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开头的词语

更多
  • 1、哭奠:哭吊祭奠。
  • 2、哭号:大声哭叫。
  • 3、哭嚎:大声哭叫。
  • 4、哭嫁:旧时地方民俗。嫁女时,家人或请人哭送,表示不忍女儿离去。
  • 5、哭谏:用哭的方式来劝导某人。
  • 6、哭泣: 哭泣kūqì (1) 有声称哭,无声称泣;泛指小声地哭 例 他们在一起哭泣 英 weep;cry
  • 7、哭诉: 哭诉kūsù (1) 哭着诉说或控诉 英 complain tearfully;accuse in tears
  • 8、哭丧:[ kū sāng ] :一种以哭的形式表达哀思的礼俗。 [ kū sang ] :〈动〉心里不痛快,脸上流露出不高兴的神色。
  • 9、哭穷: 哭穷kūqióng (1) 向别人诉说自己穷困,多指向人装穷 英 verbally complain of one's poverty;go about telling people how hard up one is;complain of being hard up
  • 10、哭庭:春秋楚国伍员,因家族被楚王诛灭而奔吴,谓其友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包胥曰:"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后伍率吴兵破楚,申包胥乞师于秦。秦王不许。申"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絶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为所感,遂救楚。事见《左传.定公四年》。后世以"哭庭"为请兵抒国难之典。
  • 11、哭临:帝后死丧,集众定时举哀叫哭临。 泛称人死后集众举哀或至灵前吊祭。
  • 12、哭灵: 哭灵kūlíng (1) 在死者灵柩或灵位前痛哭 英 weep or cry before the bier
  • 13、哭鸟:啼声如哭的鸟,如鸱鸺。
  • 14、哭庙:清代皇帝死后,地方官吏士绅到万寿宫或庙宇等处哭奠,称哭庙。
  • 15、哭脸: 哭脸kūliǎn (1) 〈方〉哭 英 weep (2) 哭鼻子 英 snivel
  • 16、哭竹:相传三国吴孟宗母嗜食笋,值冬无笋,宗入竹林悲泣哀叹,忽见有笋生出,得以供母。事见《三国志.吴志.孙晧传》裴松之注引《楚国先贤传》。
  • 17、哭主:即苦主。命案中被害人的家属。
  • 18、哭踊:丧礼仪节。边哭边顿足。
  • 19、哭腔: 戏曲演唱中表示哭泣的行腔。
  • 20、哭鼻:哭(含诙谐意):输了不许哭鼻子。
  • 21、哭啼:哭哭啼啼 kūkū-títí 不间断地哭泣
  • 22、哭丧棒: 哭丧棒kūsāngbàng (1) 旧时在为父母发丧时,“孝子”须手扶一根“孝杖”,以表示悲痛难支 英 the stick held for support by a son in funeral procession
  • 23、哭鼻子: 哭鼻子kū bízi (1) 口∶哭(含诙谐意) 英 snivel
  • 24、哭丧棍: 见“哭丧棒 ”。
  • 25、哭唧唧: 就是说爱哭闹,整天哭哭啼啼的,这个词语偏向于贬义,就是有点让人讨厌的意思。
  • 26、哭秦庭:春秋楚国伍员,因家族被楚王诛灭而奔吴,谓其友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包胥曰:"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后伍率吴兵破楚,申包胥乞师于秦。秦王不许。申"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絶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为所感,遂救楚。事见《左传.定公四年》。后世以"哭秦庭"为请兵抒国难之典。
