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开头的词语

更多
  • 1、徵创:犹惩戒。 徵,通“ 惩 ”。 黄药眠 《五月歌》:“他们起来徵创了昏愦的官僚,演成了壮美的暴动。”
  • 2、徵赋:征收。《韩非子·显学》:“徵赋钱粟以实仓库、且以救饥饉备军旅也,而以上为贪。”
  • 3、徵稿: 征稿zhēnggǎo (1) 征集稿件 例 《临床荟萃》征稿通知 英 solicit
  • 4、徵候: 征候zhēnghòu (1) 发生某种情况的迹象 例 看不出一点可疑的征候 英 sign
  • 5、徵婚:公开征求配偶。
  • 6、徵贱:1. 谓寻找物价低贱处购货。 《史记·货殖列传》:“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徵贵,贵之徵贱,各劝其业,乐其事。” 2. 预示物价将低落。 明冯梦龙 《智囊补·明智·申屠蟠》:“物贵极徵贱,贱极徵贵,凡事皆然。至于极重,而不可復加,则其势必反趋于轻。”
  • 7、徵咎:灾祸的征兆。
  • 8、徵敛:亦作“ 徵歛 ”。 犹征收。《周礼·地官·里宰》:“以待有司之政令,而徵敛其财赋。” 唐元结 《舂陵行》:“供给岂不忧,徵敛又可悲。” 明刘基 《送别灯和尚还乡序》:“追呼徭役之可怜,诛求徵歛之无厌。皆足以累其身,愁其心。”参见“徵收 ”。||见“ 徵敛 ”。
  • 9、徵募: 征募zhēngmù (1)征招;召募 例 征募兵士 英 recruit
  • 10、徵聘: 征聘zhēngpìn (1) 招聘;用公告的方式聘请 例 征聘会计师 英 invite applications for jobs
  • 11、徵乞:求取。
  • 12、徵请:谓朝廷以礼聘请出仕。 清吴敏树 《与杨性农书》:“今之世,朝庭设科举以待士,士或伏处巖穴,养高名以待徵请。虽近於古,究之於义,则未然也。”
  • 13、徵授:征召授官。
  • 14、徵祥:征兆。亦特指祥兆。
  • 15、徵讯:召问。 《国语·晋语八》:“且吾子之心有出焉,可徵讯也。”韦昭 注:“徵,召也。讯,问也。”
  • 16、徵验:1. 证据;事实根据。 汉刘歆 《移让太常博士书》:“今上所考视,其为古文旧书,皆有徵验,外内相应,岂苟而已哉!” 南朝梁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 钟会 《檄蜀》,徵验甚明; 桓公 《檄胡》,观衅尤切。” 2. 应验;证实。 宋徐铉 《稽神录·建州狂僧》:“ 建州 有僧,不知其名,常如狂人,其所言动,多有徵验。” 清张惠言 《丁小疋<郑氏易注后定>序》:“余往尝疑 郑君 笺《诗》,以婚期尽仲夏以前,於经无所徵验。” 黄人 《<清文汇>序》:“一代无文,则一代学术思想,非附见於削青者,皆将晦翳澌熄而无可徵验,兹可恫焉。”
  • 17、徵庸:谓被征召任用。
  • 18、徵儥:招买。谓招徕顾客。《周礼.地官.司市》:"以量度成贾而征儥,以质剂结信而止讼。"郑玄注:"征,召也。儥,买也。物有定价,则买者来也。"贾公彦疏:"儥买之物贾定,则召买者来。故云征儥也。"一说卖货不相欺。见清俞樾《群经平议.周礼》"司市"。
  • 19、徵喻:引证比喻。
  • 20、徵债:收债。 《魏书·释老志》:“徵债之科,一準旧格。” 唐段成式 《酉阳杂俎·寺塔记上》:“ 韩干 , 蓝田 人,少时常为貰酒家送酒。 王右丞 兄弟未遇,每貰酒漫游, 干 常徵债於 王 家。”
  • 21、徵兆: 征兆zhēngzhào (1) 事先显露出来的迹象;征候 例 不祥的征兆 英 prognostication;omen
  • 22、徵租:征收租税。
  • 23、徵剥:征收剥削。 唐韩愈 《顺宗实录一》:“比年旱歉,先圣忧人,特詔逋科悉皆蠲免。而 实 敢肆诬罔,復令徵剥。”
  • 24、徵文: 征文zhēngwén (1) 公开征集诗文稿件 例 征文启事 英 solicit articles or essays (2) 以成文为依据 例 征文据法 英 foundation
  • 25、徵象: 征象zhēngxiàng (1) 征候 例 火山是地球有某种内在失调的征象 英 sign
  • 26、徵士:出征的士兵。
  • 27、徵实: 征实zhēngshí (1) 指田赋征收实物 英 levies in kind;impose grain levies
  • 28、徵集: 征集zhēngjí (1) 寻求收集 例 征集签名 英 collect (2) 国家依法调集 例 征集粮食 英 recruit
  • 29、徵问:征召询问。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今 淮南王 孙 建 ,材能高, 淮南王 王后 荼 、 荼 子太子 迁 常疾害 建 。 建 父 不害无罪,擅数捕繫,欲杀之。今 建 在,可徵问,具知 淮南 阴事。”
  • 30、徵拔:征召选拔。
  • 31、徵数:表示数目。南朝梁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契者,结也。上古纯质,结绳执契。今羌胡徵数,负贩记緡,其遗风歟!”
