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开头的词语

更多
  • 1、文按: 文按wén àn (1) 指官衙中掌管档案、负责起草文书的幕友,亦指官署中的公文、书信等 英 official documents and letters (2) 管理文按的人员 英 people in charge of official documents and letters
  • 2、文案: 文案wén’àn (1) 指官衙中掌管档案、负责起草文书的幕友,亦指官署中的公文、书信等 英 official documents and letters (2) 管理文案的人员 英 people in charge of official documents and letters
  • 3、文扮:文官打扮。
  • 4、文榜:告示﹑布告之类。
  • 5、文葆: 1.见"文褓"。
  • 6、文褓: 1.亦作"文葆"。 2.绣花的襁褓。
  • 7、文豹:豹子。因其皮有斑文﹐故称。
  • 8、文备:文教礼乐方面的措施。
  • 9、文贝:有花纹的贝壳。 紫贝的别名。
  • 10、文陛:宫阙的殿阶。借指朝廷。
  • 11、文弊: 1.见"文敝"。 2.文业凋弊。
  • 12、文敝:亦作'文弊'。谓尚文之极而成弊害。
  • 13、文编:文编从七百余家清人奏议、文集中,选录有关经世致用的文章共二千二百三十六篇,时间起自清初,止于道光三年。
  • 14、文辨:犹文辩。
  • 15、文辩: 1.能文善辩。 2.指辩论的文章。
  • 16、文标:犹文斾。敬称有影响的文人。
  • 17、文柄:1.考选文士的权柄。 2.评定文章的权威。
  • 18、文部:吏部。唐玄宗天宝十一年改吏部为文部﹐至德初复旧。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一》。
  • 19、文簿:文册簿籍。
  • 20、文彩: 文彩wén cǎi (1) 错杂艳丽的色彩 英 rich and bright colours (2)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英 literary talent and grace
  • 21、文曹:文人学子们。
  • 22、文册: 1.公文簿﹑登记簿之类的簿册。
  • 23、文策:策问。应试文体的一种。
  • 24、文察:深文苛察。
  • 25、文昌:1.星座名。共六星,在斗魁之前,形成半月形状。 2.指星神。 3.特指文昌宫六星的第四星,即大熊星座中的f星。4.即 文昌帝君。 5.指文昌省。 6.宫殿名。
  • 26、文臣: 1.指文职官吏。
  • 27、文饬: 文饬wén chì (1) 文辞上的修饰 英 rhetoric (2) 掩饰;文过饰非 例 文饬之词 英 cover up (one’s mistake) (3) 指礼节仪式 英 rites
  • 28、文墀:有花纹的石阶。
  • 29、文痴:文疯。
  • 30、文螭: 1.有文彩的螭龙。
  • 31、文丑:传统戏曲中丑角的一种。与'武丑'相对。扮演性格滑稽的人物﹐包括人物类型极广。以念白﹑做工为主。
  • 32、文窗: 1.刻镂文彩的窗。
  • 33、文刺:犹名片﹐名刺。
  • 34、文辭: 言词动听的辞令。 亦作“文词 ”。文章。
  • 35、文榱:饰以文彩的屋椽。
  • 36、文错:文彩交错。
  • 37、文蛋: 1.见"文旦"。
  • 38、文旦:亦作'文蛋'。柚的一种。
  • 39、文档: 文档是软件开发使用和维护中的必备资料。软件文档或者源代码文档是指与软件系统及其软件工程过程有关联的文本实体。文档的类型包括软件需求文档,设计文档,测试文档,用户手册等。其中的需求文档,设计文档和测试文档一般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由开发者写就的,而用户手册等非过程类文档是由专门的非技术类写作人员写就的。文档能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保证软件的质量,而且在软件的使用过程中有指导、帮助、解惑的作用,尤其在维护工作中,文档是不可或缺的资料。
  • 40、文珰:雕镂彩画的瓦当。
  • 41、文簟:有花纹的竹席。
  • 42、文牒:案卷;文书。
  • 43、文鼎:刻镂花纹的鼎。
  • 44、文栋:文坛栋梁。
  • 45、文牍: 文牍wéndú (1) 指公文书信等 英 official documents and correspondence (2) 旧时也指官府中经管文牍的人 英 secretary
  • 46、文段: 文段wén duàn (1) 根据文章或事情的内容、阶段划分的相对独立的部分 例 这一期工程已经告一文段 英 paragraph
  • 47、文阀:指凭借势力把持文坛﹑文化界的人。
  • 48、文旛:彩旗。
  • 49、文贩: 文贩wénfàn (1) 卖文赚取钱财的人(含讥讽义) 英 essay-selling profiteer