  • 27、哭丧脸: 形容不高兴或神情沮丧的面孔。 比喻阴天。
  • 28、哭昭陵:唐制,臣民有冤者,可到昭陵(太宗墓)哭诉。唐李洞逸句:"公道此时如不得,昭陵恸哭一生休。"后因以"哭昭陵"为哭诉冤恨之典。
  • 29、哭道儿: 地方方言,俗语。哭,因痛苦或悲哀而流泪发声;哭道儿,指专门为丧事家属在出殡送葬时嚎啕大哭的人。
  • 30、哭秋风: 哭秋风kū qiūfēng (1) 悲秋,对着秋风哭泣。 英 to feel sad with the coming of autumn
  • 31、哭作猫: 江、浙、沪一带方言,形容词。
  • 32、哭眼擦泪:为哭着诉说或控诉,形容哭哭啼啼。
  • 33、哭爹喊娘:既哭爹,又喊娘。鬼哭狼嚎,十分狼狈的场景。
  • 34、哭天喊地:对着天地痛哭喊叫。形容极其悲痛。
  • 35、哭笑不得: 哭笑不得kūxiào-bùdé (1) 形容既令人难受又令人发笑 例 看这种节目,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英 find sth.both funny and annoying;be at a loss whether to cry or laugh
  • 36、哭丧着脸: 哭丧着脸kūsangzhe liǎn (1) 脸上表现出不高兴的样子 英 put on a long face;wear a long face;go around with a long face
  • 37、哭哭啼啼: [ kū kū tí tí ] : 〈动〉哭个没完没了。 [ kū ku tí tí ] : kū kū tí tí的又音。义同“哭哭啼啼kū kū tí tí”。
  • 38、哭天抹泪: 哭天抹泪kūtiān-mǒlèi (1) 哭哭啼啼的样子(含厌恶意) 例 她动不动就哭天抹泪 英 wail and whine
  • 39、哭天抢地:指嘴里喊着天,头撞着地大声哭叫。
  • 40、哭笑无常:一会哭一会笑,形容人的情绪受外在客观影响大,非常容易波动。
  • 41、哭眼抹泪:谓哭泣。
  • 42、哭岐泣练:指人的本质原本相同,只是由于受外来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了差异。

哭中间的词语

更多>>
  • 1、生哭人: 1.詈词。对活着的人哭丧。意谓纠缠,找麻烦。
  • 2、大哭仔: 浙江南部,福建北部客家闽南话胖子的音译,在讲客家闽南话的地带泛指大胖子的意思。
  • 3、见哭兴悲:见别人哭泣而引起自己的悲伤。谓产生同情心
  • 4、鬼哭天愁:形容悲惨凄凉。
  • 5、鬼哭神愁:形容惊恐忧愁。
  • 6、鬼哭狼嚎: 鬼哭狼嚎guǐkū-lángháo (1) 似鬼哭泣,如狼嚎叫。形容惨凄的哭声或悲凉的场景 例 将士们怀着破釜沉舟的决心,英勇地冲向敌人,一场激战,只杀得天昏地暗,鬼哭狼嚎 例 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井冈翠竹》 英 cry and whine;mail like ghosts and howl like wolves;set up terrifying cries and howls
  • 7、鬼哭狼嗥:形容哭叫悲惨凄厉。 形容声音大而杂乱,令人惊恐。
  • 8、鬼哭神惊:形容极度惊恐。
  • 9、鬼哭神号:形容哭叫悲惨凄厉。形容声音大而杂乱,令人惊恐。
  • 10、鬼哭粟飞:传说苍颉造字,惊天动地,天雨粟,鬼夜哭。
  • 11、鬼哭神嚎:形容凄厉恐怖的声音。
  • 12、猫哭耗子:  同“猫哭老鼠 ”。
  • 13、伯乐哭骥:伯乐 Bólè[Bole,the horse connoiseur] 相传春秋时秦国人,名孙阳以善相马著称。现在引申为善于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伯乐”不但指个人,还可以用于集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唐· 韩愈《杂说》
