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开头的词语

更多
  • 1、厥弛:摇动的样子。
  • 2、厥冷:中医学名词。手足厥冷,也叫“手足逆冷”、“四逆”。指手足四肢由下而上冷至肘膝的症状。
  • 3、厥阴:1.中医学名词。经脉名称之一。是阴气发展的最后阶段,开始重新向阳的方面转化的过程。包括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厥阴肝经。参阅《素问·至真要大论》,又《阴阳离合论》。 2.中医学名词。经穴名。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主治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咳嗽胸闷等。参阅《铜人腧穴针灸图经》。3.中医学名词。六经病之一。厥阴病为阴阳消长、邪正进退的重要关键,常出现寒热错杂的症候。上热下寒者,有消渴,胸脘部灼热疼痛,饥而不欲食,下利,吐蛔等证。厥热胜复者,可预测病情的进退,厥多热少为病进,厥少热多为病退。参阅汉张仲景《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4.九月和十月的代称。
  • 4、厥症: 厥症juézhèng (1) 泛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逾时苏醒的病症 英 syncope
  • 5、厥逆:1.中医学病症名。指手足厥冷。 2.中医学病症名。指胸腹剧痛,两足暴冷,烦而不能食,脉大小皆涩的病症。参阅《灵枢·癫狂》。 3.中医学病症名。指久久头痛的一种。参阅《素问·奇病论》。
  • 6、厥证:中医学病症名。泛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逾时苏醒的病症。有以六经脉形症立名的巨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之厥,见《素问.厥论》。又有暴厥﹑寒厥﹑热厥﹑尸厥﹑薄厥﹑煎厥等名称。见《素问.厥论》,又《大奇论》,又《生气通天论》等篇。也指四肢寒冷。见汉张仲景《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后来又有痰厥﹑食厥﹑气厥﹑血厥﹑蛔厥﹑暑厥之分。
  • 7、厥角:谓兽之角。厥,其。《书.泰誓中》:"百姓懔懔﹐若崩厥角。"孔颖达疏:"以畜兽为喻﹐民之怖惧﹐若似畜兽崩摧其角然。"《孟子.尽心下》:"若崩厥角稽首。"后因用"厥角"指以额触地。
  • 8、厥貉:春秋地名。在今河南省项城县西南。
  • 9、厥尾:短尾。
  • 10、厥昭:虫名。即蟩蛁,蜻蛉虫的别称。
  • 11、厥德:引申为修养道德,品行。
  • 12、厥象:失去知觉,不省人事
  • 13、厥明:明日。
  • 14、厥淀粉: “蕨淀粉”的样子看上去就是黑色的粉丝,它是从野生的蕨菜根里提炼出来的淀粉类做成的粉丝食品。
  • 15、厥功至伟:在某件事上,他的功劳很大。
  • 16、厥角稽首:厥角:叩头;稽首:叩头到底。古代最恭敬的礼节。
  • 17、厥义夐矣:意思是他们的意思(或者意义)就很远了。
  • 18、厥功甚伟:做到了相当伟大的功绩,难有人可比。