  • 50、文舫:装饰华美的游艇。
  • 51、文鲂: 1.鱼名。体形似鳊鱼﹐银灰色﹐背部特别隆起。
  • 52、文粪:谓文章贱如粪土。
  • 53、文锋:文章的锋芒。谓文章犀利﹐如有锋芒﹐故云。指剑。谓其锋芒内耀华彩﹐故云。
  • 54、文疯:精神分裂症的一种类型﹐只胡言乱语而无粗暴动作。
  • 55、文府:文章的府库。指收藏图书的地方。
  • 56、文赋: 文论。西晋陆机作。形式为赋体,广泛论述了文学创作中的众多问题,主要是论说创作上的利弊,有许多独到的见解。
  • 57、文符: 1.犹文书。
  • 58、文丐:指思想陈腐﹐只会套用旧体写作来讨好世俗﹐借以谋生的文人。
  • 59、文竿:以翠羽为饰之竿。
  • 60、文诰: 1.诰令。
  • 61、文告: 文告wéngào (1) 布告;通告 例 不久将发表新的文告 英 statement;proclamation written message
  • 62、文稿: 文稿wéngǎo (1) 指一篇文章的初稿或尚未最后确定的稿件 英 manuscript;draft
  • 63、文槅:绘有文彩的窗棂。
  • 64、文轨: 1.文字和车轨。古代以同文轨为国家统一的标志。语本《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 2.引申指疆域。 3.作文的规范。
  • 65、文衮:文彩鲜艳的衮衣,古代皇帝及上卿的礼服。
  • 66、文翰: 文翰wénhàn (1) 文章 例 惠文翰凡数十首。——《三国志·孙贲传》 英 articles;literary composition (2) 指公文书信 英 official documents and correspondence
  • 67、文劾:根据律令弹劾。
  • 68、文翮:羽毛有文彩的鸟。翮﹐鸟翼。
  • 69、文衡: 1.旧谓判定文章高下以取士的权力。评文如以秤衡物﹐故云。 2.古代车辕前端雕花的横木。
  • 70、文狐:有斑纹的狐。
  • 71、文縠:彩色绉纱。
  • 72、文幌:有文彩的帷幔。
  • 73、文徽:华美。
  • 74、文绘:华彩﹐华丽。
  • 75、文缋:彩色的布帛。
  • 76、文辉:文章的光辉。
  • 77、文惠:文德恩惠。后多用为谥号。
  • 78、文祸:因写文章而招来的灾祸。指文字狱。
  • 79、文几:供读书作文的几案。亦为文人间的书信用语﹐犹足下。
  • 80、文记:犹文奏。
  • 81、文罽:图案华美的毛织品。
  • 82、文籍: 文籍wénjí (1) 文章典籍,泛指书籍 英 books
  • 83、文集: 文集wénjí (1) 汇集一个作家的诗文而成的书 英 collected works
  • 84、文剑:装饰华丽的剑。
  • 85、文件: 文件wénjiàn (1) 指公文书信等 英 documents;papers;instruments (2) 指有关政策、理论等方面的文章 英 articles
  • 86、文匠: 1.写文章的大家。
  • 87、文浇:文风浮薄。
  • 88、文阶: 1.文职官阶。
  • 89、文杰:犹文豪。
  • 90、文界:文化界﹑文学界。
  • 91、文茎:树名。
  • 92、文旌:有文彩的旌旗。古时贵官出行时前导的仪仗﹐后用为称人行旅的敬辞。
  • 93、文境:文章的意境。
  • 94、文具:(名)指笔、墨、纸、砚等用具。
  • 95、文据: 文据wénjù (1) 书面凭据 英 written pledge
  • 96、文卷: 1.为应科举考试所作的文章。 2.泛指文章。 3.公文案卷。
  • 97、文康: 1.传说中胡人神仙名。生自上古﹐长生不死﹐能歌善舞﹐又善弄凤凰狮子。南朝梁周舍《上云乐》歌其事。唐李白有拟作﹐中有"大道是文康之严父﹐元气乃文康之老亲"句。参阅《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八.上云乐》。 2.乐名。又名《礼毕》。因扮演晋庾亮﹐亮谥文康﹐故名。
  • 98、文考: 1.周文王死后﹐武王颂之为文考。后用为帝王亡父的尊称。
  • 99、文课:语文作业。
  • 100、文库: 文库wénkù (1) 指丛书(多用做丛书名) 例 《小学生文库》 英 a series of books issued in a single format by a publisher;library

文中间的词语

更多>>
  • 1、内文案:旧社会在官署内签押房办公﹑与长官关系较密切﹑预闻机要的幕僚。
  • 2、掰文儿:故意挑错。
  • 3、白文印:阴文印章。
  • 4、半文盲: 半文盲bànwénmáng (1) 识字较少的人 英 semiliterate
  • 5、英文版: 运行环境支持Win9X Win2000 WinXP Win2003 Vista软件介绍Google Talk是Google的IM工具,除了具有IM功能外,另外还加上了Viop功能,界面清新大方,可直接链接Gmail,接受查看邮件.Google Talk 英文版号称是全球最安全的聊天工具.
