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开头的词语
更多- 1、伪蔽:谓偏蔽而不正。
- 2、伪币: 伪币wěibì (1) 伪造的钱 英 counterfeit money;spurious coin
- 3、伪辩:犹诡辩。
- 4、伪蚕:野蚕。亦指野蚕与家蚕的杂交蚕种。
- 5、伪钞: 私铸的钱币;假造的钞票。
- 6、伪臣: 1.诈伪之臣。 2.非法政权的臣子。
- 7、伪怠:欺诈懈怠。
- 8、伪党: 1.犹逆党。 2.特指伪学之党。
- 9、伪端:诈伪的事端。
- 10、伪惑:诈伪蛊惑。
- 11、伪孔: 《古文尚书》东汉时已亡佚,至东晋·元帝时,梅赜(一作“梅颐”、“枚颐”)献孔安国作传的《古文尚书》五十九篇。
- 12、伪戾:诈伪乖戾。
- 13、伪廉:假装廉洁。
- 14、伪缪: 1.亦作"伪缪"。 2.讹错;错误。
- 15、伪劣: 伪劣wěiliè (1) 伪造的或质量低劣的(商品) 英 false and inferior
- 16、伪满: 指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扶植清逊帝爱新觉罗•溥仪建立的满洲国傀儡政权。
- 17、伪貌:犹伪态。虚伪的态度。
- 18、伪谬: 1.亦作"伪缪"。 2.讹错;错误。
- 19、伪巧:诈伪奸猾。
- 20、伪让:假意谦让。
- 21、伪史:指僭伪﹑非正统政权的史书。南朝梁阮孝绪《七录.纪传录》列有"伪史"一类。
- 22、伪饰: 伪饰wěishì (1) 假装 例 伪饰之辞 英 false embellish
- 23、伪笋:指夏秋间竹鞭芽横向生长成为新鞭,其先端的幼嫩部分。亦称鞭笋。
- 24、伪态:虚伪的态度。
- 25、伪廷: 1.亦作"伪廷"。 2.犹伪朝。
- 26、伪庭: 1.亦作"伪廷"。 2.犹伪朝。
- 27、伪偷:诈伪苟且。
- 28、伪涂:犹言邪道。
- 29、伪讬:1.亦作“偽托”。 2.指虚构。
- 30、伪托: 伪托wěituō (1) 假托别人的名义,多指把自己的或后人的作品假冒为古人的 英 forge ancient literary or art works author;pass off modern works as ancient ones
- 31、伪妄:虚假,不真实。
- 32、伪装: 伪装wěizhuāng (1)假装;假作 例 伪装革命 英 pretend (2) 用以欺骗别人产生假象的装扮 例 撕开伪装 英 disguise (3) 军事上指隐蔽自己欺骗敌人的措施 英 mask;camouflage (4) 指用来伪装的东西 例 伪装工事 英 camouflage
- 33、伪善: 伪善wěishàn (1) 假充好人;假冒善良 例 伪善的言辞 英 hypocritical
- 34、伪军: 伪军wěijūn (1) 抗日战争时期对汉奸军队的总称 英 puppet army
- 35、伪字:指不规范的字。伪,通"讹"。
- 36、伪书: 伪书wěishū (1) 作者姓名或作品年代不可靠的书 英 ancient books of dubious authenticity (2) 伪造文书 英 false document (3) 指伪造的文书 英 fake document
- 37、伪论:犹谬论,邪说。
- 38、伪情:虚假的情意。
- 39、伪化: 谓为敌伪势力所控制。
- 40、伪道:邪伪不正之道。
- 41、伪行: 1.诈伪的行为。 2.假装出某种行为;装假。
- 42、伪证: 伪证wěizhèng (1) 伪造的证据;假证据 英 perjury;false withess
- 43、伪作:假造。 指托名假造的作品。
- 44、伪朝:指僭伪﹑非正统的王朝。
- 45、伪本:指冒充名画真迹或原书真本的描摹本或翻刻本。
- 46、伪局:犹骗局。
- 47、伪冒:以假充真,伪造劣质。指产品或商品冒用其它牌名进行伪造,或质量低劣。假冒产品是指使用不真实的厂名、厂址、商标、产品名称、产品标识等从而使客户、消费者误以为该产品就是正版的产品。伪劣产品是指质量低劣或者失去使用性能的产品。
- 48、伪民:诈伪的人。
- 49、伪名: 1.犹恶名。 2.假名;化名。
- 50、伪迹: 1.亦作"伪迹"。 2.装假的事;虚伪的事。
- 51、伪国:僭伪之国。
- 52、伪薄: 1.诈伪浇薄。 2.浮华轻巧。