  • 32、徵贲:意思是征召诸侯聘问。
  • 33、徵起:征召起用。
  • 34、徵须:求取。北齐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世有魂神,示现梦想,或降童妾,或感妻孥,求索饮食,徵须福佑,亦为不少矣。”
  • 35、徵取:征收索取;征求取得。
  • 36、徵招:征召,征聘。
  • 37、徵迹:迹象。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第二章:“而《卜辞》中则确有多父多母之征迹。”
  • 38、徵发:谓征集调遣人力或物资。《史记·平準书》:“法既益严,吏多废免。兵革数动,民多买復及五大夫,徵发之士益鲜。” 晋干宝 《搜神记》卷五:“今年国家有大事,出三将军,分布徵发。” 宋陈师道 《后山丛谈》卷三:“自 五代 来, 契丹 岁压境,及中国徵发,即引去。” 清杭世骏 《质疑·诸史》:“观《周礼·大司徒》比閭族党之法,以及车马甲兵力役追胥,种种徵发,皆出於井田。” 巴金 《长生塔》:“就从这天起征发的命令下来了,成千成百的‘贱民’络绎不绝地象囚犯一般从山中、从海边给押到京城里来。”
  • 39、徵痛:谓受惩罚,遭痛苦。征,通"惩"。
  • 40、徵拜:征召授官。
  • 41、徵言:验证言辞。
  • 42、徵使:征召的使者。
  • 43、徵命: 1.征召﹑命令。 2.指征召的命令。
  • 44、徵信:考核证实;取信,凭信。
  • 45、徵考:考求征信。
  • 46、徵亡:招致败亡。
  • 47、徵索:索取;征派勒索。
  • 48、徵书:1. 古代记载灾异征兆的纬书。《后汉书·千乘贞王伉传》:“初,迎立 灵帝 ,道路流言 悝 恨不得立,欲钞徵书。” 2. 指征召或征调的文书。《后汉书·郎顗传》:“闻徵书到,夜县印綬於县廷而遁去。” 南朝宋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汝父昔罢 豫章 ,徵书朝发夕至。” 唐白居易 《策林三·议井田阡陌》:“於是生业相固,食力相济,其出财征也不待徵书而已平矣。” 明刘基 《送李子庚之金陵》诗:“也知使者徵书急,莫厌轻舟出郭频。”
  • 49、徵酒:谓行令饮酒。
  • 50、徵辞:1.证验其言辞;责问。《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徵辞,不察有罪。” 杜预 注:“言语相恨,当明徵其辞以审曲直。” 清俞正燮 《癸巳类稿·台湾府属渡口考》:“ 荷兰 大惊,徵辞於成功 。”2.引证古人言辞。 唐韩愈 《送牛堪序》:“又约通大义,徵辞引类,旁出入他经者,又诵数十万言。”
  • 51、徵怪: 1.亦作"征怪"。 2.怪异的征兆。
  • 52、徵应:犹证验,应验。《汉书·叙传上》:“盖在 高祖 ,其兴也有五……三曰神武有徵应。” 唐刘恂 《岭表录异》卷上:“ 温媪 者……乡里咸谓之龙母,敬而事之,或询以灾福,亦言多徵应。” 明李贽 《史纲评要·后秦记·二世皇帝》:“ 吕后 望气,老嫗哭蛇,英雄欺人耳。然徵应之事,理自应有,莫作奇怪看。” 明叶盛 《水东日记·文字等语谶宜避》:“文字著述,官制称谓,器物名号,以至歌謡讖语,戏謔之言,多有徵应,亦皆有当讳避者。”
  • 53、徵收: 征收zhēngshōu (1) 政府依法向人民或下属收取 例 征收营业税 英 levy
  • 54、徵贵:1. 谓寻找可卖高价处出售。 《史记·货殖列传》:“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徵贵,贵之徵贱,各劝其业,乐其事。” 司马贞 索隐:“徵,求也。谓此处物贱,求彼贵卖之。” 2. 预示物价将高涨。 明冯梦龙 《智囊补·明智·申屠蟠》:“物贵极徵贱,贱极徵贵,凡事皆然。至于极重,而不可復加,则其势必反趋于轻。”