  • 6、班文儿:方言。反驳。
  • 7、豹文鞯:用豹文皮做的马鞍。
  • 8、豹文鼠:即鼮鼠。因身有豹文,故名。
  • 9、荆文璧:即和氏璧。宝玉名。
  • 10、冯文炳: (1901-1967)小说家。笔名废名,湖北黄梅人。毕业于北京大学。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曾任北京大学、东北人民大学教授。作品擅长描写知识分子的生活和乡村生活,风格朴实平淡。著有短篇小说集《竹林的故事》、长篇小说《莫须有先生传》等。
  • 11、柄文钱:古代钱币的一种。
  • 12、蔡文姬:蔡文姬(生卒年不详),名琰,字文姬(一说字昭姬)。
  • 13、唱文书:民间的一种说唱艺术。
  • 14、虎文韔: 1.画有虎纹的弓套。
  • 15、天文潮:是只由天文因素影响所产生潮汐。
  • 16、崇文馆:官署名。唐太宗贞观十三年,于东宫设崇贤馆,至高宗上元二年,避太子李贤讳,改名崇文馆。设学士,掌经籍图书,教授生徒;设校书郎,掌校理典籍。参阅《新唐书。百官志四上》。
  • 17、崇文院:官署名。三国魏明帝置崇文观,唐设崇文馆。宋初以昭文馆﹑史馆﹑集贤院总名崇文院,元丰中改属秘书省。参阅宋程俱《麟台故事.沿革》。
  • 18、崇文观:官署名。三国魏明帝青龙四年置,用以安置文学之士。参阅《三国志.魏志.明帝纪》。
  • 19、纯文学: 纯文学chúnwénxué (1) 文学之以本身为目的(如大部分诗歌、小说或戏剧)而不为实用或单纯益智者 英 belles lettres
  • 20、刺文裤:绣有花纹的裤子。
  • 21、辽文萃: 辽代诗文总集。
  • 22、掉文袋: 掉文袋diào wén dài (1) 比喻说话、写文章爱引用古书词句,以显示有学问 英 fill one's writing with quotations to parade learning
  • 23、招文袋:古代一种挂在腰带上装文件或财物的小袋子。
  • 24、钊文袋:即招文袋。古代一种挂在腰带上装文件或财物的小袋子。
  • 25、钓文钩:《史记.齐太公世家》﹕"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彲﹐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载与俱归﹐立为师。"后因以"钓文钩"喻取得帝王信任重用的手段。
  • 26、钓文鈎: 《史记·齐太公世家》:“吕尚 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 周西伯。西伯 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彲,非虎非羆;所获霸王之辅。’於是 周西伯 猎,果遇 太公 於 渭 之阳,与语大説……载与俱归,立为师。”后因以“钓文钩”喻取得帝王信任重用的手段。明 袁宏道《陶石篑书至》诗:“自无求相意,焉用钓 文 钩。”
  • 27、成文法: “不成文法”的对称。国家机关依立法程序制定的、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法。我国的宪法、普通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都是成文法。
  • 28、范文澜: (1893-1969)史学家。浙江绍兴人。毕业于北京大学。曾在南开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任教。1940年到延安,主编有《中国通史简编》,是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系统论述中国历史的通史著作;又撰有《中国近代史》(上编)。建国后,长期从事《中国通史简编》的修订工作。曾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
  • 29、古文字: 古文字gǔwénzì (1) 古代的文字。在中国则特指秦以前留传下来的篆文体系的文字,如甲骨文和金文 英 ancient writing
  • 30、古文经:指原用篆文书写的儒家经籍。相对汉时用隶书书写的"今文经"而言。参见"古文经学"。
  • 31、古文家: 1.研究古文经的学者。 2.创作与提倡文言散文的人。
  • 32、惠文冠:冠名。相传为赵惠文王创制,故称。汉谓之武弁,又名大冠。诸武官冠之。侍中﹑常侍加黄金珰,附蝉为文,貂尾为饰。侍中插左貂,常侍插右貂。因又称'貂珰'﹑'貂蝉'。
  • 33、广文馆: 唐七学之一。
  • 34、弘文馆: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修文馆于门下省。九年,太宗即位,改名弘文馆。聚书二十馀万卷。置学士,掌校正图籍,教授生徒;遇朝有制度沿革﹑礼仪轻重时,得与参议。置校书郎,掌校理典籍,刊正错谬。设馆主一人,总领馆务。学生数十名,皆选皇族贵戚及高级京官子弟,师事学士受经史书法。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避太子李弘名,改曰昭文馆。玄宗开元七年(公元719年)仍改弘文馆。因学生出身贵族,不专经业,开元以后,令依国子监生例考试,惟帖经减半。明初亦设弘文馆,不久即废。宣德间,复建弘文阁,不久并入文渊阁。
  • 35、同文馆: 宋代四方馆之一。专以接待青唐、高丽使节。 清代培养外交翻译人才的学校。1862年(同治元年)在北京成立,附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要学习外文。
  • 36、昭文馆: 官署名。
  • 37、天文館: 普及天文知识的文化教育机构。其活动内容有利用天象仪放映人造星空,进行有关天文知识的演讲,编译通俗天文刊物等。我国第一座天文馆于1957年在北京建成。
  • 38、狐文几: 小桌名。