- 53、伪夫:犹伪人。
- 54、伪命: 1.指僭伪政权的命令。 2.假传的命令。
- 55、伪人:伪善,诈伪之人。
- 56、伪体: 1.指违背《风》《雅》规范的诗歌或风格不纯正的文章。 2.指专事摹拟而无真实内容和独特风格的作品。
- 57、伪物:指用以骗人的东西。
- 58、伪说:犹言欺人之谈。
- 59、伪定:犹言表面平定。
- 60、伪传: 《古文尚书》东汉时已亡佚,至东晋·元帝时,梅赜(一作“梅颐”、“枚颐”)献孔安国作传的《古文尚书》五十九篇。
- 61、伪辞:虚假的言辞。
- 62、伪服:谓骗居尊位。
- 63、伪经: 伪经wěijīng (1) 假造的经典 英 forged scriptures;psendepigrapha
- 64、伪俗:诈伪的风气。
- 65、伪心: 犹欺心。
- 66、伪言: 1.假话。亦谓说假话。 2.人为之言,造作之言。
- 67、伪诈:欺诈。
- 68、伪真: 1.犹真假。
- 69、伪易:作假偷换。
- 70、伪撰: 1.伪造杜撰。 2.指伪造的作品。
- 71、伪议:犹空论。
- 72、伪师: 1.指僭伪﹑非正统政权的军队。 2.伪学之师。对朱熹的诬称。
- 73、伪钱: 1.见"伪金钱"。
- 74、伪客:行为诡诈的食客。
- 75、伪方: 骗人的方术。 指不合法的政权的一方。如:伪方人员。
- 76、伪从:假作同意。
- 77、伪凤:假凤凰。典出《尹文子.大道上》:"楚人担山雉者,路人问何鸟也。担雉者欺之曰:'凤凰也。'路人曰:'我闻有凤凰,今直见之,汝贩之乎?'曰:'然!'则十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将欲献楚王,经宿而鸟死。路人不遑惜金,惟恨不得以献楚王。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凰,贵欲以献之,遂闻楚王。王感其欲献于己,召而厚赐之,过于买鸟之金十倍。"
- 78、伪学:欺人之学;假学问。宋庆元时,韩侂胄与赵汝愚争权,因朱熹等人倾向赵汝愚,韩得势后,谓贪黩放肆乃人之真情,而廉洁好修者都是伪人,遂称道学为伪学,丞相赵汝愚以下五十九人全部罢斥,禁用赞同朱熹道学观点的士人。
- 79、伪意: 1.虚假的心意。
- 80、伪造: 伪造wěizào (1) 假造以欺瞒别人 例 伪造证书 英 forge;falsify;counterfeit;fabricate
- 81、伪顶:煤层之上较薄的岩层。
- 82、伪声:伪装成别的声音,这就是伪声。
- 83、伪笔: 假似他人之笔迹所书写之字也。
- 84、伪称:假冒,假的名字的叫法。
- 85、伪音: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假装的声音”,意思就是伪装成别的声音,这就是伪声。伪声可用于多方面,大部分用于反串。
- 86、伪族:达人的反义词
- 87、伪荆卿:犹言假壮士。荆卿,即壮士荆轲,战国卫人。为燕太子丹客,受命往刺秦王。
- 88、伪孔传: 《古文尚书》东汉时已亡佚,至东晋·元帝时,梅赜(一作“梅颐”、“枚颐”)献孔安国作传的《古文尚书》五十九篇。
- 89、伪君子: 伪君子wěijūnzǐ (1) 表面正派高尚、实际上卑鄙无耻的人 英 hypocrite;Sunday saint;Tartuffe
- 90、伪金钱:指民间私铸的钱币。
- 91、伪精致:伪精致
- 92、伪命题: 指不真实的命题。
- 93、伪科学: 指违背客观规律,冒充科学理论用以骗人的错误的知识体系。
- 94、伪本影: 光线相交后形成的影。
- 95、伪经验: “伪经验”由陈丹青先生提出,“伪经验”其核心问题指向“观看经验”即“观看的诡谲”。
- 96、伪证罪: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 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
- 97、伪彩色:伪彩色(Pseudo-color)图像的每个像素的颜色不是由每个基本色分量的数值直接决定,实际上是把像素当成调色板(Palettes)或颜色查找表(Color Look-Up Table,CLUT)的表项入口地址,根据该地址可查找出包含实际R、G、B的强度值,如果图像中的颜色在调色板或彩色查找表中不存在,则调色板会用一个最为接近的颜色来匹配。
