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食的词语

  • 226、民食:人民的食粮。
  • 227、民以食为本:民众以粮食为根本
  • 228、马食: 1.犹马资。 2.像马那样进食。
  • 229、毛食: 1.无食。 2.旧称衣食无着而在有钱人手下帮闲的食客。
  • 230、美衣玉食:玉食:比喻珍异的食物。华丽的服装,珍美的饮食。形容生活优裕
  • 231、谋食: 谋食móushí (1) 设法寻求维持生活的门路 英 make a living
  • 232、木食:以山中野树果实充饥。形容隐逸之士远离世事。
  • 233、量腹而食:形容自己加以节制。
  • 234、路食:为旅途中食用而准备的饮食。
  • 235、流食: 流食liúshí (1) 稀薄的饮料或稀软食物(如牛奶、稀饭等) 英 slop
  • 236、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词语解释⒈  饥饿的人什么食物都可以吃,口渴的人什么饮品都可以喝。比喻需要急迫的人容易满足。
  • 237、饥而忘食: 词语解释⒈  食:吃饭。尽管很饥饿,但也忘记了吃饭。形容极其忧虑的样子。
  • 238、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词语解释⒈  解:脱下;衣我:给我穿;推:让;食我:给我吃。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别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别人吃。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 239、节食省衣: 词语解释⒈  节、省:节省。省吃省穿。形容节约。
  • 240、锦衣玉食: 锦衣玉食jǐnyī-yùshí (1) 华美的衣服,珍异的食品。形容豪奢的生活 英 live an extravagant life
  • 241、虎毒不食儿:  见“虎毒不吃儿 ”。
  • 242、絶食: 词语解释绝食[ jué shí ]⒈  断绝进食;断绝饮食(自杀或表示抗议)英fast;国语辞典绝食[ jué shí ]⒈  断绝饮食。也作「绝粒」。引《周书·卷四五·儒林传·樊深传》:「坠崖伤足,绝食再宿。」《三国演义·第一三回》:「杨奉寻得牛车一辆,载帝至大阳。绝食,晚宿于瓦屋中。」反饱餐
  • 243、丰衣美食:丰厚的衣服,美味的食品。
  • 244、丰衣足食: 丰衣足食fēngyī-zúshí (1) 服饰丰厚,食物充足。形容生活宽裕 英 have rich food and clothing;be well-fed and well-clothed;have ample food and clothing
  • 245、耳食之徒:不守法纪或图谋作乱的人。
  • 246、耳食目论:轻信他人的话,缺乏确凿根据。
  • 247、耳食不化:指没有经过思考,轻信听来的话
  • 248、恶衣薄食:衣:衣服;薄:淡薄;食:事物。形容生活清苦
  • 249、朝朝寒食,夜夜元宵: 词语解释朝朝寒食,夜夜元宵[ zhāo zhāo hán shí,yè yè yuán xiāo ]⒈  形容天天像过佳节一样极尽欢乐。引证解释⒈  形容天天像过佳节一样极尽欢乐。引元 白朴 《梧桐雨》第一折:“寡人自从得了 杨妃,真所谓朝朝寒食,夜夜元宵也。”《金瓶梅词话》第六九回:“穿袍儿的也有五六个,以下歌儿舞女,得宠侍妾,不下数十,端的朝朝寒食,夜夜元宵。”《儒林外史》第二四回:“还有那十六楼官妓,新粧袨服,招接四方游客。真乃朝朝寒食,夜夜元宵!”国语辞典朝朝寒食,夜夜元宵[ zhāo zhāo hán shí yè yè yuán xiāo ]⒈  寒食,指寒食节。元宵,指元宵节。全句比喻天天都像过节一样,生活豪奢,无节制的寻欢作乐。引元·白朴《梧桐雨·第一折》:「寡人自从得了杨妃,真所谓朝朝寒食,夜夜元宵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合䘕衏中姊妹,也没有一个不喜欢陈秀才的,好不受用!好不快乐!果然是朝朝寒食,夜夜元宵。」
  • 250、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词语解释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bǎo shí zhōng rì,wú suǒ yòng xīn ]⒈  终日:整天。整天吃饱了饭,什么都不想。例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阳货》英be satiated with food and remain idle;国语辞典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bǎo shí zhōng rì wú suǒ yòng xīn ]⒈  整天吃得饱饱的,什么事也不想,什么事也不做。语出比喻无所事事。汉·王充。引《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衡·别通》:「有才能之称者,非有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也,不说五经,则读书传。」成语解释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 拼音shí,sì
  • 注音ㄕˊ,ㄙˋ,ㄧ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WYVE