  • 39、清文汇:《清文汇》,原名《国朝文汇》。
  • 40、回文锦:织有回文诗的锦。
  • 41、回文机: 织璇玑图的布机。十六国时前秦·苏蕙因其夫窦滔被徙流沙,而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凡八百四十字,宛转循环皆可诵读,后世传为佳话。
  • 42、回文诗: 亦作“回纹诗”。 十六国时前秦·窦滔久戍不归,其妻苏蕙思念心切,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凡840字,纵横反复皆成章句,词甚哀惋。见《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后用以指抒发别情、怀念远人的诗作。 指以一定形式排列,回环往复均可诵读之诗。
  • 43、回文印: 文字回旋排列的印章。方式有多种。最常见的,如古代双名印,为使名字相连,避免拆散在左右两侧,从姓开始采用从右到左、从左到右(即逆时针的方向)排列,即在姓下加“印”字,作“姓印某某”。回文应读作“姓某某印”。
  • 44、龙文剑: 晋·张华《博物志》卷六:“干将,阳,龙文;莫邪,阴,漫理。”后因称宝剑为龙文剑。
  • 45、头文件: 在C语言家族程序中,头文件被大量使用。
  • 46、艺文监: 1.官署名。元文宗时置,掌校刊图书﹑翻译典籍及鉴审文物之职。所属有监书博士及艺林库﹑广成局各官。后改称崇文监。
  • 47、宋文鉴: 原名《皇朝文鉴》。总集名。南宋吕祖谦编。一百五十卷。分六十一类,选录北宋时期诗、赋、文二千五百余首(篇),收录作家二百余人。所选诗文,有不少为人传诵之作;所载奏议,保存了当时政治斗争的一些材料。流传颇广。
  • 48、今文经: 以秦·汉通行的隶书记载的经书。如鲁·齐·韩三家的《诗经》、公羊、谷梁传的《春秋》等。
  • 49、今文家: 指今文经学家。与“古文家”相对。
  • 50、今文学: 以今文经学为研究对象的学问。创立于西汉。
  • 51、晋文公:晋文公(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28年),姬姓晋氏,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公元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
  • 52、句文锦:有曲纹的织锦。
  • 53、荆文王: 荆文王Jīngwénwáng (1) 楚文王 英 King of Chu State
  • 54、囧文化: 囧,念jiǒng,原义:光明,是来源甲骨文。随着新兴网络文化的出现和发展,人们习惯了用无奈,郁闷,无语等口头禅,而囧字的形态与这类心情的表情极为相似,“八”——眉眼,“口”——嘴。
  • 55、莒文化: 莒文化即莒地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底蕴丰厚,是古老的东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早于齐鲁文化而又对齐鲁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及巨大贡献,对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 56、周文矩:中国五代南唐画家。
  • 57、郡文学: 专司所辖地域的教育行政事务。
  • 58、吴文俊:吴文俊(1919年5月12日-2017年5月7日),1919年5月12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嘉兴,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系统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
  • 59、语文课: 语文的定义:语文,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我们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语文是进行表述、记录、传递口头或书面信息的文字言词的物质存在形式;语文是描述事实、引证思维、陈述思想、表达意志、抒发情怀、及改造事物和思想的信息定位的一种意识存在内容(这些内容其信息原意因语言文字固有的释义格韵等特性可能受到限制改变或得到发挥变化)。  在我国台湾省该科目被称为“国文”而不是“语文”。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简称。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要想学好语文,学习兴趣、好的学习习惯等都是很重要的。有人感到学习语文很吃力,我想主要是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没有拥有一把打开语文之门的金钥匙。
  • 60、赖文光:赖文光(1827-1868)太平天国将领。广西人。参加金田起义。曾随陈玉成转战安徽、湖北等地,以功封遵王。天京(今南京)失陷后,会合捻军继续斗争。1865年歼灭清军僧格林沁部。次年在河南与张宗禹分领东、西捻军作战。后被清军围困,率部南下,在扬州被俘遇害。
  • 61、蓝文青: 乃笔名,家母所取,跟现在流行的”文艺青年“没有任何关系。
  • 62、司文郎: 1.唐代职官名。司文局的副职。 2.借指地方掌管文教的官员。
  • 63、苏文尼: 1是Souveir的音译。Souveir是诞辰、纪念日的意思。
  • 64、投文牌:官府用以晓示百姓使之前来投递诉状的牌子。
  • 65、裴文中:裴文中(1904年1月19日—1982年9月18日),字明华,河北丰南人,史前考古学、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 66、乔文物:假斯文,假正经。
