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陵的词语
- 26、思陵:宋高宗赵构死后葬于会稽之永思陵。宋人因以'思陵'为高宗的代称。
- 27、山陵: 山陵shānlíng (1) 山岳 英 lofty mountains (2) 旧指皇帝陵墓 例 太行碣石之间,宫阙山陵之所在。——明·顾炎武《复庵记》 英 imperial tomb;royal mausoleum (3) 比喻帝王或王后 例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战国策·赵策》 英 emperor or queen
- 28、上陵:汉乐府《铙歌》十八曲之一,属《鼓吹曲辞》。以其首句"上陵何美美"得名。
- 29、十三陵: 明代十三个皇帝陵墓的总称。陵名为: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位于北京市·昌平县·天寿山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其中长陵规模最大。
- 30、七陵:指西汉七个皇帝的陵墓。宣帝葬杜陵,文帝葬霸陵,高帝葬长陵,惠帝葬安陵,景帝葬阳陵,武帝葬茂陵,昭帝葬平陵,合称'七陵'。
- 31、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陵墓中陪葬的兵马俑雕塑群。兵马俑坑在今陕西临潼县东,约建于公元前221年至前209年,1974年被发现,1977年就地建立博物馆。陶俑、陶马雕塑与真人、真马等大,组成战车和步、骑兵混合编组的大型军阵。塑造以模制与捏塑结合,再进行彩绘,细节真实,富于质感。
- 32、青陵台: 1.亦作"青凌台"。 2.李冗《独异志》卷中引晋干宝《搜神记》﹕"宋康王以韩朋妻美而夺之﹐使朋筑青凌台﹐然后杀之。其妻请临丧﹐遂投身而死。王令分埋台左右。"《太平御览》卷一七八引《郡国志》﹕"郓州须昌县有犀丘城青陵台﹐宋王令韩凭筑者。"后因以"青陵台"为咏爱情坚贞的典故。
- 33、青陵:借指在青陵台殉情的韩凭之妻。
- 34、清东陵:一处清代帝王陵墓。
- 35、平陵: 平陵Pínglíng (1) 旧县名,汉昭帝死后葬平陵,因置平陵县,三月魏改之为始平,在今陕西兴平县东北 例 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劫义公。——《乐府诗集·平陵东》 英 Pingling
- 36、南陵:南边的陵墓。 专指汉代薄姬之陵。 指南陵戍。晋置,故城在今安徽省繁昌县西北。
- 37、马陵:古地名。春秋卫地。在今河北大名东南。公元前584年晋景公与诸侯会盟于此。战国属齐,公元前341年齐将孙膑伏兵杀魏将庞涓于此。
- 38、马陵之战:战国时,魏惠王于公元前342年派兵攻韩,韩向齐求援。次年齐威王派田忌、孙膑率军出征。孙膑以逐日减灶的办法制造齐兵大量逃亡减员的假象,诱敌追击。孙膑于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设伏,一举歼灭魏军主力。从此魏国势衰落。
- 39、陵迁谷变: 比喻社会、人事或自然界发生巨大变迁。 参见:陵谷
- 40、陵土未干:陵:陵墓。 指皇帝刚死不久。
- 41、陵迟: 词语解释陵迟[ líng chí ]⒈ 见“凌迟”陵迟[ líng chí ]⒈ 坡度缓。英smooth slope;⒉ 渐趋衰败。例礼义陵迟。英decline;引证解释⒈ 斜坡缓延。引《文子·上仁》:“河以逶迤故能远,山以陵迟故能高,道以优游故能化。”《荀子·宥坐》:“三尺之岸,而虚车不能登也。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何则?陵迟故也。”杨倞 注:“陵迟,言丘陵之势渐慢也。”⒉ 败坏;衰败。引《诗·王风·大车序》:“《大车》,刺 周 大夫也。礼义陵迟,男女淫奔,故陈古以刺今。”孔颖达 疏:“陵迟,犹陂阤,言礼义废坏之意也。”《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以故不闻其过,陵迟而至於 二世,天下土崩。”唐 韩愈 《石鼓歌》:“周 纲陵迟四海沸, 宣王 愤起挥天戈。”章炳麟 《文学说例》:“当文学陵迟,躁人喋喋,而欲救以淳质,非此莫由也。”⒊ 折磨。引《敦煌变文集·汉将王陵变》:“苦见 陵 母不招儿,遂交转队苦陵迟。扑枷卧於枪下倒,失声不觉唤娇儿。”宋 洪迈 《夷坚丁志·叶德孚》:“告婆婆,当以钱奉还,愿乞命归乡,勿陵迟我。”⒋ 剐刑。古代一种极残酷的死刑。参见“凌迟”。引《辽史·逆臣传中·耶律牒蜡》:“牒蜡 不降,陵迟而死。”国语辞典陵迟[ líng chí ]⒈ 一种酷刑。先将犯人肢体斩断,后割咽喉处死。也作「凌持」、「凌迟」。引《辽史·卷一一三·逆臣传中·耶律牒蜡传》:「牒蜡不降,陵迟而死。」⒉ 折磨、磨难。也作「凌迟」、「陵挂」。引《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五·汉将王陵变》:「苦见陵母不招儿,遂交转队苦陵迟。」⒊ 渐趋衰败。引《诗经·王风·大车·序》:「礼义陵迟,男女淫奔。」《三国演义·第二二回》:「方今汉室陵迟,纲维弛绝。」