- 98、伪球面:在几何学中,伪球面用于描述具有恒定负高斯曲率的各种表面。
- 99、伪满诏书: 中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是使天下臣民周知的文告。诏是告诉的意思。
- 100、伪声善才: 伪装自己的声音的高级歌姬。
伪中间的词语
更多>>- 1、虚伪会: 虚伪会的会员证件作为虚伪会的成员,ID卡是必须随身携带的,不管是百度贴吧,还是现实生活,只要有虚伪会会员卡,只需亮出,顿时你就能在关键时刻化险为夷。
- 2、虚伪体: 是一种首现于微博、微信上的网络文体,起始于2013年。
- 3、辨伪去妄:对一些事物要善于辨别,分清真假,(留下真的)去除虚假的。识别虚假的,去掉无事实依据的理念或学说。
- 4、真伪莫辨: 真伪莫辨zhēnwěi-mòbiàn (1) 正宗或伪劣不能辨别;是真是假,难以分辨 英 cannot distinguish whether it's genuine or fake,true or false
- 5、去伪存真: 去伪存真qùwěi-cúnzhēn (1) 除掉虚假留存真实 例 权衡在手,明镜当台,可以摧邪辅正,可以去伪存真。——明·圆极居顶《续传灯录》 英 eliminate the false and retain the true
- 6、矫言伪行:指言论、行为虚伪不实。
- 7、矫饰伪行:矫饰:做作,掩饰。善于掩饰,行为虚伪
- 8、假冒伪劣:以假充真,伪造劣质。指产品或商品冒用其它牌名进行伪造,或质量低劣。假冒产品是指使用不真实的厂名、厂址、商标、产品名称、产品标识等从而使客户、消费者误以为该产品就是正版的产品。伪劣产品是指质量低劣或者失去使用性能的产品。
- 9、弃伪从真:丢弃虚伪而追从真理。
- 10、巧伪趋利:巧:奸诈。伪:虚伪。趋:追求,靠近、趋向。奸诈虚伪,唯利是图,唯势是从。
- 11、乘伪行诈:指弄虚作假。
- 12、以伪乱真:把假的混在真的里面,使真假不分。
- 13、虚与伪蛇:虚与委蛇 xūyǔ-wēiyí 委蛇:随顺,应付。
- 14、半伪半真:半伪半真是汉语词语,指一半虚假,一半真实。
- 15、巧伪不如拙诚:奸巧诡诈,不如笨拙而诚实。
- 16、道远知骥,世伪知贤: 词语解释⒈ 骥:良马。路途遥远才可以辨别良马,世间的虚伪狡诈才能鉴别贤才。比喻经过长久的磨练,才能看出人的优劣。
伪结尾的词语
更多- 1、暗伪: 1.昏昧诈伪。
- 2、谄伪:谄媚诈伪。
- 3、诚伪: 1.真诚与虚伪。
- 4、侈伪:放纵僭伪。
- 5、雠伪:犹作伪﹐作假。
- 6、篡伪:犹篡夺。
- 7、敌伪: 敌伪díwěi (1) 指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汉奸及其政权 例 敌伪人员 英 the enemy and the puppet regime(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 8、雕伪:虚饰﹐浮华。
- 9、讹伪: 1.亦作"讹伪"。 2.诈伪。
- 10、烦伪: 1.杂乱虚假。
- 11、浮伪:虚伪。
- 12、蛊伪: 1.蛊惑诈伪。
- 13、诖伪:谬误不实。
- 14、乖伪: 谬误。
- 15、诡伪: 1.诡诈虚伪。
- 16、猾伪: 奸刁诈伪。
- 17、幻伪:虚假,不诚实。
- 18、晦伪:隐晦与虚假。
- 19、机伪: 机变诡诈。
- 20、假伪:虚假。
- 21、僭伪: 1.指越礼不轨之事。 2.旧指割据一方的非正统的王朝政权。
- 22、奸伪: 1.亦作"姧伪"。亦作"奸伪"。亦作"姧为"。 2.诡诈虚假。 3.指诡诈虚假的人或事。
- 23、狡伪: 狡诈虚伪。
- 24、浇伪:浇薄,虚伪。
- 25、矫伪: 1.作伪;虚假。
- 26、苦伪: 1.犹苦窳。质粗劣,不坚实。
- 27、滥伪: 犹虚假。
- 28、欺伪:欺骗虚伪。
- 29、巧伪: 1.虚伪不实。
- 30、请伪: 1.真假。请﹐通"情"。
- 31、饰伪:装假作伪。
- 32、慝伪: 1.奸伪。
- 33、讬伪:谓依托非正统的统治者。
- 34、托伪:谓依托非正统的统治者。
- 35、百伪: 1.各种诈伪。
- 36、番伪: 1.外族与依附外族的汉人。
- 37、矜伪: 1.炫耀假象。
- 38、行伪:人的行伪、举止、动作的美。是心灵美在外在行伪上的表现。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为五讲四美三热爱运动的“四美”之一。