  • 67、润文官: 为翻译的佛经修饰文字的官员。
  • 68、润文使:即润文官。
  • 69、行文书:发布公文。
  • 70、活文殊: 具文殊之本分者。
  • 71、双文制: 一种语言使用两个文字系统。
  • 72、同文寺:唐官署名。掌管诸蕃使者朝见﹑献纳等事宜。
  • 73、斯文人:士人;读书人。举止文雅的人。
  • 74、松文纸:有像松木样的纹理的纸。
  • 75、宇文泰:宇文泰(507年—556年),字黑獭,代郡武川县(今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人,鲜卑族。
  • 76、公文帖:旧时官府的一种告示。
  • 77、乾文车:饰有天文图象的车辆。
  • 78、高文秀: 元代杂剧作家。东平(今属山东)人。府学生员,早卒。有“小汉卿”之称。剧作今知有三十四种,其中以梁山“黑旋风”为主角的有八种。现存《双献功》、《渑池会》、《襄阳会》等五种。
  • 79、修文郎: 传说晋·苏韶死后现形,对他的兄弟说:“颜渊、卜商,今见在为修文郎,修文郎凡有八人,鬼之圣者。”见《太平广记》卷三一九引晋·王隐《晋书》。后因以“修文郎”称阴曹掌著作之官。
  • 80、张文轩: 男,字术远,1944年5月生,甘肃永登人。
  • 81、亚文化:也称“副文化”。与“主文化”相对。指社会中不同的人群所持有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以及认同心理等。它有许多不同的形态,如地方性亚文化、年龄性亚文化、职业性亚文化等。年龄性亚文化又可分为青年文化、老年文化等。
  • 82、押文字:签字。
  • 83、杨文意:杨文意,1972年1月出生于上海,前中国国家游泳队队员。
  • 84、艺文志:我国历代纪传体史书﹑政书﹑方志等,将历代或当代有关图书典籍,汇编成目录,谓之'艺文志'。
  • 85、新文艺:指文学革命以后的文艺作品﹐如新诗﹑小说﹑戏剧等。
  • 86、假文艺: 假文艺是说某些人本无文化底蕴,却强自附庸风雅,故意摆弄些自己并无涉猎的风雅物事来充门面,或无病呻吟,低声呢喃,假装内心痛苦,却心态淡然,干什么都有特定的套路,期待以此显示自己品位高雅,不同流俗,实则庸俗不堪。
  • 87、宇文邕:周武帝宇文邕(543年~578年6月21日),小字祢罗突,鲜卑族,祖籍代郡武川,生于同州武乡。
  • 88、右文说:文字学上一种从声符求字义的学说。形声字大都声旁在右。
  • 89、宇文周: 即南北朝时期的北周。因皇室姓宇文,故称。
  • 90、宇文氏: 鲜卑族的一支。
  • 91、天文院:宋代设置的天文观测和研究机构。
  • 92、水文站:水文站(hydrological station)是观测及搜集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的水文、气象资料的基层水文机构。
  • 93、昭文带:压纸文具的一种。犹镇纸。
  • 94、天文钟:确定时刻的主要天文仪器之一﹐一般是每秒摆动一次的摆钟﹐准确度远比一般优良的时钟为高﹐通常放在真空的玻璃罩中﹐装在恒温的地下室里。
  • 95、朱文公: 1.宋朱熹的谥号。
  • 96、卓文君:汉临邛大富商卓王孙女,好音律,新寡家居。司马相如过饮于卓氏,以琴心挑之,文君夜奔相如,同驰归成都。因家贫,复回临邛,尽卖其车骑,置酒舍卖酒。相如身穿犊鼻裈,与奴婢杂作﹑涤器于市中,而使文君当垆。卓王孙深以为耻,不得已而分财产与之,使回成都。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又据《西京杂记》载,文君作司马相如诔文传于世;又载相如将聘茂陵人之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后世常将卓文君事用为典故。
  • 97、做文章: 做文章zuòwénzhāng (1) 写文章;在知识上或艺术上进行的探索 英 write an essay (2) 比喻抓住一件事发议论或在上面打主意 例 他想抓住这件事情做文章 英 make an issue of
  • 98、乌文木: 1.即乌木。
  • 99、隋文帝:隋文帝(541-604)即“杨坚”。隋朝建立者。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北周宣帝皇后的父亲。北周时袭父爵为隋国公。后任丞相,总揽朝政,封隋王。公元581年废静帝自立,建立隋朝,都大兴(今陕西西安)。589年灭陈,统一全国。在位期间,继行均田制,扩大垦田面积,重编户籍,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并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制,确立三省制。后被太子杨广(炀帝)杀死。
  • 100、景文屯: 景文屯村站在哪儿上车?线路信息:刷卡优惠成人4折,学生2折;线路长度:14;票制:分段计价;起点站首末车时间:5:30-21:30;终点站首末车时间:6:15-22:00;。

文结尾的词语

更多
  • 1、哀文:哀辞。
  • 2、跋文:文体的一种。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后面。多用以评介内容或说明写作经过等。
  • 3、白文: 白文báiwén (1) 书的正文部分 例 先读白文,后看注解 例 某自小时未曾识训诂,只读白文。——《朱子全书·易》 英 the text of an annotated book (2) 不附注释的书 例 白文《论语》 英 an unannotated edition of a book (3) 印章上与朱文相对的阴文部分 英 intagliated characters on a seal
