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开头的词语
更多- 1、宣隘:谓声音的高下抑扬。
- 2、宣备:尽备;完备。古人书信末尾常用"不宣备",犹云不一一细说。
- 3、宣辨:清楚地分辨。
- 4、宣播:广泛传播或宣扬。
- 5、宣茶:谓皇帝召见大臣时赐茶。
- 6、宣畅:宣扬;传布。舒散;抒发。流畅。
- 7、宣畼:宣扬;传布。舒散;抒发。流畅。
- 8、宣鬯:宣畅。鬯,通"畅"。
- 9、宣承:谓承奉宣扬。
- 10、宣勅: 1.亦作"宣敕"。亦作"宣勅"。 2.发布命令。 3.宣与敕。为国家任命或调遣官员的正式文书。
- 11、宣勑: 1.亦作"宣敕"。亦作"宣勅"。 2.发布命令。 3.宣与敕。为国家任命或调遣官员的正式文书。
- 12、宣敕: 1.亦作"宣敕"。亦作"宣勅"。 2.发布命令。 3.宣与敕。为国家任命或调遣官员的正式文书。
- 13、宣赐:谓帝王赏赐。
- 14、宣慈:本谓博闻慈爱。后泛指博爱众人。
- 15、宣答:群臣奉表庆贺或朝见皇帝,皇帝使近臣答以制词,称为"宣答"。
- 16、宣导: 宣导xuāndǎo (1) 疏通,引导 英 try to persuade
- 17、宣讀: 宣读xuāndú (1) 当众朗读 例 向记者宣读一项声明 英 read out (in public)
- 18、宣夺:谓由帝王定夺。
- 19、宣防: 1.亦作"宣防"。 2.宫名。西汉元光中,黄河决口于瓠子,二十余年不能堵塞,汉武帝亲临决口处,发卒数万人,并命群臣负薪以填,功成之后,筑宫其上,名为宣防宫。见《史记.河渠书》。《汉书.沟洫志》作"宣防"。故址在今河南濮阳县境。 3.借指该处之黄河水。 4.泛指防河治水。
- 20、宣付:宋元以来谓皇帝的诏令交付外廷官署办理。 明令交付。
- 21、宣父:对孔子的尊称。唐贞观十一年诏尊孔子为宣父。
- 22、宣抚: 朝廷派遣大臣赴某一地区传达皇帝命令并安抚军民、处置事宜,称为“宣抚”。
- 23、宣敷:讲说,敷陈。
- 24、宣港:在航运业务中,货方在船舶驶离装货港还未抵达卸货港或目的港,或者未指定卸货港或目的港的情况下,以书面形式通知船方(或船长)明确的卸货港或目的港的行为。
- 25、宣毫:指宣城所产的毛笔。
- 26、宣弘:宣扬,光大。
- 27、宣唤:帝王下令宣召﹑传唤。
- 28、宣徽: 宣徽院的简称。
- 29、宣惠:普施惠爱。
- 30、宣绩:谓建树功绩。
- 31、宣辑:谓招安。
- 32、宣讲: 宣讲xuānjiǎng (1) 诵读讲解 例 牧师宣讲教义 英 preach (2) 对众宣传讲述 例 宣讲这个地区(的好处) 英 expplain and publicize
- 33、宣骄:骄奢。
- 34、宣介:宣传介绍、宣传推介。
- 35、宣捷:宣布胜利的消息。
- 36、宣究: 1.完备;详尽。 2.穷尽。谓深入推求。 3.泛指推求研究。
- 37、宣卷:元﹑明﹑清时,僧徒讲唱宝卷,称为宣卷。 指由宝卷发展而来,至清代形成的一种曲艺形式。原来专唱佛教故事,后来渐以演民间传说故事为主。
- 38、宣考:普遍推求。
- 39、宣朗:彰明;明朗。
- 40、宣燎:明亮的火炬。
- 41、宣烈:南朝宋舞名。
- 42、宣漏:泄露。
- 43、宣炉:明朝宣德年间铸造的铜质香炉。省称"宣炉"。由于铜经过精炼,又加进一些金银等贵重金属,色泽极为美观,成为明代一种著名的美术工艺品。炉,也写作"炉"。
- 44、宣鑪: 见“宣德炉 ”。
- 45、宣募:公开招募。
- 46、宣尼:汉平帝元始元年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后因称孔子为宣尼。
