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鹿的词语

  • 51、食药鹿:兽名。
  • 52、食苹鹿:比喻秉志高洁不慕爵禄的人。
  • 53、失鹿:失去天下。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裴骃集解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也。"
  • 54、哨鹿:打猎时吹哨效鹿声引鹿。又因围场为哨鹿之所,后亦称围场为哨鹿。
  • 55、沙鹿: 1.亦作"沙麓"。 2.古山名。一说古地名。故址在今河北省大名县东。《春秋.僖公十四年》:"秋,八月辛卯,沙鹿崩。"杜预注:"沙鹿,山名。平阳元城县东有土山。"《公羊传.僖公十四年》:"沙鹿崩。沙鹿者何?河上之邑也。"据《后汉书.元后传》载,春秋晋国有史官以为沙麓崩陷乃"阴为阳雄﹐土火相乘"之象﹐断言六百四十五年后宜有圣女兴。因以"沙鹿"作为颂扬皇太后﹑皇后之词。
  • 56、群鹿:喻群雄或众诸侯。
  • 57、群雄逐鹿:形容各派势力争夺最高统治地位。
  • 58、囷鹿:粮仓。
  • 59、权移马鹿: 语本秦·赵高指鹿为马事。谓恃权专横跋扈,任意颠倒是非。
  • 60、禽鹿:犹禽兽。鸟兽。
  • 61、秦鹿: 1.指秦国的帝位。鹿﹐喻帝位。
  • 62、秦失其鹿:比喻失去帝位。
  • 63、骑白鹿: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常骑白鹿或乘白鹿所驾之车。见晋葛洪《神仙传.卫叔卿》﹑《鲁女生》。后因以"骑白鹿"指仙人行空之术。
  • 64、骑鹿: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常骑鹿或乘白鹿所驾之车。见晋葛洪《神仙传.卫叔卿》﹑《鲁女生》。后因以"骑鹿"指仙人行空之术。
  • 65、扑鹿: 1.亦作"扑漉"。 2.象声词。形容拍翅声。
  • 66、麑鹿:幼鹿。古代卿大夫用以为贽。
  • 67、鸣鹿:语出《诗.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毛传:'鹿得蓱,呦呦然鸣而相呼,恳诚发乎中。以兴嘉乐宾客,当有恳诚相招呼以成礼也。'后因以'鸣鹿'喻礼贤求友。地名。在今河南省鹿邑县西。
  • 68、麋鹿: 麋鹿mílù (1) 亦称“四不像”。中国著名的特产动物,但野生的早已灭绝,现存者都是北京南苑皇家猎苑的孑遗,特征是尾特别长,眉杈特别发达,形成主杈模样 例 麋鹿满之。——《墨子·公输》 例 取其麇鹿。——《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英 mi-lu
  • 69、梦鹿: 《列子•周穆王》载郑人获鹿,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事。后人用此典多表示世事如同梦幻。
  • 70、梅花鹿: 鹿的一种。夏季毛栗红色,背部有白斑,状似梅花;冬季毛呈棕黄色,白斑不明显。雄鹿初生之角称鹿茸,可入药。
  • 71、馬鹿: 1.马和鹿。 2.鹿的一种。体长,肩高,耳大,有如小马,故称马鹿。雄的有角,最多生八叉。毛色夏季赤褐色,冬季灰褐色,臀部灰白色。我国多产于东北﹑内蒙﹑西藏等地。毛皮可做褥垫或制革,肉供食用,鹿茸入药。 3.梵语Mahallaka的日语译音。无知,愚蠢。日语亦用以骂人﹐谓笨蛋;混蛋。
  • 72、金鹿:代指夭折的爱儿。
  • 73、角鹿: 1.生角的鹿。多指雄鹿。
  • 74、家鹿: 鼠的别名。
  • 75、分鹿:《列子.周穆王》谓:郑人有薪于野者,毙奔鹿而藏诸隍中,覆以蕉叶。俄而忘其藏处,遂以为梦。而沿途诵其事。傍人有闻者,因其言而取之。薪者是夜真梦藏鹿之处及得鹿之人。次日晨按所梦往索,及涉讼。士师遂中分其鹿予此二人。后因以'分鹿'喻将真作梦,将梦作真,错乱颠倒。犹逐鹿。谓国家政权瓦解之时,群雄乘机起而争夺天下。
  • 拼音
  • 注音ㄌㄨˋ
  • 笔划11
  • 繁体鹿
  • 五笔YNJX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鹿的头角四足之形。本义:鹿科动物的总称。种类很多,通常雄鹿有角)(2) 同本义鹿,山兽也。——《说文》即鹿无虞。——《易·屯》呦呦鹿鸣。——《诗·小雅·鹿鸣》鹿中容八算。——《仪礼·乡射礼记》(3) 又如:鹿中(刻成鹿形的木器);鹿伏鹤行(形容小心警惕的样子)(4) 比喻政权,爵位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史记·淮阴侯列传》(5) 又如:鹿台(古台名。故址在今河南汤阴朝歌镇南,相传为殷纣王所造。武王伐纣,纣兵败,登台自焚而死)(6) 方形粮仓市无赤米,而囷鹿空虚。——《国语·吴语》(7) 通“麓”。山脚秋八月辛卯,沙鹿崩。——《谷梁传·僖公十四年》(8) 通“簏”。竹箱而囷鹿空虚。——《国语·吴语》(9) 姓形容词粗,陋 。如:鹿布(粗布);鹿车(用人力推拉的窄小车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