  • 4、斑文: 斑文bānwén (1) 花纹 例 其中多斑文小鱼。——明·刘基《苦斋记》 英 streak;stripe
  • 5、傍文:指字的偏旁。
  • 6、谤文:诋毁诽谤他人或企事业单位的文章
  • 7、榜文: 榜文bǎngwén (1) 公告 英 announcement;notice
  • 8、宝文: 1.古代所谓预示祥瑞的文字。 2.传说蓬莱山上的一种树木名。
  • 9、豹文: 1.豹身上的斑纹。亦指豹裘上的文采。 2.谓玄豹成文。多指隐居或才华出色。
  • 10、倍文:背诵书文。倍,通"背"。
  • 11、悲文:哀悼的文辞。古代哀祭文体的一种,用于同辈。
  • 12、备文: 1.具备文饰。 2.准备文件。
  • 13、贝文: 1.贝壳的纹彩。 2.写于多罗叶上的文字,指佛经。
  • 14、背文: 1.背诵。 2.背部的纹理。 3.古钱币背面的文字。
  • 15、碑文: 碑文bēiwén (1) 刻在石碑上的文词 英 inscription on a tablet
  • 16、本文: 本文běnwén (1) 所指的这篇文章 英 this(original) text,article,etc. (2)正文;原文 英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 17、崩文:人物性格的崩坏。
  • 18、毕文: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鸟,栖息于章莪山,形状像鹤,长有一足,身体呈黑色,有红色条纹,喙是白色的,它鸣叫的声音就像自己的名字,现身在城邑中预示着有大火要发生。
  • 19、笔文:书面文辞。
  • 20、匾文:题在匾额上的文字。
  • 21、变文:古代说唱文学体裁,兴起于唐代。文体由散文及韵文交替组成,以铺叙佛经义旨为主。
  • 22、彪文:文采盛貌。
  • 23、表文:撰写文章。 上呈帝王的文书。
  • 24、豳文:指有斑纹的衣服。
  • 25、冰文: 1.亦作"冰纹"。
  • 26、炳文:焕发文采。
  • 27、秉文:行文,撰写文章。
  • 28、博文:1.《论语·雍也》:“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后以“博文”指通晓古代文献。2.谓冗长的言辞。
  • 29、驳文:旧时对下属呈文批驳不准的公文。
  • 30、波文:亦作"波纹"。
  • 31、部文: 1.旧时指中央各部颁发的文书。
  • 32、采文:犹文饰。
  • 33、惨文:犹深文。指苛刻地援用法律条文陷人于罪。
  • 34、册文:文体名。简称"册"。原为册命﹑册书等诰命文字的一种,只用于帝王封赠臣下;后世应用渐繁,有祝册﹑立册﹑封册﹑哀册﹑赠册﹑谥册﹑赠谥册﹑祭册﹑赐册﹑免册等名目,凡祭告﹑上尊号及诸祀典,均得用之。《文选》列有"册"的一类,收汉潘勖《册魏公九锡文》。
  • 35、策文:古代祭皇帝陵墓所用的哀策文。策命文书。 策问文。
  • 36、陈文: 1.陈旧的文章。
  • 37、谶文: 1.具有预示性质的图箓或文字。
  • 38、宸文:帝王所作之诗文。
  • 39、程文:科举考试时﹐由官方撰定或录用考中者所作﹐以为范例的文章。明代以后特指试官拟作者。 科场应试者进呈的文章。
  • 40、呈文: 呈文chéngwén (1) 旧时下对上的一种公文;向政府官员递交的任何正式或非正式的文件或陈述观点的声明 例 递交呈文 英 document;an official petition;a memorandum to superior (2) 显露出文采 英 display
  • 41、成文: 成文chéngwén (1) 形成文字,写在纸上 例 已有腹稿,尚未成文 例 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英 write (2) 现成的文章 英 written article
  • 42、赪文: 1.亦作"頳文"。 2.绚丽的花纹。
  • 43、吃文:指佶屈聱牙的文章。
  • 44、摛文:铺陈文采。
  • 45、池文: 池水的波纹。
  • 46、敕文: 指帝王诏书。
  • 47、螭文:指籀文之类古文字。蟠曲如螭形﹐故称。
  • 48、赤文:红色图象。古代谶纬家谓帝王受命的祥瑞。
  • 49、崇文:谓崇尚文治。 古代掌管文化的官职。
  • 50、虫文: 1.即虫书。古文字书体的一种。
  • 51、初文:文字学上称同一个字的初期写法,多是独体字。与"后起字"相对而言。
  • 52、舛文:错误的字或错乱的文句。
  • 53、垂文: 1.留下文章。 2.指留传下来的文字。 3.焕发文采。 4.谓饰以文采。
  • 54、刺文:犹刺绣。
  • 55、词文:唐代说唱艺术的一种。敦煌文献中存有《大汉三年季布骂阵词文》一卷。全篇唱词以平声押韵﹐一韵到底﹐均为七字句﹐没有散文说白。参阅吴世昌《敦煌卷考释》﹑冯沅君《补校》。
  • 56、错文: 1.谓文词差异。
  • 57、黛文:黛色波纹。
  • 58、丹文: 朱书。 赤色的花纹。
  • 59、倒文:指古代诗文中为求协韵或句法变化而倒置文字的现象。 因抄刊古书而误倒的文字。如《淮南子.原道训》:'游微雾,骛恍忽。'王念孙说:'怳忽'应是'忽怳'。
  • 60、祷文: 祷文dǎowén (1) 伴有回声或连续吟唱的祷文 例 作者诵读他对生、死、洪水、水和天空这些捉摸不定的事物的祷文 英 litany
  • 61、悼文: 悼文dàowén (1) 悼念死者的文章 英 obituary
  • 62、帝文:上天所降的文字。指图纬。
  • 63、典文: 1.掌理律令条文。 2.指经典。 3.指记载典章制度的文献。
  • 64、奠文: 1.祭祀时诵读的哀悼文词。
  • 65、点文:评点文章。
  • 66、电文: 电文diànwén (1) 电报的文字内容 英 message
  • 67、簟文:亦作'簟文'。席纹。
  • 68、點文:评点文章。
  • 69、吊文: 1.亦作"吊文"。 2.悼念死者的文字。
