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题的词语
- 26、中国邮递员问题: 著名图论问题之一。邮递员从邮局出发送信,要求对辖区内每条街,都至少通过一次,再回邮局。在此条件下,怎样选择一条最短路线?此问题由中国数学家管梅谷于1960年首先研究并给出算法,故名。
- 27、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词语解释⒈ 写了一大篇文章,但没有接触到主题。
- 28、题參: 词语解释⒈ 见题参。
- 29、题西林壁:《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
- 30、题破山寺后禅院: 诗篇名。唐代常建作。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虞山。写作者清晨游寺的见闻和感悟,“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四句,意境优美深邃,体现出作者的恬淡胸襟,为后人传诵。
- 31、谈谈辩证法问题:《谈谈辩证法问题》是俄国革命家列宁创作的哲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25年。
- 32、四色问题:将一张地图着色,要求凡有公共边界的两个国家或地区染色不同。1840年德国数学家牟比乌斯首先提出猜想:对于平面上的任何地图,用四种颜色就足够了。1976年美国的阿普尔等人借助电子计算机,证明了四色猜想成立。
- 33、去题万里: 词语解释⒈ 去:离开。比喻写文章偏离了题目,越扯越远。
- 34、鸡兔同笼问题: 词语解释⒈ 中国古代著名算题。原载《孙子算经》卷下第三十一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解法是:(总足数-总头数×2)÷4=兔子数;(总头数×4-总足数)÷2=鸡数。此问题流传日本等国,闻名于世。
- 35、化圆为方问题: 词语解释⒈ 见“尺规作图不能问题”。
- 36、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 词语解释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關於政治體制改革問題)[ guān yú zhèng zhì tǐ zhì gǎi gé wèn tí ]⒈ 邓小平1986年9月至11月几次谈话中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的内容节录。编入《邓小平文选》第3卷。指出不改革体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始终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改革的内容是党政分开,权力下放,精简机构;改革不能照搬西方,不能搞自由化。
- 37、尺规作图不能问题: 词语解释⒈ 不可能用尺规作图完成的作图问题。其中最著名的是被称为几何三大问题的古典难题:(1)三等分角问题--三等分一个任意角;(2)倍立方问题--作一个立方体,使它的体积是已知立方体的体积的两倍;(3)化圆为方问题--作一个正方形,使它的面积等于已知圆的面积。在2400年前的古希腊已提出这些问题,直至1837年,法国数学家万芝尔才首先证明“三等分角”和“倍立方”为尺规作图不能问题。1882年德国数学家林德曼证明π是超越数后,“化圆为方”也被证明为尺规作图不能问题。
- 38、论题: 论题lùntí (1) 论述者所主张并加以辩证的命题 例 一些经济学的论题 英 proposition;theme (2) 一门知识 例 哲学物理学…把这个论题说成是数学概率 英 stuff
- 39、考题:考题是对地方两司大员的考核方式。
- 40、文章专题:文章,多义词。1、指篇幅不是很长的文字。2、泛指著作。3、比喻曲折隐蔽的含义。4、指事情、程序好文章应该是有风格和特点的,也就是有作者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没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的文章算不得一篇好文章。
- 41、相如题柱:司马相如前往西安途经升仙桥时,在门柱上写下的誓言。形容立志求取功名的行为。
- 42、题説:提起,说起。题,通“ 提 ”。《元典章·圣政一·肃台纲》:“ 元贞 元年明里不花 杭州 省里行时分题説的,上头察知宣慰司官的罪过呵,与行省同官审。”
- 43、专题集邮:专题集邮是以与所选专题密切相关的邮票(最好是新票)和其他邮品为收集对象,以邮票(其图案、内容和发行目的)、邮戳图案为研究内容,以其专题的阐述和开拓为研究方式的一项集邮活动。
- 44、押题:考试前猜测可能要考的试题并做重点准备。
- 45、伪命题: 指不真实的命题。
- 46、负命题: 由否定一个命题而得到的命题,它是通过把“并非”这类否定词置于一个命题之前或之后而形成的,其标准形式是“并非P","并不是P”。
- 47、素质问题: 形容此人人品、素质有问题或不好。常常说:“素质问题,素质问题!”。
- 48、客观题: 客观判断而非主观表述,也就是让你在已有答案中选择而非让你回答的题目。
- 49、物不知数问题:中国古代著名算题。
- 50、主题: 主题zhǔtí (1) 文艺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 例 有足够的材料来阐明这些主题 英 motif (2) 文艺创作的主要题材 例 它正成为我们的文艺创作的重要主题 英 subject matter (3) 音乐中重复的并由它扩展的短曲;主旋律(如奏鸣曲或交响曲中者) 英 theme;subject theme (4) 题目 例 主题卡 例 谈话的主题 英 subject
- 拼音tí
- 注音ㄊㄧˊ
- 笔划15
- 繁体題
- 五笔JGHM
- 五行火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页(xié),是声。页,头。本义:额头)(2) 同本义题,额也。——《说文》雕题交趾。——《礼记·王制》赤眉圆题。——《汉书·司马相如传》夫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庄子·马蹄》。释文引司马崔云:“月题,马额上当颅如月形者也。”文题白身,名曰孟极。——《山海经·北山经》雕题黑齿。——《楚辞·招魂》连缓耳,琐雕题。——《后汉书·杜笃传》(3) 《雕题交阯》——《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4) 又如:题注(以头额撞击);黑牛白题(黑牛白额)(5) 物品的前端或顶端 堂高数仞,榱题数尺。——《孟子》(6) 又如:榱题(屋檐的椽头。榱,椽子)(7) 题目;标题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脱脱等《宋史》(8) 又如:试题(考试时让应考者作答的问题);题头(标题,篇目);题意(题目的旨意);题号(标题名称);题位(题目的要求,作文的规则)(9) 书签;标签委之在深箧,蠹鱼坏其题。——唐· 李白《感兴八首》(10) 标志欲垦荒田,先立表题。——《晋书》(11) 奏章。明、清两代公文用语之一。又指上奏 。(12) 如:题参(参奏;奏本弹劾);题本(上奏章);题估(清代公文用语);题奏(题本用奏本);题留(清代公文用语);题补(清代公文用语);题销(上奏报销);题请(上奏呈请)动词(1) 书写;题署题名其上。——明· 魏学洢《核舟记》(2) 又如:题赞(在书画上题写几句有关的话或留作纪念的话);题款(署名或题字在书画上);题诗(作诗。题在书画,器物或墙壁之上);题叶(在叶上题诗);题署(签署,书写文书封筒;题壁(在壁上题诗写字))(3) 谈及且把闲话休题。——《水浒传》(4) 又如:休题旧事;题说(说起)(5) 品评;评论一经品题,便作佳士。——李白《与韩荆州书》(6) 又如:题拂(评论,标榜);题品(品评。也作题评);题评(品评。同题品)(7) 鸣;叫遍青山,题经子杜鹃。——明· 汤显祖《牡丹亭》 [查看更多]
T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