵豪气 ”。
  • 8、子陵台: 东汉·严子陵隐居钓鱼处。在浙江·桐庐县南富春山腰间,有东西两台,各高百余米。东称严子陵钓台,西是宋末谢翱哭文天祥处。
  • 9、福陵山: 女妖卵二姐住的山她在此建立云栈洞,后猪八戒招赘到福陵山云栈洞的卵二姐家,可一年后,卵二姐就死了,全部家当全给了猪八戒。
  • 10、广陵五宗:  指清江苏扬州诗人宗元鼎、宗元豫、宗元观与宗之瑾、宗之瑜。
  • 11、广陵大师:僧有客于广陵亡其名。
  • 12、高岸成谷,深谷为陵: 清·侯方域《赠江伶序》
  • 13、百鸟陵: 白鸟陵即倭建的陵墓。
  • 14、中陵: 山陵之中。 中等高度的丘陵。
  • 15、子陵: 严光的字。
  • 16、中山陵: 孙中山的陵墓。在江苏省·南京市·紫金山。陵墓坐北朝南,从广场至陵门,墓道长三百七十五米。祭堂仿古宫殿式,其中供孙中山坐像。墓室形如覆釜,四壁为绯色人造石,中央为大理石圹,上有孙中山卧像。陵墓全景呈钟形,布局严整,规模宏大,具有我国传统建筑形式。1926年奠基,1929年建成。
  • 17、五陵豪气: 谓高门贵族的豪迈气概。
  • 18、阳陵: 1.古曲名。又称《阳阿》。
  • 19、阴陵: 1.春秋楚邑。为项羽兵败后迷失道处。汉时置县。故城在今安徽定远西北。
  • 20、元陵:唐代宗李豫的陵墓。位于陕西省富平县西北的坛山。
  • 21、西陵: 1.古国名。 2.陵墓名。三国魏武帝陵寝。在河南省临漳县西。 3.陵墓名。清代帝王陵寝。在河北省易县西永宁山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有雍正泰陵﹑嘉庆昌陵﹑道光慕陵和光绪崇陵。因地在北京之西﹐总称"西陵"。 4.陵墓名。南朝齐钱塘名妓苏小小的墓。 5.峡名。长江三峡之一。 6.浙江省萧山市西兴镇的古称。 7.复姓。春秋有西陵高。
  • 22、相陵: 1.亦作"相凌"。 2.谓相互侵扰。
  • 23、西夏王陵: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贺兰山东麓。是西夏历代帝王陵墓的所在地,包括八座西夏帝王的陵园和七十余座陪葬墓。陵区范围南北10千米,东西4千米,每个陵园占地面积均在10万平方米以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4、信陵: 信陵xìn líng (1) 其封地在信陵的一国公子。信陵,魏地名,故城在今河南省宁陵县西北 英 the son of a high official whose feoff is in XinLing
  • 25、铜陵市:在安徽省南部、宁铜铁路终点,滨临长江。1956年设铜官山市,1958年改铜陵市。人口31.8万(1995年)。有铜陵铜矿,是中国有色冶金工业基地之一。
  • 拼音líng
  • 注音ㄌㄧㄥˊ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BFWT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阜(fù),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夌(líng)声。本义:大土山)(2) 同本义陵,大阜也。——《说文》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殽有二陵焉。——《左传·僖公三十二年》陵阜陆墐。——《国语·齐语》鸿渐于陵。——《易·渐卦》古陵蔚起。——《聊斋志异·促织》(3) 又循陵而走。(4) 又如:陵谷(山岭和深谷);陵谷变迁(高山深谷变换位置。比喻世事变化);陵丘(后高前低平的大丘);陵居(居住在高陵地区);陵隰(山陵和低湿之地);陵阿(山陵);陵衍(高而广的丘陵地)(5) 引申指帝王陵墓乐游原上望昭陵。——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聊斋志异·促织》举一滴可包陵谷。——唐· 李朝威《柳毅传》(6) 又如:其南陵,其北陵;陵屋(帝王墓地的建筑);陵田(陵墓旁的田地);陵表(墓碑;墓表);陵户(看守帝王陵墓的人);陵寝;陵庙(7) 山,山头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孙子·军争》山无陵,江水为竭。——《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一》(8) 姓。如:陵尹(复姓)动词(1) 升,登陵重巘。——张衡《西京赋》(2) 又如:陵云(升上云霄。比喻超尘绝俗或神仙的境界);陵霄(升上云霄。比喻志气高远。通凌云)(3) 超越,逾越陵水经地。——《史记·秦始皇本纪》(4) 又如:陵忽(超越;欺侮);陵架(超越其上);陵越(超越。也作凌越);凌迈(超越)(5) 欺侮;欺压在上位,不陵下。——《礼记》为巡缴所陵。——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见陵之耻。——《战国策·燕策》修成子仲骄恣陵折,吏民皆患苦之。——《加急记·外戚世家》(6) 又如:陵折(欺压,折辱);陵虐(欺侮虐待。也作凌虐);陵侮(欺侮)(7) 日渐衰微帝王之道,日以陵夷。——《汉书·成帝纪》(8) 又如:陵夷(渐次衰颓。同陵迟);陵弛(渐次衰颓、废弛)(9) 凌驾(宁成)好气,为人小吏,必陵其长吏。——《史记·酷吏列传》(10) 又如:凌架(凌驾);陵跨(跨越;凌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