  • 70、掉文:犹掉书袋。
  • 71、琱文:刻画的花纹。
  • 72、貂文:貂尾的文采。
  • 73、雕文:雕绘文采。
  • 74、牒文:公文;文书。
  • 75、断文: 1.见"断纹"。
  • 76、短文: 短文duǎnwén (1) 报纸或期刊上的一段短的新闻报道或特写 英 short (2) 篇幅短的文章 英 short essay
  • 77、对文:谓诗文中词句相对偶。 训诂学上指意义相反或关联的词句相对成文。对文对于辨析词义和考订文字有一定的作用。
  • 78、讹文: 1.亦作"讹文"。 2.讹误的文字。
  • 79、饿文:1、人口角延伸到嘴里的皱纹。 2、相术上认为人鼻翼两旁的令纹,如延伸入口者,命当饿死,故称此种纹为「饿文」。
  • 80、迩文:指浅近的文章。
  • 81、范文: 范文fànwén (1) 教学中作为模范的作文 英 model essay
  • 82、烦文: 1.谓文字冗杂而寡要。亦谓冗杂的文字。 2.繁琐的仪式与法规。
  • 83、梵文: 印度古代书面语言文字。书体右行。相传为“大梵天王”所造。
  • 84、飞文: 1.谓散布诋毁﹑诽谤他人的匿名文书。 2.挥笔成文;写文章。 3.谓光彩闪耀。
  • 85、凤文: 1.绘有凤凰的图饰。 2.即凤篆。
  • 86、讣文: 讣文fù wén (1) 向亲友报丧的通知,多附有死者的事略 英 obituary(notice)
  • 87、浮文:华而不实的文词。
  • 88、复文: 1.指异体字。
  • 89、敷文: 铺叙文辞。指作文。
  • 90、符文:敕命文书;公文。 指道家﹑神仙家符箓文字。
  • 91、黻文:黑青相间如亚形的花纹。
  • 92、黼文:黑白相间如斧形的花纹。
  • 93、告文: 1.祭文。
  • 94、格文: 1.犹公文,正式文件。
  • 95、公文: 公文gōngwén (1) 政府机关或官员处理公务往来的文件 例 下了一纸公文 英 official document
  • 96、贡文: 1.举子应礼部试时所作的诗文。
  • 97、古文: 古文gǔ wén 1.  上古的文字。泛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战国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 例 宣王太史籀箸(今“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或异。——汉·许慎《说文解字·序》 英 classical literature; 2.  指秦以前的文献典籍。 3.  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 例 我们先前的学古文也用同样的方法,教师并不讲解,只要你死读,自己去记住,分析,比较去。——鲁迅《人生识字糊涂始》 英 prose in the classical literary style; 4.  汉朝通行隶书,因此把秦以前的字体叫古文,特指许慎《说文解字》里的古文。 英 Chinese script before the Qin Dynasty(221-207B.C.);
  • 98、卦文:似卦形的纹理。
  • 99、关文: 1.旧时官府间的平行文书,多用于互相查询。清代运用范围扩大。
  • 100、观文: 1.观赏文采。 2.宋代观文殿学士的简称。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文组词,文的组词,文字怎么组词,文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文字组词的组词,其中文字在开头的组词有825个,文字在中间的组词有611个,文字在结尾的组词有698个。
  • 拼音wén
  • 注音ㄨㄣˊ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YYGY

基本释义

名词(1)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2) 同本义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说文》五章以奉五色。——《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美于黼黼文章。——《荀子·非相》茵席雕文。——《韩非子·十过》织文鸟章,白旆央央。——《诗·小雅·六月》斑文小鱼。——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3) 又如:文驾(彩车);文斑(杂色的斑纹);文旆(有文彩的旗帜);文绣(绣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刺花图案);文织(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文鳞(鱼鳞形花纹)(4) 字,文字(“文”,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字”,到了秦朝才有此意。分别讲,“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笼统地说,都泛指文字)饰以篆文。——《后汉书·张衡传》分文析字。——《汉书·刘歆传》夫文,止戈为武。——《左传·宣公十二年》距洞数百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文曰“天启壬戌秋日”。——明· 魏学洢《核舟记》文曰“初平山尺”。(5) 又如:甲骨文;金文;汉文;英文;文迹(文字所记载的事迹);文书爻(有关文字、文凭之类的卦象);文异(文字相异);文轨(文字和车轨);文狱(文字狱);文钱(钱。