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鳌的词语
- 1、蟹鳌:是螃蟹变形的第一对脚。
- 2、龙伯钓鳌:比喻非凡的事业。出自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之一。
- 3、云鳌:指科考中高第者。
- 4、鹏鳌:鹏与鳌。传说中为神仙乘坐之物。
- 5、六鳌:亦作“六鰲”。神话中负载五仙山的六只大龟。相传渤海之东,有一深壑,中有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五山,乃仙圣所居之地。然五山皆浮于海,常随潮波上下往还。“帝恐流於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彊使巨鼇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鼇,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於是岱舆、员嶠二山流於北极,沉於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事见《列子·汤问》。
- 6、灵鳌:神话传说中的巨龟。语出《楚辞.天问》﹕'鳌戴山抃﹐何以安之?'王逸注引《列仙传》﹕'有巨灵之鳌﹐背负蓬莱之山而抃舞。'
- 7、连鳌:亦作“连鰲”。 相传渤海之东,有一深壑,中有神仙所居之五山。然山浮于海,随波而动。天帝遂命巨鳌十五,分作三批,轮流负山,五山始屹立不动。“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鼇,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事见《列子·汤问》。后因以“连鼇”作善钓之典。 形容岿然屹立的样子。
- 8、连六鳌:亦作“连六鰲”。相传渤海之东有神仙所居之五山。然山浮海而动,天帝命巨鳌十五,分三批轮流负山,五山始屹立不动。“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鼇,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见《列子·汤问》。后因以为善钓之典实。
- 9、金鳌:亦作“金鰲”。 神话中海中金色巨龟。一说,巨鳖。见《楚辞·天问》“鼇戴山抃,何以安之” 汉王逸注。 比喻地位高贵者。 比喻临水山丘。 山名。在浙江省临海市东南一百二十里海中。 宋建炎四年金兵至, 高宗泛海泊此。后文天祥随少主航海,亦驻泊于此。
- 10、架鳌:犹言占鳌头。喻应试得中。
- 11、海鳌: 神话传说中的海中巨鳖。
- 12、钓鳌: 1.见"钓鳌"。
- 13、戴山鳌: 参见:戴山鳌 ,戴山鼇
- 14、戴鳌: 见“戴山鳌 ”。
- 15、彩鳌:旧时元宵灯景的一种。用彩灯堆成﹐象巨鳌形。多称鳌山。
- 16、补鳌: 1.补入翰苑。唐宋翰林学士﹑承旨等官朝见皇帝时立于镌有巨鳌的殿陛石正中,故称。
- 17、持鳌下酒:持鳌下酒是汉语词语,旧指文人嗜蟹嗜酒,逃避现实。
- 18、持鳌封菊:吃蟹看菊的情趣。
- 19、巨鳌戴山: 参见:巨鳌戴山 ,戴山鼇
- 20、鲸呿鳌掷: 鲸鱼张口,巨龟跳跃。比喻诗文气势雄奇,意境荒诞虚幻。
- 21、六鳌半岛: 在福建省南部海岸属六鳌镇,漳浦县,漳州市向西南伸入浮头湾与台湾海峡间,西与古雷半岛对峙,东有外劈列岛,东北以大店、塔底一线与深土镇毗连。
- 22、博鳌外交: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义桅教授甚至提出了“博鳌外交”的说法。
- 23、占鳌头:俗称科举时状元及第。旧俗夏历二月二日儿童入学之吉利语。
- 24、小鳌山: 旧时灯节以彩灯叠成小山状,称小鳌山。
- 25、连鳌跨鲸:《列子.汤问》载渤海之东有五山浮于海,天帝令巨鳌十五轮流负山,山始不动。'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又《文选.扬雄》有游猎江河湖泽,'乘巨鳞,骑京或作鲸 鱼'的记载。后以'连鳌跨鲸'表示超凡成仙。
A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