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鹅的词语
- 101、鹅酒: 1.鹅和酒。旧时常用作馈赠品。 2.为旧俗婚礼纳币时所用的礼物,鹅代替古礼用的雁。
- 102、鹅头: 1.指痴人。 2.病名。指脚背丰隆。
- 103、鹅毛素:洁白如鹅毛的绢帛。
- 104、鹅炙:烤鹅;烧鹅。 悦又不答, 毅常衔之。 毅显贵后,对悦报复, 悦忿惧而死。
- 105、鹅鴈: 见“鹅雁 ”。
- 106、鹅研:鹅状的砚台。
- 107、鹅胰:鹅蛋形肥皂。
- 108、鹅笼: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载:阳羡许彦负鹅笼而行,遇一书生以脚痛求寄笼中。至一树下,书生出,从口中吐出器具肴馔,与彦共饮,并吐一女子共坐。书生醉卧,女子吐一男子。女子卧,男子复吐一女子共酌。书生欲觉,女子又吐锦帐遮掩书生,即入内共眠。男子另吐一女子酌戏。后次第各吞所吐,书生以铜盘一赠彦而去。情节乃据《旧杂譬喻经》改头换面而成。后用作幻中生幻,变化无常之典。
- 109、鹅笙: 1.亦作"鹅笙"。 2.鹅管笙。
- 110、鹅腿子:诗律八病之一。
- 111、鹅鹳: 1.亦作"鹅鹳"。 2.《左传.昭公二十一年》:"丙戌,与华氏战于赭丘。郑翩愿为鹳,其御愿为鹅。"杜预注:"鹳﹑鹅皆陈名。"后即以"鹅鹳"并举指军阵。 3.水鸟天鹅与鹳鸟。
- 112、鹅儿: 1.雏鹅。 2.指鹅黄酒。 3.鹅黄色。
- 113、鹅湖:亦作'鹅湖'。 山名。亦为书院名。江西省铅山县北荷湖山,有湖,多生荷。晋末有龚氏者,畜鹅于此,因名鹅湖山。宋淳熙二年朱熹与吕祖谦﹑陆九渊兄弟讲学鹅湖寺,后人立为四贤堂。淳佑中赐额'文宗书院',明正德中徙于山巅,改名'鹅湖书院'。指宋淳熙二年朱熹与陆九渊在鹅湖寺的辩论。
- 114、鹅溪白:即鹅溪绢。
- 115、鹅目:钱币名。
- 116、鹅鸭行:形容步态蹒跚。
- 117、鹅眼:古代一种劣质的钱。
- 118、鹅鸭之争:指细小的矛盾。
- 119、鹅毛脡:咸鱊鱼。 唐段公路《北户录·鹅毛脡》:“恩州出鹅毛脡,乃盐藏鱊鱼,其味絶美,其细如鰕。
- 120、鹅绢: 1.亦作"鹅绢"。 2.见"鹅溪绢"。
- 121、鹅经: 1.指王羲之为换鹅所写的《道德经》。 2.《黄庭经》的别称。
- 122、鹅管玉:鹅管石。
- 123、鹅儿黄: 1.亦作"鹅儿黄"。 2.鹅黄色。 3.指鹅黄酒。
- 124、鹅颈:农具。即鹤嘴锄。
- 125、鹅溪绢:亦作'鹅溪绢'。 产于四川省盐亭县鹅溪的绢帛。唐代为贡品,宋人书画尤重之。
- 拼音é
- 注音ㄜˊ
- 笔划12
- 繁体鵝
- 五笔TRNG
- 五行木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鸟,我声。本义:家禽名。头大,喙扁阔,颈长,尾短。羽毛为白色或黑色)(2) 同本义。鸭科中一明确亚科的鸟 ,亲缘关系是在天鹅和鸭之间,额部有橙黄色或黑褐色肉质突起,有一高的稍扁平的嘴,腿中等长,身体通常较鸭大,颈也较鸭长。(3) 如:(4) 鹅骄(形容像鹅一般高傲);(5) 鹅顶椅(靠背高的椅子);(6) 鹅眼(古代钱币名称。魏时所锖);(7) 鹅头(讹头。讹诈,敲竹杠);(8) 鹅项懒凳(狭长的矮凳);(9) 鹅梨角儿(形容像鹅梨一样的发髻);(10) 鹅掌鸭信(鹅趾掌,鸭舌头。可做名菜) [查看更多]
E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