厥中间的词语

更多>>
  • 1、突厥文: 也称“鄂尔浑叶尼塞文”。因近世文献发现于蒙古鄂尔浑河、叶尼塞河流域,故名。公元6至10世纪,由突厥、回鹘、黠戛斯、骨利干等操突厥语的民族使用的一种拼音文字。可双向横写。
  • 2、食厥病: "厥症”有寒厥、热厥、尸厥、厥症等,是突然的意思。
  • 3、若崩厥角:像野兽折断了头角一样。比喻危惧不安的样子。叩头的声响像山崩一样。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 4、补厥挂漏:犹言补苴罅漏。
  • 5、大放厥词:原指极力铺陈辞藻,现指大发谬论(多含贬义)。
  • 6、大放厥辞: 大放厥辞dàfàng-juécí (1) 原指极力铺陈词藻。现指夸夸其谈,大发议论,有轻视之意 英 spout a stream of empty rhetoric;talk a great deal of nonsense
  • 7、大肆厥辞:铺张辞藻﹐大展文才。
  • 8、刁天厥地:勇悍,凶狠。
  • 9、诸厥固泄:各气逆兼见二便不通或泄泻的病证。
  • 10、下厥上竭: 基础理论名词。指少阴病误用汗法而致逆转的病机。
  • 11、克尽厥职: 能够做好其职务分内的事。如:你们能在紧急关头克尽厥职,我们非常钦佩。
  • 12、绳厥祖武:绳:继续;武:足迹。踏着祖先的足迹继续前进。比喻继承祖业。
  • 13、贻厥孙谋: 1.《书.五子之歌》:"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孔传:"贻,遗也。言仁及后世。"后遂以"贻厥孙谋"谓为子孙的将来作好安排。
  • 14、允执厥中:谓言行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
  • 15、小儿厥证: 病证名。指小儿真元虚,手足厥冷的证候。
  • 16、诒厥孙谋:诒:通“贻”,遗留;厥:其;孙:通“逊”,安顺。留下安定天下的谋略
  • 17、半拉厥子: 男性未成年人,或者青年男子,指代青年男子时一般带有轻蔑和不屑的情感。
  • 18、允厥执中:执中 zhízhōng 公平适中,不偏不倚执中之说
  • 19、诒厥之谋:诒:通“贻”,遗留;厥:其。留下安定天下的谋略。