  • 55、徵选:征召选拔。三国吴韦昭 《博奕论》:“技非六艺,用非经国,立身者不阶其术,徵选者不由其道。” 唐沉佺期 《送卢管记仙客北伐》诗:“庙堂盛徵选,戎幕生光辉。”
  • 56、徵歌:谓征招歌伎。
  • 57、徵理:召见审问。
  • 58、徵车:古代征召贤达使用的车子。 清方文 《送刘孔安北上》诗:“大云起幽壑,徵车来何迟!” 清顾景星 《<楝亭诗钞>序》:“不佞徵车来 长安 ,晤子清 如临风玉树。”
  • 59、徵逐: 征逐zhēngzhú (1) 指朋友频繁交往、相互宴请 例 酒食相征逐 英 tail
  • 60、徵辟: 谓征召布衣出仕。朝廷召之称征,三公以下召之称辟。
  • 61、徵信録: zheng xin lu徵信録(征信录):有关经手公益款项收支情况的报告书。第十五回:“究竟他收了款,就登在报上,年年还有徵信録,未必可以作弊。”《霜叶红似二月花》二:“大家别性急。听说 赵守翁 正在赶办十多年来第一回的征信录呢!”
  • 62、徵藏史:上古主管典籍之官。《庄子.天道》:"由闻周之征藏史有老聃者,免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焉。"陆德明释文:"司马云:'征藏,藏名也。'一云:'征,典也。'"成玄英疏:"﹝征藏史﹞犹今之秘书官,职典坟籍。"后特指老聃。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姓李名耳,字伯阳。
  • 63、徵羽之操: 《淮南子·说林训》:“徵羽之操,不入鄙人之耳。”
  • 64、徵名责实:徵名责实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zhēng míng zé shí。

徵中间的词语

更多>>
  • 1、象徵派:以象征主义为创作方法的文艺流派。
  • 2、陆徵祥:陆征祥(1871年6月12日-1949年1月15日),字子欣,江苏省松江府上海县(今上海市)人。
  • 3、文徵明:人名。(西元1470~1560)​初名璧,以字行,别字征仲,号衡山,明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
  • 4、魏徵讽谏:魏徵 唐初重臣。
  • 5、横徵暴赋:(横今读héng)滥征捐税,强行搜刮民财。
  • 6、选妓徵歌:指放荡的生活方式。 语本 唐李白 《宫中行乐词》之二:“选妓随雕輦,徵歌出洞房。” 明冯梦龙 《楚江情·歌筵买骏》:“选妓徵歌惟买醉,只愁回首岁华虚。”参见“ 选色徵歌 ”。
  • 7、横徵苛役: (横今读héng)谓滥收捐税,徭役严酷。清 陈天华《中国革命史论》第二章第四节:“夫以 始皇、二世 之横徵苛役,淫刑以逞,以 汉高 较之,仁暴自相天壤。”
  • 8、遣将徵兵: 见“遣兵调将”。
  • 9、旁徵博引: 旁征博引pángzhēng-bóyǐn (1) 为了表示论证充足而大量地引用材料 例 他的发言论据充足,旁征博引,获得一致好评 英 quote copiously from many sources
  • 10、选舞徵歌: 征招歌伎。
  • 11、变徵之声:高而悲壮的声音。
  • 12、酒食徵逐:谓酒肉朋友互相邀请吃喝玩乐。语本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
  • 13、三徵七辟: 谓累次征召。征,天子之召;辟,州郡之召。
  • 14、燕梦徵兰:《左传·宣公三年》:“初, 郑文公 有贱妾曰 燕姞 ,梦天使与己兰,曰:‘余为伯儵 。余,而祖也。以是为而子,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既而 文公 见之,与之兰而御之。辞曰:‘妾不才,幸而有子。将不信,敢徵兰乎?’公曰:‘诺。’生 穆公 ,名之曰 兰 。”后以“燕梦徵兰”为妇人怀孕生男之典。 唐元稹 《王承宗母吴氏封齐国太夫人制诰》:“﹝ 吴氏 ﹞ 鲁 文在手, 燕 梦徵兰,道以匡夫,仁而训子……宜受进封之恩,用表贯霜之节。可封 齐国太夫人 。”