基本释义

shí名词(1) (会意。从饣皀,饣声。本义:饭,饭食)(2) 同本义食,饣米也。——《说文》。按,六谷之饭曰食。掌王之食饮。——《周礼·膳夫》。注:“饭也。”治其粮与其食。——《周礼·廪人》。注:“止居曰食。”共王及后之六食。——《周礼·馔人》。注:“六谷之饭。”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左传·隐公元年》甘其食,美其服。——《老子》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战国策·齐策》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3) 又如:食次(酒菜和点心之类;食品);食店(饭店);食垒(一种有几层屉的食盒);食嗓(食道);食忌(饮食的禁忌);食官(古代掌管饮食的官);食膳(膳食,肴馔);食为民天(饮食是人民最重要之事)(4) 粮食籍兵乞食于西周。——《战国策·西周策》。注:“粮也。”食太阴在卯穰。——《史记·货殖列传》。索隐:“谓谷也。”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汉书·食货志》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唐· 白居易《卖炭翁》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国志·诸葛亮传》(5) 又如:口中食(吃的粮食);食地(可种粮食的田地)(6) 食物的通称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乐羊子妻》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鲁迅《祝福》(7) 又如:猪食;鸡食;猫食(8) 食禄,俸禄君子谋道而不谋食。——《论语·卫灵公》(9) 食墨亦简作“食”。龟卜的术语。古代龟卜兆与墨画重合叫“食墨”,为吉兆召伯相宅,卜惟洛食。——《文选·张衡·东京赋》(10) 亏损。后作“蚀”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史记》(11) 特指日蚀或月蚀彼月而食,则维其常。——《诗·小雅·十月之交》日中则昃,月盈则食。——《易·丰》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左传·隐公三年经》是故圣王日食则修德,月食则修刑。——《管子·四时》动词(1) 吃食舍肉。——《左传·隐公元年》长铗归来乎,食无鱼!——《战国策·齐策四》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宋· 苏洵《六国论》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孟子·梁惠王上》(2) 又如:废寝忘食;以食食(sì)人;食母;食以草具;吞食;食犬(专供食用的狗);食酒(饮酒);食茶(自己饮用的茶);食息(吃饭休息,泛指休息);食藿悬鹑(形容贫穷困苦);食饩(即“补廪”。生员中的附生递补为廪生);食獐(吃獐子);食肉寝皮(食其肉而寝处其皮。形容痛恨之极)(3) 靠着吃饭;赖以为生。引申为依赖、依靠尊为公侯,食邑万户。——《汉书·张安世传》(4) 又如:食力(依赖民众的赋税生活);食采(受纳采地的租税);食邑(卿大夫的封地。收封地的租税以供食用,故称“食邑”,或称“采邑”);食俸(官吏每月每岁所受的薪俸。又称“食禄”);食加(靠大夫的田亩增加而生活);食官(靠官府发的粮食而生活);食租衣税(靠收税而生活);食职(靠职务所得而生活)(5) 享受;受居右,食嘉。——王充《论衡》(6) 又如:自食其果;食征(享用税收);食德(享受先人的德泽);食报(受报答或受报应);食俸(享受俸禄)(7) 垦耕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葬我焉。——《礼记·檀弓上》(8) 又如:食力(依靠自己劳力而生活)(9) 背弃尔无不信,朕不食言。——《书·汤誓》(10) 又如:食言而肥(11) 接受,采纳贤圣不能正不食谏诤之君。——《盐铁论》(12) 祭献,享祀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清· 袁枚《祭妹文》(13) 又如:食监(官名。汉置。掌管晦时祭祀)(14) 另见sìsì动词(1) 拿东西给人吃。后作“饲”彼留子国,将其来食。——《诗·王风·丘中有麻》。高亨云:“食通饲,给人以食物吃。”饮之食之,教之诲之。——《诗·小雅·绵蛮》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战国策·齐策》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明· 刘基《卖柑者言》(2) 又如:食监(监督做饭的官);食养(供给生活用品);食官(管伙食的官);食士(给兵吃饭);食饥息劳(使饥饿者饱肚,使劳累者得到休息)(3) 使鬼神享受祭品 。如:食祭(用酒饭祭祖)(4) 饲养 ;喂养;供养自粥于秦客,被褐食牛。——《史记·商君列传》谨食之,时而献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唐· 韩愈《杂记》(5) 又如:食马(喂马)(6) 引申为喂奶 。如:食母(乳母);食子(用乳哺育子女)(7) 宴请饷食宾射,共其膳羞之牛。——《周礼·地官》(8) 另见shí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