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黄的词语

  • 26、血色黄昏: 一般是指黄昏像被血染色了一样,一般形容壮阔的悲景。
  • 27、土黄散: 大黄1钱。
  • 28、争长黄池:计较细小出入;争竞谁上谁下。
  • 29、黄金周: 指我国五一、十一、春节各为期一周的节假日,其间购物、旅游等消费活动较为集中、活跃。
  • 30、中黄节士: 中药麻黄的别名。
  • 31、中黄藏府: 汉代府库名。
  • 32、金黄素: 属莲瓣兰品种。
  • 33、跳在黄河也洗不清:比喻无法摆脱嫌疑。
  • 34、黄昏之鸟: 是一种生活在中生代的鸟,现已灭绝。
  • 35、黄白之物:黄金和白银。
  • 36、黄灯:停的意思。
  • 37、土黄色: 是一种颜色,是黄色系的颜色,也是一种中国传统的颜色。比黄色稍深,源自泥土的色彩。属于暖色系。
  • 38、金色黄昏: 形容黄昏时分被金黄的光辉照耀或者形容人生的晚年,在经过早晨的蓬勃生机、中午的沧海桑田之后在金红色的阳光中的恬静祥和。
  • 39、黄夫人: 三国志里并没有记述其名字,但民间相传为黄月英、黄绶,蜀汉丞相忠武侯诸葛亮之妻、名士黄承彦之女。
  • 40、古黄河: 一称淤黄河,或称故黄河、黄河故道。
  • 41、齿黄:系指牙齿发黄的病证。
  • 42、人黄:病名。
  • 43、正黄旗: 清代八旗之一,以旗色纯黄而得名。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由皇帝亲自统领。正黄、镶黄和正白旗列为上三旗。兵丁人口最多,至清末,下辖92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5万人。
  • 44、小黄树: Xiǎo Huáng Shù,分布在广西、云南,性味涩、微苦,凉。
  • 45、小黄油: 在秋冬季节常用的就是含油黄乳。
  • 46、黄毛小儿:小孩子不知以为知。
  • 47、发黄:各种不同原因引起遍身皮肤或眼巩膜黄染的症状。又叫做“黄疸”。
  • 48、竹根黄:黄粱的别称。
  • 49、黄海波:黄海波,1976年11月25日出生于天津市蓟县,2001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班。2001年参加康洪雷导演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开始走上了演艺道路。2010年在与海清合作的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中饰演“余味”一角,该剧获得第28届飞天奖、第25届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 2012年因主演的抗日战争故事《永不磨灭的番号》获得第18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男演员奖。
  • 50、反二黄: 定弦变为“1?5”定弦)
  • 拼音huáng
  • 注音ㄏㄨㄤˊ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AMWU
  • 五行

基本释义

形容词(1) (象形。金文象蝗虫形。当是“蝗”的本字。本义:蝗虫)(2) 黄色黄,地之色也。——《说文》黄为土色,位在中央。——《论衡·騐符》黄中之色也。——《左传·昭公十二年》黄者中也。——《礼记·郊特牲》天玄而地黄,解得黄矢。——《易·坤》绿衣黄里。——《诗·邶风·绿衣》绿衣黄裳。千里黄云白日曛。——唐· 高适《别董大》地履其黄。——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得张黄盖。——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3) 又如:黄烘烘(形容金黄色);黄干干(形容很黄);黄骝(黄红色的骏马);黄盖(帝王车上所用的黄色车盖)(4) 枯黄 。如:黄落(指草木的枯黄凋零);枯黄(凋零的草木);黄芦(枯草的芦苇);黄芜(枯草);黄落(草木枯萎凋零);黄萎(枯黄衰萎);黄桑(叶子发黄的桑树)(5) 美好 。如:黄黄(形容美好);黄茂(丰美的谷物)动词(1) 垮掉,坏了事薛蟠听了这话,又怕闹黄了 宝蟾之事,忙又赶来骂 秋菱。——《红楼梦》(2) 成熟 。如:黄陇(庄稼成熟后的田垄);黄稼(成熟的稻麦)名词(1) 黄赤色的马有骄有皇,有骊有黄。——《诗·鲁颂·駉》路车乘黄。——《诗·秦风·渭阳》(2) 金印怀银黄,垂三组。——《汉书·酷吏传·杨仆》佩紫怀黄。——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3) 黄颜色的染料或颜料 。如:酸性黄;碱性黄;直接黄(4) 黄河的简称 。如: 治黄;黄泛区(5) 黄帝的略称 。如:黄老(“黄帝”与“老子”的合称);黄炎(“黄帝”与“炎帝”的合称);黄唐(指“黄帝”和“唐尧”);黄神(指“黄帝”)(6) 指色情的书刊、电影、录像等 。如:扫黄(7) 古国名 ,在今河南省潢川县西(8) 指酒 。如:黄公(卖酒之家);黄流(指美酒);黄封(泛指美酒);黄汤(酒的别名);黄娇(酒的代称)(9) 指幼儿 。如:黄口孺子(年幼无知的孩子);黄口(指幼儿);黄吻(同黄口);黄颔(即黄口。指幼儿)(10) 指老人 。如:黄者(指老人);黄耄(指老人);黄发(指老人);黄眉(黄色的眉毛,指老人)(11) 粪便脐以上皮热,肠中热,则出黄如糜。——《灵枢经》(12) 牛黄牛有黄在胆。——宋· 苏轼《格物粗谈》(13) 黄犬左牵黄,右擎苍。——宋·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14) 热病古父老言五十年前,多患热黄。——唐· 李肇《唐国史补》(15) 烟叶茶黄互市,为制夷之要。——清· 魏源《默觚下》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