  • 15、咀徵含商:谓讲求音律,反复吟咏。
  • 16、无徵不信:没有验证的事不可相信。 《礼记·中庸》:“上焉者虽善无徵,无徵不信,不信民弗从。” 郑玄 注:“徵,或为证。” 明李贽 《复宋太守书》:“且无徵不信久矣,苟不取陈语以相证,恐听者益骇愕。故凡论説,必据经引传,亦不得已耳。” 郭沫若 《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所谓 夏 礼、 殷 礼都已文献无征,‘无征不信’,故他重视的是‘郁郁乎文哉’的 周 礼。”
  • 17、宫商角徵羽文武: 弦名名称。

徵结尾的词语

更多
  • 1、病徵: 病征bìngzhēng (1) 疾病在外面显示出来的征象 英 symptom of a disease
  • 2、蔡徵:陈朝官员。官至吏部尚书。
  • 3、抽徵:征收。
  • 4、催徵:催促征收田赋租税。
  • 5、吉徵:幸运的征召。 吉祥的征兆。
  • 6、激徵: 1.指激扬高亢的乐音。征,五声音阶之一。 2.雅曲名。
  • 7、清徵: 省察;审察。 清澄的徵音。征,五音之一。
  • 8、庶徵:各种征候。
  • 9、摊徵:摊派征收。 唐陆贽 《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之一:“旧重之处,流亡益多……有流亡,则已重者摊徵转重。” 宋李骘 《徐襄州碑》:“至於补累摊徵,有加无减。”
  • 10、特徵: 特征tèzhēng (1) 一事物异于他事物的特点 例 地理特征 英 characteristic;distingushing feature;stigma (2) 作为一事物异于他事物的特点的 例 特征函数 英 characteristic;specific
  • 11、遐徵: 1.远行;远游。 2.远道出征或长途行军。
  • 12、象徵: 象征xiàngzhēng (1) 不可见的某种物(如一种概念或一种风俗)的可以看见的标记 例 天平和障眼物是最高法院法官的象征 英 symbol
  • 13、诏徵:皇帝下令征召。 《后汉书·丁鸿传》:“ 永平 十年詔徵, 鸿 至即召见。” 唐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又欲面言事,上书求詔徵。”
  • 14、流徵: 音调名。
  • 15、少徵:运气学说术语,是指不及之火运。
  • 16、鼓徵:谓击鼓召众。
  • 17、表徵: 1.揭示,表明。 2.显露于外的征象。
  • 18、延徵:招请。
  • 19、应徵:1.接受征召。 2.泛指响应某种征求。如:应征稿件。
  • 20、浮徵:超额征收。
  • 21、太徵:运气学术语。
  • 22、美徵:吉兆。
  • 23、就徵: 1.接受朝廷﹑官府征召。
  • 24、休徵:吉祥的征兆。
  • 25、嚼徵:谓调弄音律。
  • 26、寿徵:长寿的征兆。 《诗·鲁颂·閟宫》“俾尔昌而炽,卑尔寿而富,黄髮台背,寿胥与试” 汉郑玄 笺:“黄髮、台背,皆寿徵也。胥,相也。寿而相与试,谓讲气力不衰倦。”
  • 27、派徵:摊派征收。
  • 28、灵徵:祥瑞的征兆。
  • 29、考徵:考求。
  • 30、调徵:谓收取税赋。明徐渭 《代江北事平赐金币谢表》:“跨两省一京之地,当诸夷数道之衝,机务浩繁,调徵阔远。”
  • 31、纳徵:即纳币。古代婚礼六礼之一。《仪礼·士昏礼》:“纳徵,玄纁、束帛、儷皮,如纳吉礼。” 郑玄 注:“徵,成也,使使者纳币以成昏礼。” 贾公彦 疏:“纳此,则昏礼成,故云徵也。”《晋书·礼志下》:“ 江 左以来,太子婚,纳徵用玉璧一,兽皮二,未详何所準况。”《南史·裴松之传》:“有司奏太子婚,纳徵用玉璧虎皮。”参见“纳币 ”。
  • 32、义徵:谓自愿应征。唐 初与府兵制兼行的募兵的一种,其身份高于一般募兵。《旧唐书·职官志三》:“其义徵者别为行伍,不入募人之营。”《旧唐书·刘仁轨传》:“乃有不用官物,请自办衣粮,投名义徵。”