因钱有文字,故称);文状(字据,军令状);文引(通行证;路凭);文定(定婚)(6) 文章(遣造的词句叫做“文”,结构段落叫做 “章”)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孟子·万章上》好古文。——唐· 韩愈《师说》属予作文以记之。——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能述以文。——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摘其诗文。——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7) 又如:文价(文章的声誉);文魔(书呆子);文会(旧时读书人为了准备应试,在一起写文章、互相观摩的集会);文移(旧时官府文书的代称);文雄(擅长写文章的大作家);文意(文章的旨趣);文义(文章的义理);文情(文章的词句和情思);本文(所指的这篇文章);作文(写文章;学习练习所写的文章);文魁(文章魁首);文价(文章的声价);文什(文章与诗篇)(8) 美德;文德圣云继之神,神乃用文治。——杜牧《感怀诗一首》(9) 又如:文丈(对才高德韶的老者的敬称);文母(文德之母);文武(文德与武功);文命(文德教命);文惠(文德恩惠);文德(写文章的道德);文薄(谓文德浅薄);文昭(文德昭著)(10) 文才;才华。亦谓有文才,有才华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11) 又如:文业(才学);文英(文才出众的人);文采风流(横溢的才华与潇洒的风度);文郎(有才华的青少年);文彦(有文才德行的人);文通残锦(比喻剩下不多的才华)(12) 文献,经典;韵文儒以文乱法。——《韩非子·五蠹》言必遵修旧文而不穿凿。——《说文解字·叙》(13) 辞词句。亦指文字记载 。如:文几(旧时书信中开头常用的套语。意为将书信呈献于几前);文倒(文句颠倒);文过其实(文辞浮夸,不切实际);文义(文辞);文辞(言词动听的辞令);文绣(辞藻华丽)(14)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经纬天地曰文。——《左传·昭公二十八年》(15) 又如:天文;地文;水文;文象(日月星辰变化的迹象);文曜(指日月星辰;文星);文昌(星座名)(16) 文治;文事;文职。与“武”相对文能取胜。——《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文不能取胜。文武并用。——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17) 又如:文臣,文吏(文职官吏);文席(教书先生的几席);文品(文官的品阶);文帅(文职官员出任或兼领统帅);文烈(文治显赫);文员(文职吏员);文阶(文职官阶);文道(文治之道);文业(文事);文僚(文职官吏)(18) 法令条文而刀笔吏专深文巧诋,陷人于罪。——《史记·汲黯列传》(19) 又如:文劾(根据律令弹劾);文法吏(通晓法令、执法严峻的官吏);文丈(规矩;制度);文移(官府文书);文牓(布告;文告);文宪(礼法;法制)(20) 文言。古代散文文体之一;别于白话的古汉语书面语 。如:半文半白;文语;文白(文言文和白话文)(21) 文教;礼节仪式则修文德。——《论语·季氏》(22) 又如:文丈(崇尚礼文仪节);文俗(拘守礼法而安于习俗);文致(指礼乐);文貌(礼文仪节);文绪(文教礼乐之事);文仪(礼节仪式)(23) 指表现形式;外表 。如:文服(表面服从);文榜(告示、布告之类);文诰(诰令)(24) 指鼓乐,泛指曲调 。如:文曲(指乐曲);文始(舞乐名)(25) 谥号,谥法:勤学好问叫文何以谓之文。——《论语》是以谓之文。(26) 姓动词(1) 在肌肤上刺画花纹或图案被发文身。——《礼记·王制》。注:“谓其肌,以丹青涅之。”文绣有恒。——《礼记·月令》(2) 又如:文笔匠(在人身上刺花的艺人);文身断发(古代荆楚、南越一带的习俗。身刺花纹,截短头发,以为可避水中蛟龙的伤害。后常以指落后地区的民俗);文木(刻镂以文采之木)(3) 修饰;文饰身将隐,焉用文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饰邪说,文奸言,以枭乱天下。——《荀子·非十二子》(4) 又如:文过饰非;文致(粉饰;掩饰);文冢(埋葬文稿之处)(5) 装饰舍其文轩。——《墨子·公输》此犹文奸。文车二驷。——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文马四百匹。——《史记·宋世家》若将比予文木邪。——《庄子·人间世》(6) 又如:文巧(文饰巧辩);文竿(以翠羽为饰之竿);文舫(装饰华丽的游艇);文饰(彩饰);文榭(饰以彩画的台榭);文舟,文艘(装饰华丽的船);文剑(装饰华丽的剑);文舆(饰以彩绘的车)(7) 撰写文章 。如:文匠(写文章的大家);文祸(因写文章而招来的灾祸);文雄,文杰(指文豪)形容词(1) 有文采,华丽。与“质”或“野”相对其旨远,其辞文。——《易·系辞下》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左传·僖公二十三年》(2) 又如:文巧(华丽奇巧);文朴(文华与质朴);文服(华美的衣服);文砌(华美的石阶);文背(不文雅,粗俗);文轩(华美的车子);文质(文华与质朴)(3) 柔和,不猛烈 。如:文烈(指火候温猛)(4) 美,善 。如:文徽(华美);文鸳(即鸳鸯。以其羽毛华美,故称);文衣(华美的服装)(5) 通“紊”。紊乱的惇宗将礼,称秩元祀,咸秩无文。——《书·洛诰》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怀柔百神,咸秩无文。——《汉书·郊祀志上》王者报功,以次秩之,无有文也。——庆劭《风俗通义·山泽》量词(1) 用于旧时的铜钱。如:一文钱(2) 用于计算纺织物五扶为一首,五首成一文。——《后汉书》 [查看更多]

W开头的拼音