厥结尾的词语

更多
  • 1、痹厥:肢体疼痛麻木之病。
  • 2、播厥: 1.播种。
  • 3、刁厥:勇悍,凶狠。
  • 4、杜厥: 1.犹杜绝。
  • 5、发厥:昏厥﹐失去知觉。
  • 6、愤厥:由于愤气郁结造成的痉挛昏厥。
  • 7、肝厥:病名。病发时状如癫痫。
  • 8、蛔厥: 1.亦作"蚘厥"。 2.蛔虫病。
  • 9、昏厥: 昏厥hūnjué (1) 因脑部贫血引起供氧不足而短时间失去知觉 例 昏厥过去 英 faint;swoon
  • 10、煎厥:发高烧而昏厥。
  • 11、歼厥:一种不好的行为。
  • 12、驚厥: 惊厥jīngjué (1) 四肢和面部肌肉阵发性抽搐,眼球上翻,神志不清的症状,多见于婴儿或幼儿 英 convulsion
  • 13、暴厥:突然昏厥。
  • 14、诒厥:语本《诗.大雅.文王有声》﹕'诒厥孙谋﹐以燕翼子。'后因以谓留给子孙。用以指子孙。
  • 15、寒厥: 中医病名。因阳虚阴盛而引起。症见四肢厥冷,严重的至于昏迷失去知觉。
  • 16、哕厥:唐代武官佩戴物之一。
  • 17、冷厥:犹昏厥。
  • 18、劣厥: 亦作“劣撅”。
  • 19、瞀厥: 1.昏厥;晕厥。
  • 20、末厥:宋时俗语。谓卑劣,卑贱。宋欧阳修《六一诗话》:"陶尚书谷尝曰:'尖檐帽子卑凡厮,短靿靴儿末厥兵。'末厥,亦当时话。"宋刘攽《中山诗话》:"今人呼秃尾狗为厥尾,衣之短后者亦曰厥。故欧公记陶尚书诗语'末厥兵',则此兵正谓未贼尔。"一说谓倔强凶悍。
  • 21、木厥:宋元俗语。倔强凶悍。
  • 22、气厥: 气厥qìjué (1) 失去知觉,呈昏迷状态 例 噩耗使老妈妈一时气厥 英 lose consciousness
  • 23、热厥:中医病名。因受邪热,阻碍阳气流通,而使手足逆冷的病。
  • 24、尸厥: 1.亦作"尸厥"。 2.病名。症状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 25、痰厥: 1.中医病症名。指因痰盛气闭而引起四肢厥冷﹐甚至昏厥的病症。
  • 26、突厥: 突厥Tūjué (1) 南北朝至唐朝我国西北地区民族。公元六世纪游牧于金山(今阿尔泰山),初属柔然族。西魏时首领土门连续败铁勃,破柔然,建立政权,东至辽海,西抵西海(咸海),北越贝加尔湖,南接阿姆河南,建立了官制,有立法,有文字。隋初分裂为东西两部,唐太宗贞观四年攻灭东突厥,显庆四年唐又灭西突厥,余部西迁中亚 英 Turks;a nationality in ancient China
  • 27、痿厥:痿弱气逆。
  • 28、痫厥:因癫痫发作而昏厥。
  • 29、贻厥: 1.指留传;遗留。语出《书.五子之歌》:"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孔传:"贻,遗也。言仁及后世。" 2.特指传位。 3.指子孙;后嗣。
  • 30、暈厥: 晕厥yūnjué (1) 昏厥。大脑广泛供血不足所致的暂时性意识丧失 例 已经晕厥过三次 英 syncope;faint
  • 31、惊厥: 惊厥jīngjué (1) 四肢和面部肌肉阵发性抽搐,眼球上翻,神志不清的症状,多见于婴儿或幼儿 英 convulsion
  • 32、晕厥: 晕厥yūnjué (1) 昏厥。大脑广泛供血不足所致的暂时性意识丧失 例 已经晕厥过三次 英 syncope;faint
  • 33、清厥:病状名,指清冷气逆;足逆冷
  • 34、暑厥:中暑患者出现神志昏迷、手足厥冷至肘膝部。
  • 35、大厥:属“中风”的病症。指中风卒倒,昏迷不醒的证候,与“厥证”昏倒不久即行复苏的症状有别。
  • 36、东突厥:古国名。北魏时建立的突厥政权,于隋开皇时分裂为东突厥﹑西突厥二国。东突厥地在我国北方,亦称北突厥。唐天宝三年为回纥所灭。参阅《新唐书.突厥传》。
  • 37、少阳厥: 六经厥之一。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厥组词,厥的组词,厥字怎么组词,厥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厥字组词的组词,其中厥字在开头的组词有18个,厥字在中间的组词有19个,厥字在结尾的组词有37个。
  • 拼音jué
  • 注音ㄐㄩㄝˊ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DUBW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形声。从厂(hǎn,山崖),欮(jué)声。本义:石块) 同本义厥,发石也。——《说文》相柳之所,抵厥为泽谿。——《山海经·海外北经》熒惑厥弛。——《汉书·李寻传》和之璧, 井里之厥也,玉人琢之,为天子宝。——《荀子》动词(1) 病名。指突然昏倒、手足逆冷等症凝于足者为厥。——《素问·六节藏象论》。注:“谓足逆冷也。”(2) 又如:厥冷(指突然晕倒或手足逆冷);厥逆(指突然晕倒或手足厥冷;久久的头痛)(3) “蹶”的古字。摔倒;挫败 。如:厥弛(摇动的样子)(4) 磕头;触碰若崩厥角稽首。——《孟子》(5) 又如:角犀厥地;厥角(叩头)(6) 短,缺是以汤武至尊严,不失肃祗; 舜在假典,顾省厥遗。——《史记》代词(1) 其;他的;她的思厥先祖父。——宋· 苏洵《六国论》将尽厥职焉。——明· 顾炎武《复庵记》(2) 又如:厥父;厥疾不疗;厥幸(其罪);厥罪惟均(其罪行是一样的)(3) 它的;他们的;它们的方命厥后。——《诗·商颂·玄鸟》(4) 又如:厥后因而,因此,于是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史记》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