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黻的词语

  • 1、章黻:礼服上色彩鲜明的黑白花纹。亦指礼服。
  • 2、缨黻: 见“缨绂 ”。
  • 3、朱黻:1.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后多借指官服。 2.指做官。 3.古代系佩玉或印章的红色丝带。
  • 4、释黻: 1.亦作"释黻"。 2.让出官职;辞去官职。绂,系印的丝带。
  • 5、佩黻:本为古代带有佩饰的官服,后借指同僚。
  • 6、冕黻:古代礼冠与礼服上绣的亚字形花纹。借指仕宦。
  • 7、火龙黼黻: 《左传•桓公二年》:“火龙黼黻,昭其文也。”原指火形和龙形的文彩,后用以比喻作文只知雕章琢句,犹如补缀百家之衣。
  • 8、珩黻:佩玉和蔽膝。本为大夫以上者的服饰,后泛指贵官服饰。
  • 9、黼黻:1、指衣服上精致的纹路。古代衣服边上有规律的“黑白”“黑青”相间的花纹,多指官服;外观类似商朝青铜器上的边框纹路。2、又象征文章好,才华横溢。
  • 10、朝黻: 1.犹朝服。亦借指朝官。
  • 11、黼国黻家:指国家文教之治,美如锦绣。
  • 12、黼黻皇猷:犹言辅佐朝廷。
  • 13、黼黻文章:古代礼服上所绣的色彩绚丽的花纹。
  • 14、黻黼:古代重要的服饰纹样。
  • 15、黻领:黑青相间的衣领。
  • 16、黻文:黑青相间如亚形的花纹。
  • 17、黻翣:古代出丧时画有亚形的棺饰。
  • 18、黻藻:语出《书.益稷》:"藻火粉米,黼黻絺绣。"谓织有黻和水藻的花纹。引申为写出华美的辞藻或文字。
  • 19、黻衣:古代礼服名。绣有青黑色花纹。
  • 20、黻裳: 古代祭服。绣有青黑色花纹的下裳。
  • 21、黻裘:古代礼服。
  • 22、黻佩:佩系官印的丝带。借指达官贵人。
  • 23、黻绣:黑与青相间的花纹。
  • 24、黻冕:古时祭服。
  • 25、丹黻: 赤色的蔽膝。古时诸侯之服。
  • 拼音
  • 注音ㄈㄨˊ
  • 笔划17
  • 繁体
  • 五笔OGUC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黹(zhǐ),象缝处纵横交错之形;表示与缝衣或刺绣有关。犮bó。本义:古代礼服上青黑相间的花纹)(2) 同本义君子至止,黻衣绣裳。——《诗·秦风·终南》(3) 又如:黻衣(古代礼服的一种)(4) 绣有这种花纹的礼服士服(穿)黻,大夫(服)黼。——刘向《说苑》(5) 又如:黻班(在宫廷中身穿黻衣的朝班行列。指显贵的地位);黻冕(古代大夫以上祭祀时所穿的礼服。黻:裤裙。冕:帽子)(6) 通“韨”。古代祭服的蔽膝,用熟皮做成衮冕黻珽。——《左传·桓公二年》以黻冕命士会将中军。——《左传·宣公十六年》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论语·泰伯》(7) 通“绂”。系印的丝带云装信解黻。—— 江淹《杂体·谢光禄庄郊游》委荣轻举,投黻如遗。——汉《繁阳令杨君碑》(8) 又如:长黻(印章上长长的丝带) [查看更多]

F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