- 47、宣排:数说责备。
- 48、宣牌: 1.宋代,诸王﹑节度﹑观察使﹑州府﹑军﹑监﹑县印,皆有铜牌,谓之"宣牌"。由朝廷授给,以证明官职身份。元代略同。 2.即檄牌。宋代用于速递文书,以为凭证。
- 49、宣判: 宣判xuānpàn (1) 法庭向当事人宣布判决结果 例 那个案件这几天就要宣判了 英 pronounce judgment;give decision in a case
- 50、宣洽: 1.普遍沾溉。 2.普遍和协。
- 51、宣请:下诏召请。
- 52、宣劝: 1.敦促劝勉。 2.指皇帝赐酒劝饮。
- 53、宣染: 宣染xuānrǎn (1) 着力宣传(新闻故事、特写、或其他新闻项目) 例 报界…把此事尽量地加以宣染 英 play
- 54、宣赦:宣布赦书。
- 55、宣示:1.显示;展示。 2.宣布;公布。 3.宣扬。4.晓谕;揭明。
- 56、宣誓: 宣誓xuānshì (1) 参加某一组织或任职时在一定的仪式中说出表示忠诚和决心的话 例 当众宣誓 英 take an oath;swear an oath;make a pledge
- 57、宣授: 1.宣布和授予。 2.指用皇帝制书的形式委命官职。 3.传授。
- 58、宣述: 1.表述;描叙。 2.犹宣讲。
- 59、宣锁:宋制,凡拟草除授宰执及重要事项的制诏,由天子当晩宣召当直翰林学士官面谕,归院后,令内侍锁学士院,禁人出入。天明前呈送皇帝,俟当日晨交中书授舍人宣读后,方可开院。合称"宣锁"。见《宋史.职官志二》。
- 60、宣坛:做道场用的诵经台。
- 61、宣帖:又称宣札。宋代颁给军校的委任状,持此可依照恩例升补官职。
- 62、宣吐:宣读,当众朗读。
- 63、宣腿:云南省宣威县出产的火腿。也叫宣威腿或云腿。
- 64、宣威:宣扬威力。
- 65、宣慰: 谓大臣代表皇帝视察某一地区,宣扬政令,安抚百姓。
- 66、宣锡:宣赐。指皇帝赏赐。
- 67、宣写:抒写。
- 68、宣协:宣扬协和。
- 69、宣榭:古代建筑于土台上的厅堂,为讲武临观之所。
- 70、宣序:全面安排。
- 71、宣泄: 宣泄xuānxiè (1) 当众发泄以引起注意 例 他对愿意听的人宣泄了他的愤怒 英 blaze (2) 使积水流出去 例 低洼地区由于雨水无法宣泄,往往造成内涝 英 lead off (liquids)
- 72、宣布: 宣布xuānbù (1) 公之于众 例 宣布大赦 英 declare;proclaim;announce
- 73、宣告: 宣告xuāngào (1) 宣布,告知 例 宣告10月1日为国庆节 英 declare;proclaim
- 74、宣言: 宣言xuānyán (1)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英 declaration manifesto;proclamation;pronouncement (2) 扬言,宣扬 英 claim;spread abroad;publicize
- 75、宣室: 1.古代宫殿名。殷代宫名。 2.古代宫殿名。指汉代未央宫中之宣室殿。 3.泛指帝王所居的正室。
- 76、宣扬: 宣扬xuānyáng (1) 广泛传布,传扬;亦指张扬于外 英 publicize;propagate;advocate;preach
- 77、宣称: 宣称xuānchēng (1) 公开表示 例 这家报纸宣称它是拥护政府政策的 英 assert;declare;profess
- 78、宣哲:明哲;明智。
- 79、宣风:宣扬风教德化。
- 80、宣臻:谓遍及。
- 81、宣谕: 宣布命令;晓谕。