  • 14、猫哭老鼠: 猫哭老鼠māokū-lǎoshǔ (1) 比喻假慈悲,伪装同情 例 不要猫哭老鼠了,我问你,你今晚咋个把他逼来跳水的? 英 It is sheer hyprocricy for the cat to cry over the death of mouse;shed crocodile tears
  • 15、鸟哭猿啼:泛指禽兽悲鸣。形容悲凉的情景。
  • 16、湿哭干啼:哭哭啼啼。
  • 17、啼天哭地:形容非常悲惨。
  • 18、啼啼哭哭:哭泣不止。
  • 19、啼哭郎君:讥办事无能,只知啼哭了事者。
  • 20、痛哭流涕: 痛哭流涕tòngkū-liútì (1) 尽情大哭,感伤悲愤至极 英 cry one's eyes out;cry one's heart out
  • 21、恸哭流涕:非常伤痛悲伤。
  • 22、二黄哭板: 京剧音韵指的是京剧独特的语音系统。有的书称京剧音韵为京剧字韵,大体都是指京剧语音系统的意思。
  • 23、号天哭地:  哭喊着天地。形容极为冤苦或悲痛。
  • 24、欲哭无泪: 欲哭无泪,读音yù kū wú lèi,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想哭可是没有泪水、哭不出来。
  • 25、辟踊哭泣: 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衰绖管屦,辟踊哭泣,所以谕哀也。”
  • 26、湿哭乾啼:哭哭啼啼。清赵翼 《七十自述》诗:“ 羲之 乐死从今定,湿哭乾啼总不知。”参见“ 乾啼湿哭 ”。
  • 27、一路哭声:路:宋代的行政区域名。在一个地区内,到处是老百姓的哭声。比喻一个地区的百姓因遭受灾难而痛苦。
  • 28、猫儿哭鼠:比喻假慈悲,伪装同情。
  • 29、擗踊哭泣:擗:以手拍击胸膛;踊:用脚顿地。捶着胸跺着脚大哭。形容极度哀伤地痛哭
  • 30、卧冰哭竹:卧冰:晋王祥卧冰求鱼事母;哭竹:楚人孟宗天寒求笋。指对父母十分孝顺。
  • 31、鬼哭狼号:形容哭叫声非常凄惨哀愁。
  • 32、暴风哭泣: 形容很夸张很大程度上的哭泣。
  • 33、羊昙哭西州: 指晋羊昙感旧兴悲哭悼舅谢安事。表示感旧兴悲﹑悼亡故人之情。
  • 34、詈猎师而哭虎:责骂打死猛虎的猎手而为猛虎的死痛哭。喻颠倒是非﹐责善怜恶。
  • 35、歌于斯,哭于斯:歌唱在这里,哭泣在这里。指安居的家宅。
  • 36、一哭二闹三上吊: 形容女孩向男友耍泼或者撒娇。
  • 37、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比喻提出多次要求或者要求强烈的单位或下属能得到更多的照顾。

哭结尾的词语

更多
  • 1、哀哭:悲伤地哭泣,痛哭。
  • 2、悲哭:悲痛号哭。
  • 3、代哭:谓古代举丧时,服丧者依次更替号哭,以免丧主过哀而伤身。
  • 4、吊哭:吊祭且哀哭之。
  • 5、反哭:古代丧葬仪式之一。安葬后,丧主捧神主归而哭。
  • 6、抚哭:抚尸哀哭。
  • 7、干哭: 干哭gānkū (1) 没有眼泪的哭 英 cry without tears
  • 8、歌哭:既歌又哭。常用以表示强烈的感情。
  • 9、归哭: 谓回家奔丧。
  • 10、号哭: 痛哭。
  • 11、嚎哭: 嚎哭háokū (1) 大哭 例 那男孩的手指被门夹了一下,嚎哭起来 英 wail (2) 以痛哭哀悼或哀诉 例 嚎哭得像失去理智的老太婆一样 英 keen
  • 12、惊哭:受惊而哭泣。
  • 13、绝哭:悲痛哭泣。谓伤心之极。
  • 14、长哭: 1.大哭。
  • 15、助哭:旧俗,客来灵前吊丧,丧主命人号哭以助哀,谓之助哭。
  • 16、卒哭:古代丧礼,百日祭后,止无时之哭,变为朝夕一哭,名为卒哭。
  • 17、行哭:放声哭;且行且哭。