- 39、华伪: 1.虚浮诈伪。
- 40、积伪:谓累积人的作为。伪﹐人为。
- 41、浅伪:谓内容肤浅而不可靠。
- 42、空伪: 1.谓徒有虚名。
- 43、南伪: 1.亦作"南为"﹑"南伪"﹑"南伪"。指夏时耕作及劝农等事。 2.南方主夏属火,炎帝所司。因用以借称火神。
- 44、轻伪:轻薄诈伪。
- 45、情伪: 真假;真诚与虚伪。 犹虚实。 弊病。
- 46、世伪:世间的虚假浮华。
- 47、树伪:作假。
- 48、遂伪:饰伪,作假。
- 49、污伪:污邪诈伪。
- 50、诬伪: 1.指虚假不实之词。
- 51、邪伪:邪恶诈伪。
- 52、凶伪:凶恶诈伪。
- 53、虚伪: 虚伪xūwěi (1) 虚假,不真实 例 虚伪的眼泪 英 sham;false;hypocritical
- 54、厌伪: 对奸邪巧伪感到满意。
- 55、祅伪: 1.邪恶虚妄。
- 56、妖伪: 1.犹妖讹。怪诞乖谬。 2.指怪诞乖谬的行为。
- 57、邀伪:犹言弄虚作假。
- 58、淫伪: 犹言弄虚作假。
- 59、隐伪: 1.不为人知的奸伪之事。
- 60、杂伪:驳杂不纯。亦指伪造之物。
- 61、诈伪:弄虚作假﹐伪装假冒。巧诈虚伪。
- 62、真伪:真假。
- 63、智伪:智巧伪行。
- 64、众伪:种种假象。
- 65、作伪: 作伪zuòwěi (1) 制造假的来冒充真的(多指文物、著作等) 英 fake(works of art,cultural relics,etc.);forge;make an imitation (2) 弄虚作假 英 falsify;practice fraud
- 66、酢伪:欺诈。酢,通"诈"。
- 67、防伪:(动)防止伪造:~标志|~商标。
- 68、不辨真伪:辨:辨别。分辨不清真假。
- 69、难辨真伪:是真假难分的意思
- 70、化性起伪:指变化先天的本性,兴起后天的人为。
- 71、朝真暮伪:朝:早晨。事情早上这样说晚上那样说,没有定说
- 72、曲尽情伪:形容表达的技巧很高明。
- 拼音wěi
- 注音ㄨㄟˇ
- 笔划6
- 繁体僞
- 五笔WYLY
- 五行木
基本释义
动词(1)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为,为亦声。本义:欺诈)(2) 同本义伪,诈也。——《说文》。徐锴曰:“伪者,人为之,非天真也。”无或诈伪淫巧。——《礼记·月令》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荀子·性恶篇》(3) 又如:伪诈(欺诈);伪怠(欺诈懈怠);伪服(骗居尊位);伪人(伪夫。伪善、诈伪之人);伪巧(诈伪奸滑);伪臣(诈伪之臣);伪民(诈伪的人);伪行(诈伪的行为)(4) 人为;矫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5) 伪装;假装然则舜伪喜者与?——《孟子·万章上》(6) 又如:伪廉(假装廉洁);伪行(假装出某种行为;假装);伪冒(假冒;冒充);伪从(假作同意);伪让(假意谦让)(7) 伪造,假作 。如:伪易(作假偷换);伪作(假造);伪从(假作同意)形容词(1) 虚假;不真实作伪主以行。——《礼记·曾子问》道恶乎隐而有真伪?——《庄子·齐物论》寄伪儿啼。——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古书之正伪。——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伪为屋券。——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家藏伪章。——清· 方苞《狱中杂记》(2) 又如:伪言(虚假的言论);伪名(假名);伪行(虚假的行为);伪命(虚假的命令);伪辞(虚假的言辞);伪态(虚伪的态度);伪意(虚假的心意);伪戾(诈伪乖戾);伪俗(诈伪的风气)(3) 非法;非正统且臣少事伪朝。——晋· 李密《陈情表》(4) 又如:伪政府;伪组织;伪庭(伪朝);伪师(僭伪、非正统政权的军队);伪国(僭伪之国);伪朝( 伪、非正统的王朝) [查看更多]
W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