  • 33、六徵: 1.亦作"六证"。 2.考察﹑识别人臣的六个方面。征﹐验证。
  • 34、险徵:危险的征兆。《汉书·贾谊传》:“见细德之险徵兮,遥增击而去之。” 颜师古 注:“言见苛细之人,险阨之证,故重击其羽而高去。”
  • 35、急徵: 1.紧急征召。 2.急诏赴狱。
  • 36、宫徵:1. 古代五音中宫音与徵音的并称。汉刘向 《说苑·善说》:“ 雍门子周 引琴而鼓之,徐动宫徵,微挥羽角,切终而成曲。” 三国魏嵇康 《琴赋》:“羽角俱起,宫徵相证。” 唐杜牧 《感怀诗》:“急热同手足,唱和如宫徵。” 清赵翼 《偶书》诗:“两耳未甚聋,已难辨宫徵。” 2. 泛指乐曲。 宋秦观 《点绛唇》词:“月转乌啼,画堂宫徵生离恨。” 清洪昇 《长生殿·传概》:“先圣不曾删《郑》《卫》,吾儕取义翻宫徵。” 3. 泛指声调。 南朝齐陆厥 《与沉约书》:“前英已早识宫徵,但未屈曲指的,若今论所申。” 唐房玄龄 《谏伐高丽表》:“文锋既振,则宫徵自谐。”
  • 37、梦徵:犹梦兆。
  • 38、暴徵:(横今读héng)滥征捐税,强行搜刮民财。
  • 39、变徵: 变徵biànzhǐ (1) 传统音乐术语。古七声音阶(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的一个音级。以此为主调的歌曲,凄怆悲凉 英 one of ancient seven musical scale
  • 40、八徵: 1.谓为识别人才进行的八种考查。 2.谓生活中所接触的八个方面。
  • 41、副性徵: 人和动物发育到一定阶段表现出来的与性别有关的特征。如男子长胡须、喉结突出、声调低;女子乳房发育、声调高等。
  • 42、含商咀徵:谓沉浸于优美的乐曲之中。"宫"﹑"商"﹑"征"均中国古乐中的音阶名。
  • 43、信而有徵:真实而有依据。
  • 44、含宫咀徵:意思是沉浸于优美的乐曲之中。
  • 45、第二性徵: 人和动物性成熟后所表现的与性别有关的外表特征。如女子乳部发达,音调高;男子生须,音调低;雄鸡冠高尾长而善鸣,羽毛鲜艳。这些特点都是第二性征。又称副性征。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徵组词,徵的组词,徵字怎么组词,徵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徵字组词的组词,其中徵字在开头的组词有64个,徵字在中间的组词有17个,徵字在结尾的组词有45个。
  • 拼音zhǐ,zhēng
  • 注音ㄓˇ,ㄓㄥ
  • 笔划15
  • 繁体
  • 五笔TMGT

基本释义

zhǐ名词(1) 古代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的第四音。相当于工尺谱上的“六”,现在简谱上的“5”徵,五声之一,弦用五十四丝,其声清。——《正字通》(2) 又如:徵羽(宫、商、角、徵、羽五声音节中的后两音)(3) 另见zhēng|zhēng名词(1) 古代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的第四音。相当于工尺谱上的“六”,现在简谱上的“5”徵,五声之一,弦用五十四丝,其声清。——《正字通》(2) 又如:徵羽(宫、商、角、徵、羽五声音节中的后两音)(3) 另见zhēng|名词(1) 古代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的第四音。相当于工尺谱上的“六”,现在简谱上的“5”徵,五声之一,弦用五十四丝,其声清。——《正字通》(2) 又如:徵羽(宫、商、角、徵、羽五声音节中的后两音)(3) 另见zhēng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