  • 18、巷哭:在里巷中聚哭。旧时常用作称颂官吏生前有善政者。
  • 19、节哭:犹节哀。
  • 20、陪哭: 陪哭péikū (1) 为他人助行哭礼。也称“代哭” 英 hired wailers
  • 21、泣哭:哭泣。
  • 22、丧哭:谓遭亲丧而哭泣致哀。
  • 23、送哭:谓哀哭而送葬。
  • 24、袒哭:袒左痛哭。古代哀悼死者的一种表示。
  • 25、叹哭:叹息痛哭。
  • 26、啼哭: 啼哭tíkū (1) 放声地哭 英 weep aloud;cry;wail
  • 27、痛哭: 痛哭tòngkū (1) 尽情地哭 英 cry bitterly;wail
  • 28、邪哭: 1.谓心伤的人无故而哭。
  • 29、止哭: 将祭时止住哭声。古代祭礼中的仪节。
  • 30、拗哭:幼儿数日内啼哭不止。
  • 31、恸哭: 恸哭tòngkū (1) 放声痛哭,号哭 例 听见青年和老人抽泣和恸哭 例 宫中皆恸哭。——唐·李朝威《柳毅传》 例 捧诏恸哭。——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英 wail;cry one's heart out
  • 32、絶哭: 词语解释絶哭[ jué kū ]⒈  悲痛哭泣。谓伤心之极。
  • 33、鬼夜哭:传说仓颉造字时鬼怕为书文所劾﹐因而夜哭。
  • 34、杨朱哭:临歧路而哭。
  • 35、一家哭: 宋·范仲淹为相,锐意改革吏治,取诸路监司名册,将不称职者姓名一笔勾去。
  • 36、一路哭: 宋·范仲淹为相,锐意改革吏治,取诸路监司名册,将不称职者姓名一笔勾去。
  • 37、穷途哭: 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怮哭而反。”后遂以“穷途哭”等喻指对世事极度悲观。
  • 38、曼声哀哭: 就是拉长声音伤心地哭的意思。
  • 39、抱头痛哭:指十分伤心或感动,抱头大哭。
  • 40、抱头大哭: 抱头大哭bàotóu-dàkū (1) 谓伤心或感动之极,彼此相抱大哭。亦作“抱头痛哭” 英 weep in each other's arms
  • 41、国昌假哭: 形容一个人为了收割好处,无所不用其极,,被看穿什么都不会之后,只好装哭,刷存在感。
  • 42、神愁鬼哭:形容十分愁苦凄惨。
  • 43、长歌当哭: 长歌当哭chánggē-dàngkū (1) 以放声歌唱代替痛哭,指用诗文排解心中的悲哀愤懑之情 英 take the loud singing as wailing
  • 44、干啼湿哭:犹言哭哭啼啼。
  • 45、号啕大哭:大声哭泣。
  • 46、号咷大哭:号咷:也写作“嚎啕”,大声哭叫。形容放声大哭。
  • 47、行号巷哭:在大路上﹑在里巷中号呼痛哭。形容悲痛之极。
  • 48、街号巷哭:号哭于大街小巷。形容悲痛至极。
  • 49、狼号鬼哭: 狼号鬼哭lángháo-guǐkū (1) 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惨 英 pathetic cries (2) 亦作“鬼哭狼嚎”
  • 50、神号鬼哭: 形容哭声非常凄厉悲惨。 亦作:神嚎鬼哭 、神号鬼泣
  • 51、嚎啕大哭: 嚎啕大哭háotáo-dàkū (1) 大声哭叫 例 他颓然地躺在安乐椅上,情不自禁地嚎啕大哭 英 cry one’s eyes out;wail
  • 52、神嚎鬼哭:形容凄厉恐怖的声音。
  • 53、悬壶代哭: 1.古代国君的丧礼之一。壶,漏壶。语本《礼记.丧大记》:"君丧,虞人出木角,狄人出壶,雍人出鼎,司马县之,乃官代哭。大夫官代哭不县壶。"郑玄注:"代,更也。未殡,哭不絶声,为其罢倦,既小敛,可以为漏刻分时而更哭也。"
  • 54、牛衣夜哭:牛衣:用草或麻编成的给牛御寒、遮雨的东西。睡在牛衣里,相对着哭泣。比喻夫妻共守贫寒。亦形容寒士贫居困厄的凄凉之态。
  • 55、秦庭之哭:春秋时﹐吴国进攻楚国﹐楚臣申包胥奉命到秦国求援﹐在秦庭倚墙而哭﹐历七日夜哭声不绝﹐秦王遂出兵援楚。见《左传.定公四年》。后用为乞求别人援救之典。