- 82、宣赞: 参见:宣赞 ,宣赞
- 83、宣疏:诵读祝祷文。
- 84、宣紙: 宣纸xuānzhǐ (1) 出产于安徽宣城、泾县的一种绵软坚韧的纸张,不容易破裂,吸墨均匀,一向为书画家所珍爱 英 Xuan paper
- 85、宣源:宣示源头。
- 86、宣和: 疏通调和。 借称宋·徽宗·赵佶。
- 87、宣淫:亦作'宣淫'。公然淫乱,毫无避忌。
- 88、宣力:效力;尽力。
- 89、宣麻:唐宋拜相命将,用白麻纸写诏书公布于朝,称为"宣麻"。后遂以为诏拜将相之称。《新唐书.百官志一》:"开元二十六年,又改翰林供奉为学士,别置学士院,专掌内命。凡拜将相,号令征伐,皆用白麻。"
- 90、宣化:传布君命,教化百姓。
- 91、宣圣:汉平帝元始元年谥孔子为褒成宣公。此后历代王朝皆尊孔子为圣人,诗文中多称为'宣圣'。
- 92、宣腾: 1.宣示传达。 2.北方方言。犹膨胀。
- 93、宣华:鲜明的花色。
- 94、宣政: 宣扬政教。 唐·长安宫殿名。在大明宫内,凡隆重仪式,多于此举行。 宋徽宗年号政和、宣和的并称。亦借指宋徽宗。
- 95、宣振:宣扬和振作。
- 96、宣展:舒畅,舒展。
- 97、宣翼:辅佐。
- 98、宣发:疏导发散。
- 99、宣明: 1.公开表明,毫无隐瞒。 2.显明,毫无遮蔽。 3.谓使显明。 4.宣扬,显扬。 5.宫殿名。西汉时宣明殿在长安未央宫东,见《三辅黄图》卷三。东汉时洛阳亦建有宣明殿。 6.里名。
- 100、宣报:通告;向群众报告。
宣中间的词语
更多>>- 1、仿宣纸:一种仿照宣纸的工艺做成的纸。
- 2、孔宣父:旧时对孔子的尊称。
- 3、盛宣怀: (1844-1916)清末官员。江苏武进人。秀才出身。协助李鸿章办洋务,历任轮船招商局督办、中国电报局总办。先后经办一些工矿企业,并成立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曾出卖铁路和矿山利权。1911年任邮传部尚书,与外国银行团签订湖广铁路借款合同,激起铁路风潮。武昌起义后被革职。
- 4、白宣帽:白色高帽。旧时迷信谓地府官吏所戴之帽。
- 5、我宣你: 就是台湾地方语言 我喜欢你 的意思。
- 6、谢宣城: 指南朝·齐·谢朓。
- 7、仲宣楼:即当阳县城楼,在今湖北省。汉王粲(字仲宣)于此楼作《登楼赋》,故称。后遂用为典故,借指诗人登临抒怀之处。
- 8、三宣堂: 民族英雄刘永福故居,刘永福在越南抗法战争中屡立奇功,被越南王封为三宣提督,其故居则据此命名。
- 9、空头宣敕: 1.即空名告身。
- 10、导欲宣淫:倡导情欲,宣泄淫乱之事。
- 11、独立宣言:英属北美各殖民地在独立运动中,由杰弗逊、富兰克林等五人起草,于西元一七七六年七月四日发布的宣言。殖民地从此脱离英国而独立,成为自由的合众国。
- 12、不宣而战: 不宣而战bùxuān’érzhàn (1) 意为不宣布开战,就突然发起进攻 英 start an undeclared war
- 13、徽宣水道: 沟通徽州与宣州的诸条河流。
- 14、空名宣头: 同“空3名告身”。
- 15、公开宣判:法院公开宣告判决
- 16、戎宣王尸: 传说为犬戎神名。
- 17、大肆宣传:极力宣传使大家知道。
- 18、大肆宣扬:毫无顾忌地大声向别人宣告。
- 19、照本宣科: 照本宣科zhàoběn-xuānkē (1) 形容只是死板地照本子念,不能结合实际,灵活发挥 英 read item by item from the text
- 20、昭宣中兴: 指的是西汉汉昭帝和汉宣帝时代(约为公元前87年至前48年),此时的西汉处于恢复性稳定及发展阶段。
