慝开头的词语

更多
  • 1、慝礼:不正之礼。
  • 2、慝伪: 1.奸伪。
  • 3、慝人:邪恶的人。
  • 4、慝作:谓奸恶之人乘机而起。
  • 5、慝怨:把怨恶藏在心里。
  • 6、慝僞: 1.奸伪。

慝中间的词语

更多>>
  • 1、谗慝之口:谗:说别人坏话;慝:邪恶。进谗言的恶人的嘴
  • 2、大慝巨奸:慝:邪恶。指邪恶奸险的人

慝结尾的词语

更多
  • 1、鄙慝:卑劣邪恶。
  • 2、逋慝:怠惰邪恶。
  • 3、谗慝:1.邪恶奸佞。 2.指邪恶奸佞之人。 3.进谗陷害。
  • 4、刺慝:讽刺邪恶。
  • 5、疵慝:错失﹑过恶。
  • 6、烦慝:犹愁苦。
  • 7、氛慝: 1.邪恶之气。比喻叛乱。
  • 8、遘慝: 1.谓遭遇灾祸。
  • 9、构慝:作恶。
  • 10、蛊慝: 1.蛊虫引起的祸害。
  • 11、怀慝: 1.心怀恶念。
  • 12、秽慝: 1.污浊;邪恶。
  • 13、僭慝:越礼逾制,怀有贰心。
  • 14、奸慝:亦作'奸匿'。亦作'奸慝'。 指奸恶的人。 奸恶的心术或行为。
  • 15、狡慝:奸邪。
  • 16、浇慝:浮薄与邪恶。
  • 17、咎慝:灾祸。
  • 18、纠慝:惩处邪恶。
  • 19、巨慝: 指大奸大恶的人。
  • 20、狙慝: 狡诈邪恶。
  • 21、苛慝: 1.暴虐邪恶。
  • 22、狂慝: 狂悖邪恶。
  • 23、群慝: 1.群奸,群小。
  • 24、稔慝: 1.酿成奸邪。
  • 25、眚慝:灾害。
  • 26、淑慝:犹善恶。
  • 27、蒐慝:隐慝。隐瞒为恶之人。
  • 28、搜慝:隐慝。隐瞒为恶之人。
  • 29、贪慝: 1.贪婪邪恶。
  • 30、百慝:亦作"百匿"。
  • 31、暴慝:凶残邪恶。
  • 32、仇慝:怨家对头。
  • 33、大慝:极邪恶的人。
  • 34、地慝: 1.土地所生能伤害人畜庄稼的毒虫瘴气。 2.谓土地瘠薄不利作物生长。
  • 35、恶慝: 1.邪恶。
  • 36、方慝: 1.谓各地的忌讳。
  • 37、负慝:谓引咎自责。
  • 38、过慝:邪恶不正。
  • 39、回慝:邪恶。
  • 40、强慝: 1.亦作"强慝"。 2.大恶,元凶。
  • 41、九慝: 九种恶事。
  • 42、军慝:军中阴谋奸恶者。
  • 43、靡慝: 1.亦作"靡忒"。 2.不变更。
  • 44、亲慝:亲昵而暧昧。
  • 45、省慝: 1.反省过错。
  • 46、私慝: 1.个人的邪恶念头。
  • 47、屯慝:指阴惨之气。慝,阴气。
  • 48、瑕慝:谓过失与邪恶。
  • 49、消慝:消除灾患。
  • 50、销慝: 1.消除灾害。
  • 51、衺慝:奸恶。
  • 52、邪慝:犹邪恶。
  • 53、凶慝:凶残邪恶。亦指凶残邪恶的人。
  • 54、修慝:谓改正过错。
  • 55、脩慝:谓改正过错。
  • 56、遗慝:谓留下邪恶。
  • 57、阴慝: 1.阴气为害。 2.指阴气。 3.阴险邪恶。 4.指邪佞之人。
  • 58、婬慝: 邪恶不正。
  • 59、淫慝: 邪恶。 参见:婬慝
  • 60、隐慝:别人不知的罪恶﹐不可告人的罪恶。
  • 61、引慝:承认罪过。
  • 62、游慝: 1.谓凭借游说以从事邪恶活动。
  • 63、怨慝:犹怨恶。
  • 64、云慝:喻文笔如云波之变幻多姿。
  • 65、庂慝:朔日月见于东方之象。
  • 66、仄慝: 1.指农历每月初一早晨,月亮在东方出现的天文现象。
  • 67、谮慝:诬蔑毁谤。
  • 68、诈慝:奸诈邪恶。
  • 69、罪慝:谓引咎自责。
  • 70、作慝: 作恶。
  • 71、无慝: 1.无恶意;不变心。
  • 72、羣慝: 词语解释⒈  群奸,群小。
  • 73、负罪引慝:谓引咎自责。
  • 74、饰行儥慝: 谓出售表面加以美化的劣质物品。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慝组词,慝的组词,慝字怎么组词,慝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慝字组词的组词,其中慝字在开头的组词有6个,慝字在中间的组词有2个,慝字在结尾的组词有74个。
  • 拼音
  • 注音ㄊㄜˋ
  • 笔划14
  • 繁体
  • 五笔AADN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会意。从匿,从心。匿(nì),隐藏。把心隐藏起来,存有邪念。本义:邪恶,恶念)(2) 同本义崇谗慝也。——《尔雅》。释文:“慝,言隐匿其情以饰非。”察军慝。——《周礼·环人》。注:“慝,阴奸也。”于是展氏有隐慝焉。——《左传·僖公十五年》。注:“阴恶,非法所得。”日入慝作。——《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奸恶也。”匡邦国而观其慝。——《周礼·匡人》。注:“奸伪之恶也。”天子端然少旁求,股肱耳目皆奸慝。——唐· 刘叉《雪车》(3) 又如:慝人(邪恶的人);慝作(奸恶之人乘机而起);慝伪(奸伪);慝礼(不正之礼)(4) 灾害以伏蛊慝。——《国语》(5) 恶人;坏人如此,则国平而民无慝矣。——《管子》(6) 阴气唯正月之朔,慝未作。——《左传》注:“慝,阴气也。”疏:“人情爱阳而恶阴,故谓阴为慝。”(7) 瘴气蛊毒之类道地慝。——《周礼·土训》。注:“地慝,若障蛊然也。”司农注:“地所生恶物害人者。若虺蝮之属。”(8) 禁讳的语言掌道方慝,以诏辟忌,以知地俗。——《周礼》。郑玄注:“方慝,四方言语所恶也。”(9) 差错有过慝之度。——《国语》动词(1) 变更,差错。通“忒”之死矢靡慝。——《诗·鄘风·伯舟》岂曰不极?伊胡为慝!——《诗·大雅·瞻卬》有过慝之度。——《国语·周语下》人用侧颇辟,民用僭慝。——《汉书·王嘉传》。颜师古云:“慝,恶也。”(2) 通“匿”。隐藏隐慝良道,而不相教诲。——《墨子·尚贤下》朔而月见东方,谓之仄慝。——《汉书·五行志下之下》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