  • 56、穷途之哭: 《晋书•阮籍传》:“﹝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返。”
  • 57、神母夜哭: 1.见"神母夜号"。
  • 58、唐衢痛哭:唐衢,唐中叶诗人,屡应进士试,不第。所作诗意多伤感。见人诗文有所悲叹者,读后必哭。尝游太原,预友人宴,酒酣言事,失声大哭。时人称唐衢善哭。事见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白居易《伤唐衢》诗二首﹑《旧唐书.唐衢传》。后用为伤时失意之典。
  • 59、西台痛哭:宋末文天祥抗元失败被害。八年后, 谢翱与友人登西台痛哭致祭,并作《登西台恸哭记》以记其事。后用以称亡国之痛。见“西臺痛哭”。
  • 60、昼吟宵哭: 昼夜哀叹、哭泣。
  • 61、号啕痛哭:放声大哭。
  • 62、失声痛哭:因为过度悲痛而痛哭。
  • 63、蛤蟆夜哭:蛤蟆于夜晚哭泣。形容毫无根据诬陷好人。
  • 64、一路之哭: 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参政范文正公》:“富弼曰:‘十二丈则是一笔,焉知一家哭耶!’仲淹曰:‘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耶!’” 今之当道曾不念此,其人进士也,则容养不问,使肆于民上,不惜一路之哭而惜~。 ★明·陆粲《去积弊以振作人材疏》
  • 65、包胥之哭:包胥:春秋时楚国大臣申包胥。比喻到别国哀求援兵
  • 66、掩面而哭:遮挡着面孔哭泣。
  • 67、干涕湿哭:哭哭啼啼。
  • 68、放声大哭:号咷:也写作“嚎啕”,大声哭叫。形容放声大哭。
  • 69、流涕痛哭:形容伤心到极点
  • 70、长歌代哭:长歌:放声歌咏,借指写诗文。用放声歌咏来代替痛哭泣,借以抒发胸中的悲愤
  • 71、生毋相见,死毋相哭: 词语解释生毋相见,死毋相哭[ shēng wú xiāng jiàn,sǐ wú xiāng kū ]⒈  活不见面,死不临丧。表示决绝。引证解释⒈  活不见面,死不临丧。表示决绝。引《公羊传·隐公三年》:“宣公 死, 繆公 立, 繆公 逐其二子 庄公冯 与 左师勃,曰:‘尔为吾子,生毋相见,死毋相哭。’”何休 注:“所以远絶之。”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哭组词,哭的组词,哭字怎么组词,哭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哭字组词的组词,其中哭字在开头的组词有42个,哭字在中间的组词有37个,哭字在结尾的组词有71个。
  • 拼音
  • 注音ㄎㄨ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KKDU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xuān),表示号呼;中间象一人擗踊的样子。本义:悲痛出声,声泪俱下)(2) 同本义(有声有泪)哭,哀声也。——《说文》哭声震天动地。——张博《五人墓碑记》秦伯素服郊次,向师而哭。——《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苛政猛于虎》(3) 又如:哭哭嘶嘶(边哭边喊);哭唠叨(方言。边哭边诉说);哭踊(哭泣踊跳。为古代丧礼的一种仪节);哭临(到现场啼哭。古代帝王的丧事,往往集众举哀叫哭临)(4)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则哭以厌之。——《汉书·王莽传》。注:“哭 者所以告哀也。”(5) 又如:哭先祖(6) 歌昔雍门子以哭见于 孟尝君。——《淮南子·览冥训》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