- 21、八一宣言:即“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页。
- 22、人权宣言:全称《人权与公民权宣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纲领。1789年8月26日制宪会议通过。由序言和十七条组成。规定人生来平等,享有自由、财产、安全与反抗压迫的权利;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无罪推定原则;分权原则等。这些规定在同封建专制的斗争中起了积极作用。
- 23、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作于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
- 24、同盟会宣言:《同盟会宣言 》 又称《军政府宣言》。
- 25、至圣文宣王:孔子的谥号。详"至圣先师"。
- 26、解放黑奴宣言:指美国南北战争时颁布的废除奴隶制的宣言。由总统林肯以“战时措施”的方式于1862年9月发布。规定从次年1月1日起南部所有参加叛乱的蓄奴州的奴隶都获得解放,可以参加联邦军队。1865年美国国会修正宪法,正式宣布废除奴隶制。
- 27、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毛泽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所起草的政治宣言,1947年10月10日发出,亦称《双十宣言》。
- 28、蔡康永宣布退出《康熙来了》: 蔡康永与小S共同主持备受关注的台湾综艺节目《康熙来了》将近12年,蔡康永却于10月16日下午毫无预兆地发布微博,宣称将退出《康熙来了》。随后,小S表示没有蔡康永的“康熙”不完整,愿意与其共进退。之后,大S、高晓松、贾玲等发微博送祝福,众多网友表示不能接受,却也挥泪祝福。
- 29、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为国共合作抗日发表的宣言。193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国民党。《宣言》提出发动全民族抗战、实行民主政治和改善人民生活等三项基本要求,重申中共为实现国共合作的四项保证。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这个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宣结尾的词语
更多- 1、班宣:犹宣谕。
- 2、颁宣:谓逐个赐予。
- 3、笔宣:谓以文字表达。
- 4、布宣:传布宣扬。
- 5、鬯宣:畅达说明。鬯,通"畅"。
- 6、承宣:继承发扬。
- 7、帝宣: 1.指少昊氏。又称朱宣。 2.指皇帝的敕令。
- 8、藩宣: 1.比喻卫国重臣。语本《诗.大雅.崧高》:"四国于蕃,四方于宣。"马瑞辰通释:"'宣',当为'垣'之叚借……'四国于蕃,四方于宣'犹《板》之诗:'价人维藩,大师维垣'也。" 2.用以指藩国﹑藩镇。
- 9、奉宣:宣布帝王的命令。
- 10、辅宣:辅助并发扬。
- 11、敷宣: 1.传播,宣扬。
- 12、光宣: 1.犹发扬光大。
- 13、恢宣:广为发扬。
- 14、赍宣:谓持诏宣布君命。
- 15、讲宣:讲说宣导。
- 16、谨宣:敬谨宣谕。
- 17、究宣: 1.彻底了解。 2.详尽表述。
- 18、孔宣:即孔子。因唐代追谥为"文宣王",故称。
- 19、穆宣: 1.诚信公明。