- 42、陵絶: 词语解释⒈ 跨越;横越。
- 43、陵压: 陵压língyā (1)欺压 英 bully and oppress
- 44、六陵:指永思陵﹑永阜陵﹑永崇陵﹑永茂陵﹑永穆陵﹑永绍陵﹐乃南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的陵墓﹐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十八公里之宝山(又名攒宫山)。
- 45、击其犹犹,陵其与与: 词语解释⒈ 犹犹:犹豫不决的样子;与与:进退不定的样子。趁其犹豫不决的时候进行突然袭击。
- 46、江陵: 词语解释⒈ 在湖北省中部偏南、长江沿岸。属荆州市。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古为中国南北陆路交通要冲。人口36.8万(1995年)。名胜古迹有纪南城(为春秋战国时都城)、古荆州城(三国时蜀将关羽曾镇守于此)、八宝山、开元观、元妙观等。
- 47、江南丘陵: 词语解释⒈ 中国长江以南、南岭以北、武夷山以西、雪峰山以东地区大片低山和丘陵的总称。地势起伏,海拔多在200江南丘陵600米间。山岭和盆地交错分布。山脉多呈东北西南走向,主要山峰超过1500米。有黄山、庐山、衡山等风景名山。丘陵间多河谷盆地,农业发达。山区富林产、矿藏资源。
- 48、竟陵派: 词语解释⒈ 明代后期的文学流派。以钟惺、谭元春为首。因两人都是竟陵(今湖北天门)人而得名。继承公安派抒写“性灵”的主张,反对拟古,但用字造句故作奇僻,风格幽深孤峭,流于艰涩。
- 4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词语解释⒈ 诗篇名。唐代李白作。黄鹤楼,在今湖北武汉。广陵,即今江苏扬州。全文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前两句轻快流畅,意境优美。后两句情景交融,显示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是千古传唱的名作。
- 50、干陵: 见“干凌 ”。 参见:乾陵
- 拼音líng
- 注音ㄌㄧㄥˊ
- 笔划10
- 繁体陵
- 五笔BFWT
- 五行火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阜(fù),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夌(líng)声。本义:大土山)(2) 同本义陵,大阜也。——《说文》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殽有二陵焉。——《左传·僖公三十二年》陵阜陆墐。——《国语·齐语》鸿渐于陵。——《易·渐卦》古陵蔚起。——《聊斋志异·促织》(3) 又循陵而走。(4) 又如:陵谷(山岭和深谷);陵谷变迁(高山深谷变换位置。比喻世事变化);陵丘(后高前低平的大丘);陵居(居住在高陵地区);陵隰(山陵和低湿之地);陵阿(山陵);陵衍(高而广的丘陵地)(5) 引申指帝王陵墓乐游原上望昭陵。——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聊斋志异·促织》举一滴可包陵谷。——唐· 李朝威《柳毅传》(6) 又如:其南陵,其北陵;陵屋(帝王墓地的建筑);陵田(陵墓旁的田地);陵表(墓碑;墓表);陵户(看守帝王陵墓的人);陵寝;陵庙(7) 山,山头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孙子·军争》山无陵,江水为竭。——《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一》(8) 姓。如:陵尹(复姓)动词(1) 升,登陵重巘。——张衡《西京赋》(2) 又如:陵云(升上云霄。比喻超尘绝俗或神仙的境界);陵霄(升上云霄。比喻志气高远。通凌云)(3) 超越,逾越陵水经地。——《史记·秦始皇本纪》(4) 又如:陵忽(超越;欺侮);陵架(超越其上);陵越(超越。也作凌越);凌迈(超越)(5) 欺侮;欺压在上位,不陵下。——《礼记》为巡缴所陵。——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见陵之耻。——《战国策·燕策》修成子仲骄恣陵折,吏民皆患苦之。——《加急记·外戚世家》(6) 又如:陵折(欺压,折辱);陵虐(欺侮虐待。也作凌虐);陵侮(欺侮)(7) 日渐衰微帝王之道,日以陵夷。——《汉书·成帝纪》(8) 又如:陵夷(渐次衰颓。同陵迟);陵弛(渐次衰颓、废弛)(9) 凌驾(宁成)好气,为人小吏,必陵其长吏。——《史记·酷吏列传》(10) 又如:凌架(凌驾);陵跨(跨越;凌驾) [查看更多]
L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