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饿的词语

  • 26、野有饿莩:在野外有饿死的人。
  • 27、野有饿殍:饿殍:饿死的人。在野外有饿死的人。多指灾荒年景或兵荒马乱给老百姓带来的凄惨景象。
  • 28、饥眉饿眼:指贪色的目光。
  • 29、贫嘴饿舌:说话油滑刻薄,絮叨噜苏。
  • 30、路有饿殍:富贵人家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穷人门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
  • 31、桑下饿人:比喻处境顺利、优越或个人愿望得到满足的人,不理解处境困难、恶劣或个人愿望不得实现的人的苦衷。
  • 32、翳桑饿人: 翳桑饿人一个汉语词汇,意指在桑树荫下挨饿的人。比喻不忘他人恩惠,并有所回报。
  • 33、饥饿难耐: 十分饿无法忍受。
  • 34、色中饿鬼: 比喻极其贪色的人。
  • 35、坐饿关:宗教修持方式之一。谓静坐不语,少食或断食一段时间,以净化身心。
  • 36、严家饿隶:严家饿隶,成语,作宾语、定语,形容拘谨的书法风格。语出《晋书·王羲之传论》:“献之虽有父风,殊非新巧。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
  • 37、西山饿夫:即《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 殷 乱,天下宗 周,而 伯夷、叔齐 耻之,义不食 周 粟……遂饿死於 首阳山。”后因以“西山饿夫”为 伯夷、叔齐 的代称。
  • 38、饥鹰饿虎:比喻凶残贪婪。
  • 39、饥饿线: 指饥饿的境地。
  • 40、戤米囤饿杀:倚着米囤挨饿。比喻守财自苦。
  • 41、饿死:一般指生物因为长时间饥饿导致的结果。
  • 42、饿乡纪程:《饿乡纪程》拨开了国内外反动派所散布的“重障”,真实地报道了十月革命胜利之后的苏俄现实。
  • 43、饿死事大:旧时指女子应该守贞节,后泛指宁可死去也要不能丧失节操
  • 44、饿虎逢羊:汉语成语,意思是饥饿的老虎遇到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 45、饿殍满地:形容到处都是饿死的人。
  • 46、饿痨饿虾:形容某人面对食物的时候已经很少了。
  • 47、饿殍枕藉: 饿殍枕藉èpiǎo-zhěnjí (1) 枕藉:交叠而卧。饿死的人纵横交叠,形容饥荒之年的悲惨景象 英 a lot of people died of hunger
  • 48、饿虎攒羊:比喻凶残贪婪。
  • 49、饿虎见羊:饥饿的老虎见到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 50、饿鬼投胎:比喻大量吃东西的人。 饿鬼 : 1.佛教语。六道之一。佛经谓人生前做了坏事,死后要堕入饿鬼道,常受饥渴之苦。 2.诋称口馋或饿极的人。
  • 拼音è
  • 注音ㄜˋ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QNTT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食,我声。本义:饥之甚。按:在古代,“饥”与“饿”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别。“饥”指一般的肚子饿;“饿”是严重的饥饿)(2) 同本义 。与“饱”相对饿,饥也。——《说文》饿,无食久馁也。——《六书故》饿,甚于饥也。——《正字通》有死者曰大饥,无死者曰大饿。——《谷梁传》疏引徐邈说无一月饿。——《淮南子·说山》家有常业,虽饥不饿。——《韩非子·饰邪》(3) 又如:饿隶(饥饿的人;形容干瘠的样子);饿损(饿坏);饿杀鬼(方言。贪吃的人);饿病(饥饿致病)(4) 使受饿;感到饥饿饿其体肤。——《孟子·告子下》伯夷、 叔齐饿于 首阳之下。——《论语·季氏》(5) 又如:孩子饿了;别饿着小猪(6) 贫困;缺少 。如:水田饿水;干田饿水;饿乡(缺吃的乡里) [查看更多]

E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