- 20、披宣: 宣读。
- 21、述宣: 1.继承和发扬。 2.阐述;阐扬。
- 22、送宣:传送帝王宣诏的文书。
- 23、遐宣:远扬;普及。
- 24、白宣: 1.安徽宣城产的书画用纸。
- 25、不宣: 不显扬;不公开说出。 汉·杨修《答临淄侯笺》:“反答造次,不能宣备。”后以“不宣”谓不一一细说。旧时书信末尾常用此语。
- 26、单宣:宣纸品种之一。质较薄。
- 27、重宣:佛教语。谓教主说法告一段落,以偈颂重复概括精义。
- 28、传宣: 1.传达宣布。 2.指宣传。 3.传令宣召。 4.犹传扬。 5.传达号令的官吏。
- 29、道宣:称说;宣扬。
- 30、蕃宣:即藩垣。蕃,通"藩"。宣,通"垣"。本指藩篱与垣墙。引申为藩屏护卫。语本《诗.大雅.崧高》:"四国于蕃,四方于宣。"
- 31、风宣: 1.广泛传播。 2.风教广布。
- 32、夹宣:双层的宣纸。
- 33、降宣:降敕宣旨。
- 34、节宣:指或裁制或布散以调适之﹐使气不散漫﹐不壅闭。节制宣泄。
- 35、口宣: 1.口头宣布(帝王之命)。 2.一种慰劳臣下的简短诏令。 3.佛教语。谓对弟子之垂诫。
- 36、明宣: 大力宣扬。
- 37、朱宣:即少昊(皞)氏。传说中古部落首领名,亦称金天氏。
- 38、文宣:1.指孔子。 2.原四川人民出版社编审。
- 39、相宣: 1.互相映衬而显现。
- 40、泄宣:宣泄,宣露。
- 41、旬宣:周遍宣示。语本《诗.大雅.江汉》:"王命召虎,来旬来宣"。毛传:"旬,徧也"。
- 42、言宣:语言显露。 表达﹐表白。
- 43、翼宣: 1.辅佐宣扬。
- 44、彰宣:显扬﹐宣示。
- 45、昭宣: 明宣。
- 46、正宣: 唐制,诏令由中书省拟定,门下省进画,尚书省奉行。完备此项手续的宣命为正宣。以别于皇帝口谕、亲书或宫中径发而不通过外廷的敕书。
- 47、仲宣: 汉末文学家王粲的字,为“建安七子”之一。博学多识,文思敏捷,善诗赋,尤以《登楼赋》著称。
- 48、周宣:即周宣王。
- 49、自宣:表达自己的情意。
- 50、官宣: “官宣”从“官网”“官微”衍生而来,义为“官方宣布”。其“官方”指某种权利的拥有方。“官方”本指政府方面,如“官方人士”“官方消息”等,把个人、机构等非官方行为称为“官方”,也有强调其权威性、可靠性的意味。
- 51、义宣:宣者,晋陵人也。
- 52、陈宣:小说《水浒传》中田虎麾下头领。
- 53、玉版宣: 玉版宣yùbǎnxuān (1) 宣纸的一种,色白,质地坚厚 英 strong white Xuan paper
- 54、虎皮宣: 有浅色斑纹的红、黄、绿等色的宣纸。
- 55、秘而不宣: 秘而不宣mì’érbùxuān (1) 保守秘密,不对外宣布 英 keep sth. secret;hold sth.back;keep one's own council
- 56、九岛光宣:犹发扬光大。
- 57、肺气不宣: 不宣,是不能宣通的意思。
- 58、不可言宣: 犹不可言传。指只能心领神会,无法用言语来传达或传授。
- 59、密而不宣: 密而不宣mì’érbùxuān (1) 指官方封锁秘密而不宣告 例 密而不宣的任务 英 hush-hush
- 60、五色相宣:形容诗歌辞藻华丽。
- 61、心照不宣: 心照不宣xīnzhào-bùxuān (1) 照:默契,知晓。宣:公开说出。彼此心里都明白,不必说明 例 明白这一点,对于所谓“隐士”也就毫不诧异了,心照不宣,彼此都省事。——鲁迅《隐士》 英 implicit;have a tacit understanding
- 拼音xuān
- 注音ㄒㄩㄢ
- 笔划9
- 繁体宣
- 五笔PGJG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宀(mián),亘(xuán)声。“宀”与房屋有关。一说据甲骨文为云气舒卷自如之象。本义:帝王的宫殿)(2) 古代帝王的大室,古宫室名宣,天子宣室也。——《说文》。按,当训大室也。与宽略同。武王破纣牧野,杀之于宣室。——《淮南子·本经》。注:“宣室,殷宫名,一曰狱也。”受釐坐宣室。——《汉书·孝文纪》。注:“未央前正室也。”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李商隐《贾生》(3) 帝王的诏书黄宣去把团营押。——汤显祖《紫钗记》(4) 宣纸的简称尝至琉璃厂购玉版宣,以瓜子金抵其值。——《清朝野史大观》(5) 通“瑄”。璧玉璧大六寸,谓之宣。——《尔雅·释器》。注:“《汉书》所云瑄玉是也。”有秦嗣王敢用吉玉宣璧。——《双剑誃吉金文选·诅楚文》(6) 地名。古州名。治所在今安徽省宣城县(7) 明代宣府镇 ,驻所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旧宣化市)(8) 云南宣威的简称 。如:宣腿(9) 姓动词(1) 宣布。宣读日宣三德。——《书·皋谟》。传:“布也。”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 江陵。——《水经注·江水》肃宣 权旨。——《资治通鉴》(2) 又如:宣麻(宣谕任命将相的诏书。引申为朝廷任命);宣名(高声通报姓名);宣牌(宋,元时朝廷授给各级官吏以证明其官职身分的铜牌;也指宋代负责速递文书的吏员所带的木牌凭证,刻有吏员姓名和职务)(3) 放掉;漏掉节宣其气。——《左传·昭公元年》。注:“散也。”(4) 又如:宣腾(宣泄,膨胀)(5) 宣扬;宣传,广泛传播宣其德行。——《国语·晋语》廉君宣恶言。——《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6) 又如:宣坛(僧、道为演说教义进行法事活动所设的讲台);宣和(显示;弘扬);宣猷赞化(宣道弘法,赞美教化)(7) 传达,多用于传达帝王的诏命国王准奏,叫宣,把妖宣至金阶。——《西游记》(8) 又如:宣令(传达帝王的命令);宣命(传达皇帝的诏命);宣制(宣布帝王的诏命)(9) 抒写;表白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国语》(10) 又如:宣情(发抒情感);宣陶(抒发陶写)(11) 诵读 。如:宣卷(讲唱佛曲);宣讲;宣疏(诵读祝祷文);宣科(念诵);宣译(宣讲并翻译)(12) 通,疏通宣汾、 洮,障大泽。——《左传·昭公元年》(13) 又如:宣发(疏导发散)(14) 明白;了解民未知信,未宣其用。——《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形容词(1) 质地松软 。如:这个馒头真宣(2) 宽大,空敞用而不匮,广而不宣。——《左传》(3) 骄;骄奢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诗·小雅·鸿雁》(4) 明白的;明亮的 。如:宣华(鲜明的花色);宣燎(明亮的火炬);宣章(昭明,显彰)(5) 宽舒。如:宣展(舒畅;舒展);宽散(宽舒而松弛)(6) 周遍;普遍广延宣问,以考星度,未能雠也。——《汉书》(7) 又如:宣备(尽备,完备);宣饮(遍饮);宣游(遍游,周游);宣省(遍察);宣洽(普遍沾溉) [查看更多]
X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